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打坐時聽呼吸的方法 - 南懷瑾

打坐時聽呼吸的方法 - 南懷瑾


 點擊上方"岐伯有道"可關注我們



你用任何方法都可以,但是必須要知道,最後那個使用方法的主宰是能知自性。




普通靜坐在那裡,簡單明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回過來聽自己的呼吸。

你那麼坐著,聽自己的呼吸,這個呼吸是生命本來自有的哦!可是大家活了一輩子自己呼吸不知道。我常常說,什麼時候知道自己的呼吸?只有你失眠的時候,在枕頭上想睡睡不著時才聽到自己的呼吸,對不對?




諸位的經驗,現在你聽不見呼吸聲,就是你的思想跟呼吸分開了。呼吸是生命活著最基本的作用,呼吸和身體感覺屬於陰的;思想是生命活著的精神,屬於陽的。所以中國講陰陽,是兩個代號啊!不是呆定的。



你靜下來,眼睛定好,

自然的聽自己的呼吸

。這個聽字注意,

不是耳朵聽,而是感覺

。不說像今天下午打雷這個情況,乃至在千軍萬馬里,都可以聽到自己呼吸,那麼這個人靜定的工夫就很高了,普通人是感覺不到自己呼吸的。




所以初步你最好有意的做呼吸;還有肺部不好的人,更要注意呼吸,有意的用鼻竇這裡強迫呼吸。像這樣的呼吸,即使三期的肺病,你能堅持做兩三個月就能得益,也許就能好了。還有中年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有這三高的人,也可以這樣做。




這個方法真正持續做,血壓這些就恢復正常。不過,開始做的時候可能更高,會很害怕,沒有信心不敢堅持,這裡頭有巧妙的,說不清楚,自己要把握調整。鼻竇的呼吸,這樣五六次,然後嘴裡「呸」一聲。先把鼻子打通。



所以你在辦公室那樣斜坐著,是很難受的,最好端坐做這個呼吸,精神會好轉起來,氣也更順暢了,這是很重要的。先要知道鼻竇粗的呼吸,慢慢練習到任何時間,都知道自己深層微細的呼吸。







當呼吸慢慢靜下來,中間有沒有思想?一定有思想。這時你就體會到生命一個是呼吸,一個是思想,一個是知道呼吸、知道思想的「知」。




你由此也可以知道老子的話,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三個初步動相,一個是唯心的,一個是唯物的,一個是心物一元發生的作用。




當你靜下來後,聽自己的呼吸,思想還在轉動,不要怕,因為你知道自己在思想,知道呼吸在動,但後面那個能知道的沒有動過,你把握那個能知道的就靜下來了。




可是

靜下來你就發現身體有問題

,唉唷!我腰這裡不舒服。唉唷!腿痛,頭脹。「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這個原則,你已經檢查了自己的身體。




假使絕對健康的人,眼睛一張開,整個身體是輕爽的,思想是清明的,而且記憶力越來越強;智慧的分析,不是用腦筋,而是那個知覺的觀感增強,很多書原來讀不懂的,一看都懂了,不必去想。




想是第六意識分別來的,那是普通的聰明,而智慧的話,原來不懂科學的,看一下就懂了,那是智慧。現在翻譯西方哲學的名詞叫直觀、直覺,那只是智慧的表層,深層還有東西。




如果

你把注意集中在呼吸上,思想給你拉回來了

。但是

也不要故意去呼吸

,我們這個鼻子的呼吸往來,你平時也沒有特別注意,現在坐起來什麼都不管,

能夠聽得見呼吸更好,聽不見你也會感覺得到

,感覺一進一出。



你感覺第一下,感覺第二下,思想跑開了,你就曉得兩個分開了,趕快把它拉回來,所以道家又叫這個男女結合,陰陽雙修,等於女人跟男人配合連在一起。道家說陰陽配合中間有一個媒婆叫「黃婆」,就是「意」,你那個意識要把呼吸跟思想拉在一起。




不要太注意哦,呼吸本來有來往嘛。一上座什麼都不管,意識只注意這個呼吸,思想就與它結合在一起,不亂跑了,方法很簡單的。




我不好意思每個人考問,你真懂了氣嗎?真懂了自己的呼吸嗎?不要說諸位,乃至很多出家人,用功一輩子,自己呼吸還認不得耶!



翻開《達摩禪經》,上面祖師的批註「安般者二種:一見二觸,鈍根不見。」意思是說,有智慧的人當下就看清楚自己的呼吸;愚痴的人聽了白聽,一輩子也不曉得自己的呼吸,連影子都沒有。




愚痴是佛學名稱,就是笨蛋的笨蛋,我們一般人都是笨蛋的笨蛋,不容易懂的。




就是說,

隨時要跟這個感覺的出入息配合為一,這樣才叫做修行,修止觀



如果打起坐來,再勉強找個呼吸來配合,那算個什麼修行,算老幾啊!就像我現在跟你講話,我知道自己呼吸的「進、出」,你要學我一樣,腳還在跳、手還在動,知息入,知息出,知道氣息進進出出,沒有一點不知道。但不能用力,勿助勿忘,也不能不注意。




(整理自南懷瑾《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修行的第一步

,也是一切佛法的基本,就是如何

使自己的妄念停住

止於一

。無論你是修凈土也好,修密宗也好,修止觀也好,有也好,空也好,都要先做到「止於一」的境界,一定要「止於一」。




在修止的中間,不管你是修哪一宗派,用哪一種方法,甚至於用參話頭的方法也可以。

初步上座修止,最重要的先調身

。現在不談理論,實際地體會一下。




調身的第一步,先調氣

。氣就是人身四大中的風大。哦!有些人不要中毒唷!假如你的境界超過這個階段,不要又迴轉過來。自己當心啊!調身的第一步是調呼吸,呼吸怎麼調呢?調呼吸與做氣功是兩回事。




