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軍核潛艇為何不敢遠洋戰略威懾,只能近海防禦?關鍵技術沒掌握

我軍核潛艇為何不敢遠洋戰略威懾,只能近海防禦?關鍵技術沒掌握

作者:浦稼誠

碳纖維是一種高強度、高壽命、高性能和低重量的昂貴材料。最常見到的碳纖維產品就是比賽用碳纖維自行車,不過比起軍工等領域使用的碳纖維材料,自行車用的是低級產品。

碳纖維在軍工、航空產品上有兩個重要應用,首先是核潛艇艇殼,其次是大飛機機身。

核潛艇「龜背」問題:近海安全的條件下影響較小

核潛艇先進程度的一個核心指標是能建造大直徑的耐壓艇殼體。

我軍的戰略核潛艇因為大直徑艇殼工藝不過關,無法容納自身攜載的大尺寸彈道導彈。導彈發射筒會外露於艇體,還要覆蓋一個整流罩加以保護,這樣的結構導致核潛艇上部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隆起,所謂的「龜背」(見下圖)就出現了。

我國094型戰略核潛艇,有巨大的龜背

「龜背」會導致噪音偏大,對戰略核潛艇的安全不利。因此我軍現役核潛艇理論上只能在安全水域發射彈道導彈。

或許有人會說「龜背」固然對靜音航速和降噪有負面影響,但並不嚴重。這句話在一定條件下是對的,但是與中國打造遠洋海軍的願景一對照,就有問題了。

核潛艇航行受到的阻力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一個是潛艇接觸水的面積,該面積越大,阻力越大。「龜背」 明顯增加了接觸面積,也就提高了潛艇阻力。不過龜背引起的阻力增加一般只造成5%~10%的速度損失,確實很有限。而且,如果核潛艇低速航行執行任務時,「龜背」對雜訊的影響也較低。

美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幾乎沒有龜背

過去我軍戰略核潛艇部隊的作戰目的,是最低限度的核反擊。使用環境是在己方堡壘區,也就是渤海內發射彈道導彈。在這樣的環境中,對靜音航速和降噪要求不高,潛艇可以以極低的速度航行。

然而,渤海由於海水太淺,雖然能得到岸基火力保護,但是當時我國面臨美日嚴密的海上封鎖。同時我軍空軍也幾乎不具備掌握海區上制空權的能力,無法有效驅離對方反潛機。美日的反潛機只要願意多扔聲吶浮標,我軍核潛艇依舊是容易解決的目標。

現在隨著南海基地的建設與新一代核潛艇的改進,發射的安全性大有進步。這主要歸功於南海較深的水深與核潛艇技術的提升。我國核潛艇目前還做不到游弋於遠洋進行核威懾。

遠洋戰略威懾:龜背會影響核潛艇安全

或許有人會問,戰略核潛艇裝備遠程戰略導彈,在堡壘區發射本就安全。中國現在南海建造核潛艇基地加上巨浪-2洲際導彈的成熟,應該夠用了。

但這隻考慮了近岸防禦或者近海防衛,本質上還是最低限度核威懾的思維。如果美軍想搜索解放軍的戰略核潛艇,事實上美軍肯定會這麼做,那麼一定會想辦法找出可能的發射陣地。

南海固然比渤海遼闊得多,但美軍在沿岸擁有航空和海軍基地,對於重要的核潛艇而言,依舊相當危險。

冷戰時代,美蘇的戰略核潛艇有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戰略值班——戰略核潛艇到處游弋,隨時準備應付核戰爭。因而,這些核潛艇無一例外都需要在陌生和敵對海域執行任務,這也是遠洋海軍的基本要求。

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幾乎沒有龜背

現在中國要切實保衛自己的海上經濟生命線,必須建立起一支遠洋海軍。也就是說,戰略核潛艇應該前往陌生甚至敵對海域執行戰略威懾任務。

我軍核潛艇要在海外進行戰略威懾,自然不能像在國內堡壘區內那麼安全,在遠海一旦被敵軍盯上,最需要的就是快速脫離危險區。這個時候,核潛艇的靜音航速和降噪就至關重要。

我軍092型戰略核潛艇

以上這些也適用於攻擊型核潛艇在遠海破襲對方海上生命線,完成任務以後以最大靜音航速高速逃離戰場。

另外,我軍未來可能在海外建設不止吉布地一處海軍基地。海洋型國家必須有捍衛自己海外利益的能力,從這個角度看核威懾在後冷戰時代仍然有其意義。

上面這些討論是為了說明,戰略目的決定技術演進,有需求就可能帶來突破。

我軍093型攻擊核潛艇,沒有龜背

既然遠洋海軍對核潛艇的靜音航速和降噪有著很高要求,低速、近海條件勉強可用的龜背就成了大問題,龜背不利於提高靜音航速,更不能降噪。

誰能給我們核心技術?

解決龜背問題,要會建造更大直徑的艇殼,有兩個關鍵工藝必須掌握,一個是鈦合金工藝,另一個是碳纖維鋪設工藝。

當然,將遠程彈道導彈緊湊化、小型化,也是減小龜背的手段,不過這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更何況,大直徑艇殼工藝是我國軍工企業一定要學會的。

世界範圍內,在碳纖維材質上日本有優勢,但是工程化能力很差。碳纖維鋪設技術上美國是世界第一,歐洲在這方面屬於部分領先。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歐美都有大客機,而美國更近進一步,有大直徑耐壓殼的先進核潛艇。

隨著殲-20的突破,中國在鈦合金技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鈦合金外殼是核潛艇的骨架,可是沒有韌帶的骨架是不堅固的,這就需要有應力緩衝的材料,這是碳纖維的用武之地。碳纖維性能好壞直接決定潛艇的下潛深度、能攜帶設備的數量和降噪水平。

我軍092型戰略核潛艇

據西班牙媒體近期報道,中國正打算與西班牙合作,獲得其碳纖維零件製造技術,雖然這項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大飛機,但並不妨礙我軍將其應用於核潛艇。如果我國軍工企業甚至還能推演出大型部件鋪設成型技術,那麼對我國的戰略安全就舉足輕重了。

西班牙給人的印象不像是能出高科技企業的國家,其實不然。西班牙在造船和航空上是有核心技術的,某些領域還是世界領先的,比如MTorres集團的複合材料加工設備、Fagor公司碳纖維零部件生產設備,以及Delta Vigo的工業生產設備。

與美、德、法等對核心技術異常敏感的國家相比,西班牙對技術較為開放,而且中西兩國在國家戰略上不存在衝突,所以交流核心產業技術應該容易的多。另外,經濟、財政狀況很糟糕的西班牙,有足夠的動力以先進技術來換取中國的資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出身土匪,大老粗一枚,竟能打造出民國最現代化的部隊
此人出身土匪,大老粗一枚,竟能打造出民國最現代化的軍隊
商朝輸掉牧野之戰,是因為戰車技術不如周人嗎?
這艘船裝滿3百噸燃油極可能爆炸,設計載客量只有12人,卻救出了1萬多朝鮮難民!
這位將軍麾下42萬大軍,實力僅次於蔣介石,為何最終淪為光桿司令?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