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海洋相隔的情誼

被海洋相隔的情誼

被海洋相隔的情誼

-------讀《查令十字街84號》有感

文/暢楚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 I owe it so much.」(如果你們恰好路過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良多---陳建銘譯)終於,閑暇之餘將美國作家海蓮·漢芙的《查令十字街84號》讀完,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是在看完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後才了解這本書的,不得不說電影帶動了這部書的暢銷,因為1987年也曾拍過一部名叫《查令十字街84號》的電影,而內容更接近於原著,不像《不二情書》中一樣,將海蓮和弗蘭克的故事作為背景,模仿了兩個生活在現代化都市的青年人互相來信而產生的跨洋愛情故事……如果在這之前你沒有讀過原著,或許你就會被《不二情書》中的愛情所困惑,從而讀完整本書,你都會覺得海蓮和弗蘭克的感情完全是跨洋愛情……其實不然,讀完整部書,又看了1987年拍的同名電影,覺得很有必要寫一篇書評,讓我憑我淺淺的理解來表達自己讀完書後的感受……

海蓮是誰?在這之前,我真的沒有聽過這個作家,或許她曾經因為出版這部書而風靡一時,但歲月不斷前行,如今卻還要借著國產電影再次火起來,海蓮一生窮困潦倒,直至今日她在另一個世界了,她的書、她的故事才會在世上如此傳播,這莫不是作為一個作家、一個文藝者的悲哀,不僅海蓮,諸多畫家、作家像這樣的也有很多……而作為一個把寫作當成非常重要事情的我,心裡當然也有一絲悲傷,可能很多的文藝者都是如此,生前窮困潦倒,死後作品暢銷,而與之相比的演員、藝人,同樣是為人豐富精神生活,卻能夠在物質生活上沒有任何擔憂,更不會像海蓮一樣,只想和大西洋對面的弗蘭克見上一面,20年都未如願,直到弗蘭剋死去,兩人都不知道雙方的容貌,我把這當成是沒有經濟條件的無奈,更不如說是一種純潔友誼的遺憾……

海蓮,這個愛書如命的富有幽默感的美國女性,於1949年10月的某天看到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刊登在《星期六文學評論》的廣告,恰巧如她所說,她所生活的地方,「

總買不到我想讀的書,要不是索價奇昂的珍本,就是巴諾書店裡頭那些被小鬼們塗的亂七八糟的邋遢書。」因此便開始給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寫信詢問書籍,從那時開始,到郵戳日期為1969年1月29日的諾拉(弗蘭克妻子)給海蓮的書信為止,長達20年,與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店員弗蘭克的書信從未間斷(當然包括在書店的其他店員與弗蘭克的妻子等人的書信),這種珍貴的跨洋友誼,是以書籍為基礎而存在的,弗蘭克為海蓮找書,海蓮給書店郵寄書費,並於1949年得知英國實行配給制後給弗蘭克及其好友郵寄食物包裹,幫助他們度過最艱難的時期。而後作為感謝,書店也回贈了書籍,弗蘭克等人也回贈了禮物……海蓮雖然不能親自前往倫敦,但憑藉書信及相互信任建立起的友誼,卻更加顯得珍貴。

弗蘭克只是一個書店普通店員,他不止一次說過,假如他能夠成為一家書店的老闆,他一定會多贈與海蓮一些書籍,而現在卻也不是十分富裕,他不能支付給海蓮前往倫敦的旅費,唯一能做的便是為海蓮盡最大努力找書……海蓮也是一個非常愛書的人,她曾因為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用很精緻的書籍的內頁當作包裝紙與填充物而十分生氣,也曾因為書籍編排的不好而覺得那是對文字的糟蹋……海蓮是個十分心細的人,她能在聽聞英國實行配給制的時候不斷為弗蘭克等人送上物資,在寄出信後突然想起猶太人不能吃火腿而想要補寄牛舌;她又十分幽默,寫信時好像是給她一個經常相逢的老友,時而打趣一下;她也曾經常在書信里表示對倫敦的憧憬:「請多來信告訴我關於倫敦的一切。我幻想著那一天快點到來—我步下輪船、火車,踩上布著灰塵的人行道……我要走遍柏克萊廣場,逛盡溫柏街,我要置身在約翰多恩佈道的聖保羅大教堂;我要趺坐在伊麗莎白拒為階下囚的倫敦塔前台階上……」她期待能接到更多劇組來讓她寫劇本,希望因此能攢足去倫敦的費用……弗蘭克早早就預備好了屬於海蓮的房間,海蓮也幻想著前往倫敦一睹諸位的容貌;然而,現實是經不起任何人的假想的,也不可能因為某人的假想而變得如人所願。

