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強國願借錢給袁世凱,又表示「不願見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這強國願借錢給袁世凱,又表示「不願見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這強國願借錢給袁世凱,又表示「不願見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第124集)

都說孫中山在南京任總統的時候窮,袁世凱接任總統後才懂孫總統的苦。

國庫的錢,來源無非兩途:一是內部的稅收,而是外部的借債。袁世凱比孫中山強的是,他上位時好歹全國至少形式上統一了,除了接管清朝的稅收,也可以向各省徵稅了,這一點比孫中山強很多。前朝的好處繼承過來了,可前朝的壞處也得接過來——至少2個壞處:

這強國願借錢給袁世凱,又表示「不願見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周潤發扮演的袁世凱

第一,庚子賠款還得接著付;

第二,向外借款不自由,不是自己的財政部與外國直接借款,而要通過「中介」——四國銀行團(英美法德)。

袁世凱上台後,國家依然窮得要死,不少政府機關立案薪水都發不足甚至發不出,基本靠借錢度日。唐紹儀主持首任內閣時,打算在借款上獨立自主,於是繞開「四國銀行團」,直接向比利時借款1000萬鎊,結果「四國銀行團」發飆,事情沒辦成,弄得灰頭土臉,很沒面子。

才借1000萬磅,還借不到,袁世凱真這麼窮?

當年,政府的財政總長被戲稱為「借債總長」,向外國借不到錢基本上就干不下去。唐紹儀借1000萬磅,看起來不多,其實不少,到後來,還借過100萬磅,甚至1萬磅。

當年為了借錢,和現在想方設法拉投資一樣,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數,政府給駐外國代表們下達的主要任務就是借錢。作為主要負責人,財政總長周學熙也沒閑著,親自出面找到英國滙豐銀行的代表西利爾,兩人之間有一段值得玩味的對話:

這強國願借錢給袁世凱,又表示「不願見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財政總長周學熙

周學熙:「大借款不成功,對中國當然非常困難,而這種困難之形成的後果,對於和中國有密切商務關係的英國亦極不利。」

西利爾:「列強對於中國的政策有兩點:一是不願中國被一個或兩個有野心的國家所吞併,所以必須在中國維持均勢;另一個是不願見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不願中國借了我們的錢來培植力量,驅逐我們,所以借款用途必需詳細規定,加以監督。」

周學熙:「中國在建國期間,至少十年內沒有能力對外,這點列強太多疑了,我希望恢復大借款談判,但以不傷害中國主權和社會秩序為談判的先決條件。」

中學課本告訴我們一個歷史名詞叫「善後大借款」,袁世凱總算借到2500萬英鎊。為了表示還得起這筆錢,用鹽稅做了抵押,直接進入洋人的銀行,這就是課本上所說的出賣國家利益。更重要的是,合同上寫的是2500萬英鎊,其實袁世凱拿到手的只有1000萬英鎊(債券是85%出售,只剩2100萬英鎊,再扣除外國銀行團之前的墊款、各省向銀行團的借款以及革命期間各國的損失等)。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袁世凱借的是2500萬英鎊,卻需要還4285萬英鎊!合同利息太高了,還47年的利息加本金,就是那麼多。

這強國願借錢給袁世凱,又表示「不願見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滙豐銀行(上海)舊址

這樣的借款自然是不折不扣的喪權辱國,所以袁世凱提交國會時被否決。老袁二次提交,再次被否決。最後發生「二次革命」,必須用這筆錢才能擺平,國會才勉強通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大開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總統袁世凱邀請革命三巨頭訪問北京,其中一個拒絕不給面子
袁世凱是個強人,但這兩個方面很弱
孫、黃邀袁世凱入黨,老袁拒絕的理由讓對方啞口無言
民初四大要人,黎元洪說自己在三個方面不如這三個人
袁世凱麾下「二陸」,陸「總理」不如陸「處長」

TAG:腦洞大開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