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顧城:活在「一個人的城堡里」

顧城:活在「一個人的城堡里」

《一代人》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詩情》

顧城

一片朦朧的夕光

襯著暗綠的樓影

你從霧雨中顯現

帶著浴後的紅暈

多少語言和往事

都在微笑中消溶

我們走進了夜海

去打撈遺失的繁星

《泡影》

顧城

兩個自由的水泡

從夢海深處升起……

朦朦朧朧的銀霧

在微風中散去

我象孩子一樣

緊拉住漸漸模糊的你

徒勞的要把泡影

帶回現實的陸地

1993年10月8日,在地球的另一端,紐西蘭北部一個只有兩千人的小島上,大陸「朦朧詩」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其妻謝燁,則倒卧在島上的一條小徑,頭部被丈夫用斧頭砍傷致死。

「童話詩人」

作為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顧城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後期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

顧城生於一個詩人之家。文革期間,曾隨父親下放至山東的農場,在那裡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據說,他5歲開始寫詩,14歲便寫出了被認為是「朦朧詩」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

1977年,21歲的顧城正式發表詩作,後與江河、北島、舒婷、楊煉合稱為五大朦朧詩人。雖然,時至今日,關於「朦朧詩」的提法及其在當代詩壇中的地位,已有越來越多不同的看法,但顧城在「朦朧詩派」中確實是一個比較出色的詩人。不過,有的評論認為:「顧城的好詩不少,但一般化的作品更多,可見顧城的創作,還只停留在一個嘗試、摸索、尋求突破的階段。」

顧城的詩,以童以稚趣見稱,故他有「童話詩人」之稱。他的作品有《顧城寓言童話遜、《黑眼睛》、《雷米》、《城》、《水眼》、《顧城詩集》等,作品曾被譯為多國文字。

顧城小傳

顧城,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12歲時輟學放豬。「文革」中開始寫詩。1973年開始學畫,次年回京在廠橋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開始寫作。並成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詩人。1980年初所在單位解體,失去工作,從此過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赴紐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後辭職隱居激流島。1992年獲德國DAAD創作年金,在德國寫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辭世。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

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詩集《白晝的月亮》《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方的孤獨者之歌》《鐵鈴》《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顧城的詩》《顧城童話寓言詩選》《顧城新詩自選集》。逝世後由父親顧工編輯出版《顧城詩全編》。另與謝燁合著長篇小說《英兒》。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顧城的詩》。詩集《白晝的月亮》。

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與舒婷的典雅端麗、委婉綽約、美麗憂傷相比,顧城的詩則顯得純真無瑕、撲朔迷離。但是,在顧城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卻充溢著一股成年人的憂傷。這憂傷雖淡淡的,但又象鉛一樣沉重。因為這不僅是詩人個人的憂傷,而是一代人覺醒後的憂傷,是覺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現實而產生的憂傷。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經歷過「文革」的一代青年,對著名朦朧詩人顧城(1956年9月~1993年10月)的這兩句詩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朧詩,是當時激動人心的思想、文學「解放」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當代新詩革新的起點。在顧城冥壽50周歲的前一年,四卷本的「顧城文學系列」首卷――《顧城文選·別有天地》近日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

婚 姻

1979年,顧城陪父親去上海採訪,住在招待所里。風很大,顧城走出屋子,風就把門關上了,父親不在,他沒有鑰匙。顧城站在門外,一籌莫展,突然,他憤怒地翻窗而入,收拾了東西,找到父親說:「我要走,馬上就走,回北京!我在上海要窒息了。」他當天就登上了回北京的特快列車。

那一天,後來成為顧城妻子的那個女人,謝燁,也在那次列車上。

謝燁就坐在顧城的對面。微弱的燈光下,顧城突然就給謝燁念起詩來,然後又談起電影,他還對謝燁提起遙遠的小時候的事情,並用鋼筆為謝燁畫像。謝燁看著他,給他回應。長夜過去,火車到北京了。收拾行李準備下車時,顧城突然塞了一張紙條在謝燁手裡。

謝燁打開紙條,看到顧城的名字和地址,她才知道,坐在面前的這個戴著廚師一樣的帽子的男人,就是全國聞名的詩人顧城。1983年,經過4年多幸福而苦澀的異地戀,顧城和謝燁結婚了。

1983年結婚,1987年一同離國。據所有回憶顧城夫婦的文字稱,謝燁不僅有詩情,而且善良美麗、豁達寬容、能吃苦耐勞。

顧城1962年開始寫詩,1987年5月應邀赴德國參加明斯特「國際詩歌節」,隨後開始周遊西歐和北歐諸國,後定居紐西蘭,1993年10月8日,他與妻子謝燁雙雙死在紐西蘭激流島上。

自己活在 「一個人的城堡」

姐姐顧鄉比顧城大兩歲兩個月零三天,顧城在她印象中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愛湊熱鬧」。顧城不到一歲時就會走路,「他那時幹得最多的事,是走到離地不高的大穿衣鏡前,對著鏡子看自己」。上了幼兒園的顧城還是「不愛湊熱鬧」,每次顧鄉去接他時,「也就不在玩鬧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他熱衷躲在一邊看樹或者看螞蟻。」

顧鄉回憶,從小博覽群書的顧城,一次為了安慰受欺負的同學居然給人家講起了《三國演義》的故事,並得到了「故事」的雅號。但同學們圍攏著想聽他講時,「還是不容易聽到他講故事,因為他不習慣被圍在中間」。「但是他又是想講的,也很想有人聽。」

在渴望與外界交流和退回內心的「心理拉鋸」中,顧城只好尋求姐姐當他「一個人的聽眾」,姐姐沒空聽時,「無奈之下他就進了別的屋子,隔著床一個人對著牆講起來」。

及至「文革」的風浪裹挾一切,顧城還是「獨自在烈日下、在落葉中、在寒風裡走,在古城牆上拾一枚舊幣,在荒草中間找螞蚱、蜣螂」,「高音喇叭、滾滾人流、漫天傳單,對他如無一般。他嘲笑我(顧鄉),痛恨我,不許我去參加集體、社會活動,認定那些事情都很無聊,而我的同學都很庸俗。」

這個活在自己「一個人的城堡」里的顧城,給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見的裝束,是戴一頂高高的帽子。1992年6月在荷蘭演講時是這樣,1992年12月在德國演講時也是這樣。一頂高高的帽子,在詩人的國度里,又何嘗不是一頂想像中的王冠呢?他又何嘗不是他自己的「王」呢?顧城後來和妻子謝燁在紐西蘭激流島上養雞種菜的生活也頗有獨立王國、自給自足的意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玉蟬書笈 的精彩文章:

「新月」下的沈從文
那些相思入骨的詩詞,總有一句醉了你
讓人念念不忘的網路小說金句,你所之的還有哪些?
這個清末女首富,18歲成寡婦撐起整個家業,連慈禧都找她借錢
《紅樓夢》中的詩詞和紅樓夢本身一樣唯美

TAG:白玉蟬書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