要說兩人二十年的互相通信所建立起來的是彼此之間崇高的愛情,更不如說是相互的愛慕而形成的最為純潔的友誼。從一開始海蓮只是想買書,弗蘭克只是想盡好分內之責,到海蓮說:「只有我的『朋友』才可以叫我『海蓮』」後弗蘭克改稱「親愛的海蓮」,而海蓮也開始稱弗蘭克為「弗蘭基」,再到兩人逐漸介紹彼此的生活情況、工作等,不難看出這份友誼越來越深厚,海蓮在信中說過:「弗蘭克,這個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就剩你一個了。」或許,最偉大的情感,已經不是愛情所能局限得了的了,而是超越了那種常人眼裡所謂的愛情,將其升華為知己。「相逢何必曾相識」,而對於他們,就是「相知何必要相逢」……弗蘭克至死也未與海蓮謀面,海蓮也是在弗蘭克去世兩年後應出版商之邀才終於抵達倫敦……不知那時的她,是否如電影中描述的一般,獨自對著空蕩的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房間,眼神里一片悲傷,她是否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這小小的屋子,曾經有那麼多人在這裡每天整理成百上千的書籍,曾經有那麼個好心人,他一直期待與自己謀面,一直與自己互通書信長達20年呢?只是物是人非,而書店,也不復存在,「我來了,弗蘭克,我終於來了」,這是電影里最後一句話,相比於書中的:「如果你們恰好路過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良多……」這句話更像是為書中的結尾進行了續寫。

海蓮在1969年4月給凱瑟琳的信中說:「布萊恩在電話里對我說『如果你手頭寬裕些就好了,這樣子你就可以跟我們一道去了』我一聽他這麼說,眼淚差點兒忍不住奪眶而出。」這是在好友凱瑟琳前往英國時作者寫給她的,海蓮覺得自己可能一輩子也去不了倫敦了,20年的翹首盼望,得到的結果卻是大洋彼岸傳來的訃告……

「大概因為我長久以來就渴望能踏上那片土地……我曾經只為了瞧倫敦的街景而看了許多英國電影。記得好多年前有個朋友曾經說:人們到了英國,總能瞧見他們想看的。我說,我要去追尋英國文學,他告訴我『就在那兒』!或許是吧,就算那兒沒有,環顧我的四周,我很篤定:它們已在此駐足。」這段話依舊是1969年4月份給凱瑟琳的信,或許這是海蓮對倫敦的嚮往之情,和最終未能實現的無奈;這也更是她無法與弗蘭克相會的遺憾的流露;她沒辦法去改變,她選擇了終身未嫁,在海蓮心中,她還是對弗蘭克充滿愛慕之意的,即使她知道弗蘭克是個有妻子和孩子的人,即使諾拉(弗蘭克妻子)也說過她有時會嫉妒弗蘭克與海蓮……海蓮要的不僅是英國文學,不僅是倫敦街區的風景,更是能見一見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全體員工,和那個神秘的弗蘭克,那個讓她終身未嫁卻未曾謀面的知己……

可惜的是,如今的查令十字街84號已經是一家快餐店,馬克斯與科恩書店也再不會在這個世界上因為任何名義存在……如今能留下的,只是查令十字街84號門前的一面圓形銅牌,上邊寫著:「查令十字街84號,因海蓮·漢芙的書而舉世聞名的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原址。」這是那個時代留給我們唯一的記憶,即使這樣,查令十字街84號這個代名詞,早已被定義成愛書人所朝聖之地……

而這個「舊址」,我也一定會去,假如有一天我真的到達了那裡,或許我也會代海蓮獻上一吻,但是這一吻,卻是一種傷痛,一種物變人非的傷痛……我環顧四周,它還在那兒,駐足的卻不再是那個充滿故事的書店,也讓這跨洋的情誼變成歷史,在時間的推移中成為永恆……

2017.10.15夜--2017.10.16凌晨2點

本文為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周日 | 被海洋相隔的情誼

文 | 暢楚

圖 | 感謝美圖

編輯 | 腦子抽風的胖瓶子

福 利 來 啦,快 來 領 取 吧!

關注文學小鎮:回復福利可領取90天小黃車免費騎喲

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詩一文 的精彩文章:

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搖落故園秋
冬天花敗,春暖花開,有人離去,有人歸來
思念 系在白雲上 慢慢地飄 飄向心繫的遠方
閉上眼 看見天堂、那是藏著你笑容的地方
花開彼岸本無岸、魂落忘川猶在川

TAG:一詩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