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北京運營補貼異地發放

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北京運營補貼異地發放

央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記者杜震 河北台記者李春霞 廊坊台記者丁晨)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記者今天(16日)從河北省三河市有關部門了解到,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北京運營補貼異地發放。今天(16日)開始,正式發放到在河北三河養老的京籍老人手中。同時,「北京通-養老助殘卡」首次開始異地刷卡支付,京津老人在河北養老後顧之憂將越來越少。

今天上午,在河北三河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北京農商銀行天壇支行行長趙岩把辦好的銀行卡交到在這裡養老的北京老人手中,這張銀行卡中存入的是北京養老運營交通補貼。「這張卡以前只能在北京地區使用,今天我們過來把銀行卡的功能激活,今後在燕達的這些(北京)老人,可以在這個養護中心之內,使用養老券裡面的錢。」

趙岩所說的「養老券」其實指的是北京養老機構運營補貼。今天老人們拿到的是京籍老人赴河北養老,每人每月可獲收住機構發放的每月100元交通補貼。別小看這100元的交通補貼,其背後反映出來的是京津冀了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大變化。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燕達集團副總裁李海燕告訴記者,這表明北京養老政策補貼實實在在落地河北:「我們這個養老中心今年拿到了北京的(養老)床位的運營補貼,也享受到了和北京養老機構同等的待遇,和北京的差距也越來越小。」

一直以來,政策不統一是擺在京津冀跨區域養老機構面前的首要難題。養老補貼不同步、異地醫保不能實時結算等因素制約了老年人跨區域養老的實現。京津冀三地徹底打破區域發展「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將不同區域納入政策協同體,使「政策跟著老人走」,成為跨區域養老得以實現的體制機制保證。去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門共同簽訂《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協議提出,將構建環京津健康養老產業圈,將河北三河燕達國際健康城等三家項目作為試點,重點打造一批環首都大健康產業聚集區,推動北京市養老政策外延。

河北燕達養老服務中心副總裁崔凱告訴記者,燕達養護中心成為試點機構後,先服務而後得到民政部門相應補貼。現在中心收住京津冀三地戶籍的老年人,按所收住的京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可以得到北京發放的每床每月300元至500元的補貼,補貼直接發放到養老機構,每半年補貼一次,錢直接服務於老人的養護。「運營補貼是補給養老機構的,不是補到老人身上,但針對北京老人畢竟是異地養老,我們會從補貼中拿出一部分直接回饋給老人,每位老人每個月有100塊錢的交通補助。」

李海燕表示,北京的養老助殘卡在燕郊可以直接刷卡消費:「養護中心的老人,在我們這用養老助殘卡就可以進行消費,比如充飯費、入住費,包括交通都可以使用。」

北京老人胡劼高興的說,北京養老助殘卡能夠在河北使用,真的是方便了許多。「對老人關懷越來越細緻,我們這會可以就地花錢,原來還得跑到北京市去花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廣網中國之聲頻道 的精彩文章:

2022年杭州亞運會場館建設啟動 首批包含33個場館及設施
英國脫歐公投把自己繞進了「坑」
英國人的至愛是啤酒
颶風「納特」在美國密西西比河口登錄 已造成中美洲多人死亡
江蘇謀劃打破經濟地理傳統格局 重構區域發展功能

TAG:央廣網中國之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