氣功包括道家、佛家、密宗、瑜伽術,一共有兩三百種,不外乎在兩個鼻孔想辦法。我說不要做氣功,並不是說不要調氣。人有天然的呼吸。

你一上座以後

,萬事不管。呼吸粗、細、長、短都不要去管它,

靜靜地聽著自己的呼吸。

(聽,不是用耳朵去聽,而是

聽其自然的聽

。)不要去領導它,也不要拒絕它。慢慢地聽。你聽聽看,呼吸蠻好玩的,開始短促,慢慢深長。




你不要認為自己的功夫很好,不必搞這個玩意兒,錯嘍!要想少病少惱,即使是登地菩薩也還要修。因此,不要有增上慢心,一定要修。聽呼吸要不增不減,讓它自然。不過,

在這中間有個毛病

叫你們聽呼吸,調呼吸。結果變成去管理感覺了。

怎麼說呢?




上座調呼吸,開始一兩下還聽著呼吸,但是,聽幾下以後,便去管身上的感覺了,念頭被生理上的感覺牽去了。這話很難體會,非在此間打過滾來的,不容易知道。你們等一下體會看看。




呼吸一往一來是虛的,生理反應的感覺跟呼吸比起來,比較實在,比較堅固。而生理的感受就是我們業力的根本,很容易去抓住它。所以,只要聽自己呼吸往來,不要管身體上的感受,不要去控制呼吸。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假如你是修念佛的人,一邊聽呼吸,還念不念佛呢?

或是念咒子的人,還念不念咒子呢?或是修別的法門的人,這些法門還用不用呢?

當然用。

怎麼說呢?你用耳根來聽呼吸,那個能知之性並沒有跟聽呼吸完全統一,假使能夠完全統一,那就是「心息相依」,密宗叫做「心風得自在者」。




能做到如此,那相當高了,馬馬虎虎的神通都有了。談何容易啊!若真能得到「心息相依」,你就沒有時間動第二個念頭,而且,這個色殼子對你已不是障礙了,如鳥之出籠。但是,還沒有得道哦!若要做到呼吸沒有往來的感受,那四大要絕對的健康。據我看來,諸位臉上都有病容,身心都不夠健康。上座!




不要控制呼吸。一切道理都不管。不要再下注解,在心裡又講許多道理,那又不能心息相依了。要知道,修「心息相依」的法門,只是修止的初步。修心息相依,調息,由粗的呼吸,配合心性的注意力,變成很細的氣。慢慢的,氣充滿了。




但是,不要有充滿的感覺,這是表達的話。很細的呼吸,變成很緩慢,很久很久才有一次呼吸。在這個階段,雜念妄想就比較少了,甚至感覺到雜念妄想完全沒有了。但是,你不要歡喜,這下到達了沒有妄念,空了。這樣一來,雜念妄想又來了,呼吸又來了。要聽其自然。


(摘自南懷瑾《習禪錄影》)






醫院檢查,你沒有病,但你難受。


今天檢查沒病,明天檢查沒病,後天檢查為什麼就到晚期了?


怎麼回事?


很簡單,醫療重視的是臨床、重視的是指標和數據!


急症重症靠醫院,未病靠自己!


過去還可以稀里糊塗長壽,因為過去的天是藍的,水是無污染的、食品是安全的。


現在不改變觀念,學習健康知識,很多人會稀里糊塗死亡!


亞健康你不在意!   


預防調理你怕花錢!


學習健康知識你沒時間!


你不認可!你不相信!你不給自己機會!


腦血栓了!腦出血了!患腫瘤了!卻不是傾家蕩產就能留住你的命的!


沒病的時候大家求你養生。但是病了,家人卻會在街上跪著求別人捐款!


如果一場疾病需要三十萬,親朋好友一人借一萬,需要向三十個人低頭!而且有可能落得人財兩空的結局!


與其含淚求助,不如含笑養生。


因為我們不想看到更多絕望的眼淚,


所以,請珍愛自己身體!珍愛自己生命!這才是最大的放生!


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無醫學知識)


黃帝內經提倡治未病,即沒有生病的時候就開始養生!


養生保健比治療重要!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後天多愛自己!


學習中醫,一人學習,全家受益!——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重要的是 - 還可以傳給子孫後代!




投稿郵箱: 53283977@qq.com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下面是你最愛的微信榜單, 家庭倫理道德思想, 中醫知識, 國學傳統文化, 並提供最新的免費公益傳統文化培訓, 開啟幸福圓滿人生...





快去關注吧,還等什麼呢?!



如何關注


長按二維碼

,選擇「

識別圖中二維碼

」即可

一鍵關注。


②複製「微信號ID」,在「添加朋友」中粘貼搜索關注。





你本善良


jrbchm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國學傳統文化,家庭倫理道德思想,性理療,講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可加微信

jrbchk

交流







聖賢治要


daodeism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聖賢治世精要, 國學傳統文化, 家庭倫理道德思想, 歷史文化








改變我們眼中的世界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剎那,就踏上了回去的旅途,這中間的所有經歷都叫命運,而所有的過程和感悟都是收穫,這所有的收穫都是補課,而生生世世的補課都是為了邁向涅槃! 當我們內心的世界改變了,我們眼中的世界就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也就改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治療頸腰椎病,這兒有一味特效藥
西醫所謂的糖尿病,聽聽中醫怎麼說?
這100個民間偏方,現在收好,全家受益!第91條超好用!(建議收藏)
揭秘患癌後還能成為百歲壽星的養生秘訣~你絕想不到!
打坐時聽呼吸的方法-南懷瑾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