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剖腹產導致後代體重更重?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剖腹產(Cesarean section, C-section)出生的小鼠要比陰道分娩的小鼠長大後變得更重。這結果提示著這種出生方式干擾這些小鼠的腸道細菌,使得它們更容易增重。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10月11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creased weight gain by C-section: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imordial microbiome」。
圖片來自 DenBoma/iStock。
論文通信作者、紐約大學醫學院的Maria Gloria Dominguez-Bello說,「在一種哺乳動物模型中,剖腹產導致體重增加。就人類而言,有流行病學證據表明這種情形也發生了。」這些結果與一系列動物和人體研究相關,但是迄今為止,它們並沒有明確地確定著嬰兒分娩方式的健康影響。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Dominguez-Bello和同事們注意到剖腹產手術有時是一種拯救生命的手術,在10%~15%的分娩過程中是必需的,以避免媽媽、孩子或者兩者死亡。然而,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區,醫生採取的剖腹產比例佔43%。根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的統計,剖腹產佔分娩方式的32%。
隨著剖腹產比例在增加,科學家們也看到肥胖、1型糖尿病、過敏症和其他免疫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在增加,這提示著剖腹產可能與這些疾病相關聯。之前的研究也已探究了剖腹產與動物模型較差的健康之間存在的關聯性,並且發現因剖腹產導致的後代腸道微生物變化能夠導致肥胖。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Dominguez-Bello和同事們在15周內追蹤了34隻剖腹產小鼠和35隻陰道分娩小鼠的體重。15周後,相比於陰道分娩小鼠,剖腹產小鼠的體重增加了33%。體重增加與後代的性別有關。相比於雌性的陰道分娩小鼠,雌性的剖腹產小鼠的體重增加了70%。相比於雄性的陰道分娩小鼠,雄性的剖腹產小鼠的體重僅增加了14%。
這些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組技術確定在斷奶4周後,哪些細菌物種存在於小鼠(那時它們大約8周大)的腸道中。當雌性的剖腹產小鼠和雄性的剖腹產小鼠具有更多的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和韋榮球菌(Erysipelotrichaceae),更少的擬桿菌(Bacteroides)、瘤胃球菌(Ruminococcaceae)、毛螺菌(Lachnospiraceae)和梭菌(Clostridiales)時,性別似乎並沒有發揮那麼大的影響。在之前針對小鼠的研究中,經證實後面的4類細菌促進更瘦的身體產生。
剖腹產小鼠和健康的陰道分娩小鼠在形成的腸道微生物組中也存在差異。剖腹產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組在組成上與它們出生6個月後的腸道微生物組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對陰道分娩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組而言,這種組成變化是能夠觀察到的。
不過,這些新的結果是否能夠適用於人類仍然有待觀察。
此外,Dominguez-Bello和同事們指出這項研究存在一些限制。一種限制就是它們在圍產期沒有服用抗生素,但是他們預計抗生素與剖腹產一起能夠導致體重增加。另一個問題是如何養育這些剖腹產小鼠;它們是由陰道分娩的小鼠養育的。如今,他們正在開展實驗來研究這種養育的影響,以及當讓剖腹產小鼠恢復到陰道分娩小鼠的微生物組時,會發生什麼。
原始出處:Keith A. Martinez II, Joseph C. Devlin, Corey R. Lacher et al.Increased weight gain by C-section: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imordial microbiome. Science Advances, 11 Oct 2017, 3(10):eaao1874, doi:10.1126/sciadv.aao1874
這年頭,煎餅大媽都月入3萬了,
月入1萬已經拖後腿了。
生物谷給你機會,憑本事掙錢,
協助會議宣傳,服務費最高可拿50%


※讓剖腹產的傷疤「變成花」,這位媽媽的創意真的是太棒了!
※孕期有這些不良表現,恰恰說明胎寶寶很健康!
※孕媽們,你是鬧那樣?預產期過了咋還不來!
※筆直、頂花的黃瓜打了避孕藥?了解這幾點,放心吃黃瓜
※澳大利亞幸運早產兒迎10歲生日 出生時存活率僅5%
TAG:育兒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