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聞炒栗香,便知已入秋冬
秋天到了,
又到了和炒栗子醉生夢死的季節。
栗子真是個好吃的食物。軟綿甜糯,完全符合我的口味。
濕冷的天氣里走路,最喜歡遇到糖炒栗子的小店。店門口亮著一點點昏光,加快腳步走過去。
門口一隻爐台,台上放一隻鐵鍋,使得一把炒鐵杴,鍋內栗子與炒栗石齊翻飛,炒好的栗子深棕色,帶點油膩膩的糖漿亮光,熏熏然的香甜。拿一隻鐵絲簍子,把炒栗石漏下,就只剩下香噴噴的栗子。
咬一口硬殼,咔嚓,剝開,一口一個,又甜又香,走到家,剛好吃一路。
01
栗子這個生長於大江南北的植物,依外形有錐栗和平栗之分。抹抹口水,今日暫不談其形,只談其味美。
吃慣了糖炒栗子,恐怕還不曉得能生吃。
栗子的確能生吃,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板栗是「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食之,甚治之腰腳不隨。」
至於晚年患上腰腳病的蘇軾,更是要生吃栗子,早晚「細嚼,連液吞咽,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至傷脾」。
02
不論治病,只論味美,煎煮燜燉炒中,炒栗值得一提。
陸遊就常在詩中提到炒栗。
齒根浮動嘆吾衰,山栗炮燔療夜飢。
喚起少年京輦夢,和寧門外早朝來。
——《劍南詩稿 夜食用炒栗有感》
這首詩的題注專門提到「漏舍待朝,朝士往往食此」。陸遊半夜以糖炒栗子充饑,不免忽夢前朝事。百官等待早朝,御街鋪店聞鍾而起,賣各色早點。
這才是陸遊,那個時時刻刻惦記著「王師北定中原日」的愛國者,一個北宋的遺民,一個流落南宋的落魄者。
從炒栗到「王師」,美味與往事齊湧上心頭,陸遊吃到炒栗子的那一刻,是甜膩還是心酸?
03
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以栗子入菜,有道葷菜很好吃——栗子炒雞。栗子有肉味,其本身香甜倒是更不減其味。
做這道菜,最難的是剝栗子。栗子不好剝,一斤栗子剝出來,常常手又紅又痛。有個小訣竅,用個小剪子在栗子尾部剪開十字,再用微波爐加熱,栗子漲開,殼子翹起來,就好剝。
可是這個小方法也是夠頭疼的,板栗圓潤,用剪刀總怕剪到手,要很小心。
此外,《隨園食單》的點心中提及板栗的就是栗糕,「煮栗極爛,以純糯粉加糖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
板栗糕
@下廚房
《紅樓夢》中將桂花加入栗糕,製成桂花糖蒸栗粉糕,香甜之外另有一種深秋桂花香氣。
每次吃起板栗,總會想到那條濕漉漉的路。板栗在手心暖燙,腳步就這麼慢下來,夜色如水,安撫歸家的心。
-
END
-


※你以為這是抑鬱,其實這是成長
※有一種乖巧叫做我的人生是你的鋪墊
※文藝片女王,你認識幾個?
※祖傳老中醫,專治小電器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