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稱中國汽車都造不好怎能造先進武器 專家稱需戳破日本自大神話
01 圖片為日本的全自動汽車生產線,通過工業機器人自動焊接汽車,提高生產效率。日本一向以其汽車工業著稱,中日之間在汽車產業領域上確實存在差距,所以日本的輿論界一直有一種聲音認為,中國連汽車都造不好怎麼可能製造出優秀和耐用精緻的先進武器呢?
02 近日,日本媒體報道稱,雖然中國國防軍費和軍隊數量是日本的10倍之多,但中國的軍事力量仍然漏洞百出,據了解,日本軍事記者井上和彥稱,軍隊力量對比絕不是單純的數量之比,中日兩國真實的軍事力量比較是無法計算的。
03 而中國的高新武器研發,多靠逆向工程和仿造俄羅斯技術而來,並沒有多少自己的原創科技產品。事情真是這樣嗎?汽車造的好壞真的和先進武器研發有關?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日本人的神邏輯是怎麼回事。
04 眾所周知,日本戰後一度曾受到和平憲法的制約而不能明目張胆的發展軍事力量,但是日本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發達的民用科技資源把國防實力巧妙的「隱藏」於民間。
05 日本是寓軍於民的典型國家,國家不設立專門的從事武器裝備生產的兵工廠,武器裝備的大部分研製任務和全部生產任務,均由防衛省以合同方式委託民間企業完成
06 民間企業掌握著日本80%的國防科研項目,像「金剛」號導彈驅逐艦和「90式」坦克等武器裝備就出自三菱重工集團。所以,日本一向把作為民間汽車工業看作是國防工業能力的延伸是一種習慣,但汽車工業和現代國防產業的聯繫已經遠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了。
07 有一種觀點認為,受市場需求影響,日本現在的軍工生產規模並不大,但是日本很可能有實力在戰時迅速擴大生產規模,日本在二戰初期動員全國的生產力量,使生產規模在短時間內擴大了幾十倍。
08 二戰期間的汽車工業確實等同於國防工業,因為武器的複雜程度與汽車沒有多大差距,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完全可以依靠流水線來擴大產能,例如美國在1943年到1944年,最高生產記錄是每天生產一艘船,每五分鐘造一架飛機。
09 6年的戰爭里,美國生產了8萬7千輛坦克,29萬6千架飛機和5千3百萬噸位的船隻。而目前,美國F-35的極限生產率為每年360架,遠遠低於二戰時代的月產千架
10 現代武器生產需要的精密程度和龐大資金,恐怕早已經不適合突擊式生產,所謂日本戰時能擴產百倍千倍的謠言,實不足信
11 但21世紀的現代化武器與工業時代的武器複雜程度,已經截然不同,例如第五代戰鬥機生產和研製,就涉及到新型微電子技術、雷達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等等,汽車工業的技術層級與航太航空產業的層級差距之大
12 就如同手工作坊和大型機器人生產線之間的天壤之別,像生產香腸一樣生產坦克和戰鬥機的時代早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13 軍事專家雷澤先生告訴記者稱,在工業技術領域,汽車工業的技術含量已經很低了,建造一艘大型導彈驅逐艦或者隱身戰鬥機需要採樣上億的數據,而研製一輛新車只有人家的幾萬分之一。
14 造不造的好汽車,實際上僅代表了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的高低,目前世界上汽車產業發達的國家無一不是老牌工業化強國,除去韓國這樣的工業化後起之秀,一個經過長期工業化積累的國家,搞好汽車產業並不難
15 但做好武器生產和研發,與汽車產業確實有關聯,但並不能簡單的認為是必然,俄羅斯和以色列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些國家的汽車產業乏善可陳,但他們製造的武器就不用多介紹了。
16 我們要看到,今天的中國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化,在工業化道路上,中國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地位,工業增加值是美國的140%,這是歷史上從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的。
17 在量上,中國早已經做好準備,現在中國要做的就是做強,而做強才是真正能否造的好武器系統的關鍵,但即便這樣,中國目前能夠生產從世界一流的核武器和洲際核導彈,世界第二的軍用航太科技體系,能建造世界前列的萬噸級大型導彈驅逐艦、航空母艦和核潛艇,這些日本能製造幾樣?


※日本為什麼一方面懼怕中國另一方面還不斷挑釁?答案讓人提高警惕
※日本叫囂41天殲滅中國空軍 專家稱中國導彈10分鐘到日本機場
※日本人又跑到中國來偷偷測繪中國地圖 從清朝開始就這麼幹了
※平可夫說中國造殲11已經失敗 將來會購買更多俄制蘇35
※平可夫給俄羅斯鳴不平:中國購買蘇35強迫俄交出核心機密源代碼
TAG:環球軍情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