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它曾是許多代族人最熟悉的美,我願意去傳承

它曾是許多代族人最熟悉的美,我願意去傳承

藍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然染色技藝,廣義的說,用植物提取的色素染出的藍色紡織品的方法都叫做藍染,藍色色素從植物中提取,通過半個月的手工程序讓布呈現精美的藍色圖案。藍染布料做成了少女的上衣、母親的頭巾。它曾經是許多代人最熟悉的美。

然而,這份文化遺產正在消失。

戴藍染頭巾的年輕人

它曾是許多代族人最熟悉的美,我願意去傳承

這位戴著藍染頭斤的布依族小伙名叫韋祥龍。

他是貴州都勻人,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大學期間開始走訪調研貴州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文化和現狀,對正在消失的藍染工藝尤其著迷。

2012年他創辦了「吾土吾生」民藝工坊,以社會企業的經營方式,組織黔南地區的婦女將藍染工藝運用在更加現代的產品中,同時傳承發展當地布依族、水族傳統手工藝文化,帶動當地婦女就業,解決少數民族青年就業問題。

2016年,韋祥龍成為了銀杏夥伴的一員。

現在,我們就隨著韋祥龍的眼睛,近距離的看看藍染的魅力吧!

土裡長出天的顏色

貴州黔南布依族地區上千年種植板藍的歷史

它曾是許多代族人最熟悉的美,我願意去傳承

板藍提取物是藍染染料之一

清明前後種下的板藍,經過春夏秋三季的生長,可以張到七八十公分高,在霜降前後收割,收割後放入靛池中用水泡上三天左右,待莖葉全部腐爛之後,撈出雜質,兌入石灰,迅速攪拌充分與空氣接觸,藍色素形成靛泥,逐漸下沉,排出廢水待自然蒸發便成為藍靛。

它曾是許多代族人最熟悉的美,我願意去傳承

藍靛的製作過程

布依族地區製作藍靛歷史悠久,因為藍靛的製作過程中排出的廢水以及染布洗布的水都可以自然降解,所以千百年來布依族傳統村落依然保持著山清水秀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色。

它曾是許多代族人最熟悉的美,我願意去傳承

製作好的藍靛

藍靛染布需要調理染缸,染缸內用草木灰水與酒以及藍靛混合,經過發酵,便可以染布了。

它曾是許多代族人最熟悉的美,我願意去傳承

染布

它曾是許多代族人最熟悉的美,我願意去傳承

染布

因為藍靛是一種還原冷染的染料,冷染的特性促使藍染髮展出風格各異的蠟染以及楓香染、以及豆漿染布技藝。

它曾是許多代族人最熟悉的美,我願意去傳承

布依族蠟染

它曾是許多代族人最熟悉的美,我願意去傳承

布依族蠟染

今天在貴州大山深處 ,依然有人們在默默傳承著藍靛製作技藝,也依然有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瑤族等民族默默傳承著藍染技藝,就是這簡單的藍染,在各個民族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永遠保持著強盛的生命力,無論時代如何改變,人們對藍染的熱衷始終未變,因為這是天空的顏色,也是從泥土中生長出來的藍色。

它曾是許多代族人最熟悉的美,我願意去傳承

吾土吾生

為了傳承這份美麗自然的民間手藝。韋祥龍在2012年12月成立了「吾土吾生」,主要用黔南當地布依族染織工藝包括楓香染、藍靛染、蠟染、手織布、扎染、水族馬尾綉等傳統工藝開發設計文化創意產品。

「吾土吾生」現有全職工作人員九名,輻射不低於30位布依族婦女兼職製作。吾土吾生對外勿開展項目如公益性質民族文化交流、民族服飾展演、扎染工藝體驗、楓香染工藝展示,蠟染工藝培訓的等,激發了社會對黔南當地布依族、水族的關注,也引起了地方政府、藝術高校、博物館等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