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晉往事:他本是,東晉名相謝安後
謝晉在晚年,一直醞釀著許多選題,而執導一部家鄉題材的電影是他的心愿之一。紹興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顧志坤還保留著謝晉的一封來信,在信中,謝晉囑咐他「應該與故鄉結緣了」,要他寫出一部關於故鄉的作品,由他來執導拍攝。謝晉把目光投向了當地的東山,那裡正是謝安當年「東山再起」之地。
位於上虞東山腳下的「東山再起一景
1923年11月21日,謝晉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謝家塘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他姓名中的「晉」字,是為了紀念他的先祖、東晉名相謝安而起的。謝晉的號為「淝捷」, 亦是為了紀念他那值得驕傲的遠祖——為東晉國脈所系的淝水大戰奏捷的謝安。謝晉成為名導演後,著名書畫大師謝稚柳曾為他題贈「東山後人」條幅,他也曾在故鄉「晉太傅謝公墓」前緬懷祖先的偉業和風範。
謝晉的祖父佐清公是鎮上頗有名望的賢達人士,讀書經商,造福鄉里,一門四代知書達禮,佐清公還與女革命家「鑒湖女俠」秋瑾女士在大通學堂共過事,並與清末反清革命組織光復會的首領徐錫麟結為知交。他那性格中正直、仗義、敢作敢為的謝家血統,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長房長孫——老人家最寵愛的謝晉。
據《蓋東謝氏族譜》記載:「 廿三世, 鎮方, 又名晉, 號淤(淝)捷, 民國癸亥十月十四日生。」 正與謝晉的生日相符。依次上推, 族譜上對謝晉的父、祖都有記載。祖父系清末侯選同知, 重義尚俠, 與徐錫麟相知, 業創辦了陳留小學, 為桑梓造福。
自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後,建康,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已成為晉朝實際上的政治中心,以謝鯤為首的陳郡陽夏謝氏家族,也是這一階段南遷至上虞的。及至謝安出山之前,謝氏家族陸續遷至南京烏衣巷。
謝氏家族中明代詩人謝說曾說:「子孫不可不知所自出, 尤不可不知所自立。」 這實在是一句極富哲理的遺訓。
歲月交替,流年似水,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謝晉已是名滿天下的導演。對於六朝古都南京,他當然懷有特殊的感情。
1984年深秋,他忙裡偷閒,從上海到南京尋根。在田漢女兒知名話劇演員田野的陪同下,謝晉到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觀看了晉初驃騎大將軍謝鯤的墓誌。
晉初驃騎大將軍謝鯤的墓誌
這方墓志銘1965年4月在南京西善橋出土,曾廣受考古界廣泛關注。郭沫若特引用銘文字體證明漢晉之交,隸書已向楷書轉化。這方墓誌還證明謝安是謝鯤的從子,這令謝晉對家族源流有了進一步了解。謝晉還拜訪了幾位學識淵博的南京地方志專家,了解到南京的三處謝公墩均為衣冠冢或疑冢。
其實,早在南朝陳之初,謝安的靈柩就由謝安裔孫、時任浙江長興縣令的謝夷吾遷葬到浙江長興三鴨崗,重立墓碑,妥加保護。
這次尋根之旅中,謝晉還拜謁了三處謝公墩,發現這些古迹都得到南京人的妥善保護,他甚感欣慰。
在南京期間,謝晉還興緻勃勃地參觀了修整過後、依然保持歷史舊貌的烏衣巷。
如今的謝公祠巷
他又去了高崗里謝公祠。當時,老舊的謝公祠外觀上依然保持舊貌,但內里卻擠住著二三十戶居民,這令謝晉不免感到有些失落和惆悵……


※東晉桓溫:人生三面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獻之讓心唏噓的愛情,臨終前仍然念念不忘
※東晉王朝一百零四年,偏安一隅,11位皇帝平均年齡僅33歲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