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增效?減效?變性?祝諶予炭葯妙用法大全

增效?減效?變性?祝諶予炭葯妙用法大全

小編導讀

炭葯是制炭後的特色中藥,常被用作止血,歷史悠久。《內經十三方》中即有記載:「左角發酒」,「鬄發左角之發,方一寸,燔治」。

那麼,炭葯究竟怎麼用才對呢?今天,小編為大家奉上祝諶予老師總結的臨床常用炒炭葯,並分門別類,加以功效總結,非常的實用。可作為臨床大夫日常參考,快快收藏吧。

祝諶予老師妙用炭葯

一、常用的炭葯

祝老常用的炭葯有山楂炭、炒內金、焦曲、焦白朮、蒼朮炭、枳實炭、大黃炭、陳皮炭、防風炭、黑升麻、木耳炭、蓮房炭、荷葉炭、側柏炭、地榆炭、血餘炭、棕櫚炭、蒲黃炭、烏梅炭、杜仲炭、黃連炭、梔子炭、石榴皮炭等。

二、炭葯的功用

古人云:「用藥如用兵。」古代醫學家劉完素說得好:「夫物各有性,制而用之,變而通之,施於品劑,其功用豈有窮哉。」中草藥炮製方法有多種,統而分之,不外生熟兩大類。生藥性悍,多主瀉,若體虛之人服之易耗損正氣。而熟藥性純,多主補,炒焦和炭化就是其中的一種。

有些藥物經炒焦和炭化後,原來的性味功用可能增強、減弱,或者完全改變。大致說來有下面幾種情況:

1

增強功效的有三類

(1)消食藥物:如山楂、雞內金、六神曲、萊菔子等,經炒焦和炭化後,消食化滯的作用增強,甚至能消積磨痞,另外還能止瀉止痢。

(2)涼血止血藥物:如地榆、槐花、大薊、小薊等,炭化以後不僅能清熱涼血,而且還能增強止血作用。臨床常常用以治療赤白痢疾、崩漏、便血、痔血、尿血等。

棕櫚,味苦澀,能收斂固脫止血,經炭化後其性尤澀,固脫止血的作用增強。

(3)固澀藥物:如烏梅能斂肺澀腸,生津止渴,炭化後固澀作用增強,且能止血痢,固崩止漏。石榴皮本為澀腸、止帶、固精、殺蟲之品,炭化後可用於止血、固崩,增強其固澀作用。

2

減弱功效的亦分為三類

(1)清熱藥物:如梔子、黃連、黃芩、黃柏等,炒焦或炭化後減弱苦寒藥性。

梔子本為清泄三焦熱的藥物,炒後苦寒性減弱,瀉火的作用變緩。

黃連本大苦大寒,能燥濕清熱瀉心火,用豬膽汁炒,瀉肝膽實火,用醋炒治肝膽虛火,酒炒清上焦之火,姜炒清中焦之火,用鹽水炒瀉下焦虛火。雖然炒法不同,但總體來看,黃連的苦寒之性皆可減弱,藥效也有所改變。

黃芩炭除清肺熱外,還可安胎止血。黃柏味苦,性寒,能瀉腎經相火,又清膀胱濕熱。鹽酒炒黑後制虛火,又治熱痢下血。

(2)行氣藥物:炒或炭化後能減弱耗傷正氣的作用,並能止痢。如陳皮炭、枳實炭等。

陳皮炭多用於理氣、寬胸、止瀉。

枳實炭多用於通滯、下氣、消脹止痢。

(3)瀉下藥:炒或炭化後能減弱悍烈之性,起到緩瀉的作用,如大黃、黑丑等。

大黃,又稱將軍。苦寒,有毒,苦峻力猛,善走於下,泄熱通腑,推陳致新,蕩滌宿食,下瘀血,破癥瘕。炒炭後峻下力緩,又能止血止痢,也可起到解毒的作用。

黑丑,又稱牽牛子。味苦,性寒,有毒,為苦寒峻下之品,能逐痰消飲,通利二便。炒用瀉下力緩,可防傷泄元氣,亦使毒性減弱。

3

藥效有增有減的藥物,可分四類

(1)止血中草藥:如側柏葉,苦澀性寒,能清熱,燥濕,涼血止血。而側柏炭則寒性減弱,收斂作用增強,可用它治療各種出血(其中包括寒性出血或冷痢)。

又如荷葉、蓮房、藕節,一般常用以治療熱性出血,可是炭化以後涼性減弱,收澀作用增強,多用以治療各種出血。

(2)解表藥物:炒用一方面使疏風散寒的作用減緩,另一方面又可增加理血作用。

如荊芥炭和炒防風均有疏風達表、入血透氣的作用,常常用以治療皮膚瘙癢。說明這兩味中草藥的疏風作用減弱,而理血止癢的作用增強。

(3)健脾燥濕藥物:如白朮、蒼朮經炒、炭化後,燥濕的作用減弱,而健脾止瀉作用增強,寓有補瀉之意。

(4)其他:滋補藥,如杜仲、木耳,炭化後補益作用略有減弱,止血作用增強。

4

改變藥性

一些中草藥,如山楂、麥芽、地黃、棗仁、蒲黃、苦杏仁等,經過炒、炭化後原有的功效發生改變,甚至相反。

生山楂有消食降脂、活血化瘀的作用,而山楂炭除有消積作用外,又有止血的作用。

生麥芽可消食、利乳汁,而焦麥芽除用於消食外,又有回乳的作用。

生地有滋陰涼血的作用,而熟地炭卻有滋補肝腎、生精補髓、止漏固精的作用。

蒲黃,生用活血化瘀,炒用化止血。

棗仁,生用補肝滋腎,醒脾,炒用安神寧心。生棗仁治嗜睡,炒棗仁治不寐。

苦杏仁,有小毒,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炒杏仁,無毒,專治咳血。

三、適應範圍

祝老除用炭葯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和胎動不安外,還擅長治療泄瀉、痢疾和皮疹等。

大家都記住了嗎?

好書推薦

名醫真傳——四十四位京城名醫「口傳心授」金記錄

本書是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1956年級部分同學,把他們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校就學期間,跟隨北京市及全國部分名老中醫學習時記錄的老師口傳心授的經驗,整理編輯而成,故名《名醫真傳》。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名醫真傳——四十四位京城名醫「口傳心授」金記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石國璧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烏雞白鳳丸只能治婦科病? 太小瞧它了!
岳美中:葯之五味在用藥時非常重要
千年歲月,萬病回春
烏雞白鳳丸只能治婦科病?太小瞧它了!
都說人蔘好,苦於不會挑——這樣的人蔘才是好人蔘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