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哮喘讓你胸悶氣短 老中醫教你順氣解悶

哮喘讓你胸悶氣短 老中醫教你順氣解悶

哮喘讓你胸悶氣短 老中醫教你順氣解悶

哮喘是一種慢性疾病,其癥狀是周期性地發作喘鳴及呼吸困難,尤其是在呼氣時,喘鳴及呼吸困難的癥狀特別顯著。造成哮喘的原因是由於支氣管壁的肌肉收縮,支氣管及細支氣管部分受阻所致。患了慢性支氣管炎,你會經常出現喘鳴。慢性支氣管炎痊癒後,喘鳴也消失了,但哮喘的發作卻是來去不定的。在不同的時間裡,支氣管受阻的程度也變化不定。哮喘是無法治好的,但哮喘的發作,卻可以通過治療加以緩解。如果哮喘發作不加以治療,通常它們也會自動停止。大多數哮喘都是由於對諸如花粉、貓狗的皮屑、家庭里灰塵中的蟎、某些食物(如牛乳、雞蛋)或調味品、色素及防腐劑等過敏所引起的。侑些哮喘發作並無明顯的原因。而感染(特別是呼吸道的感染)、某些藥物吸入的刺激物、劇烈運動及心理上的壓力也能引起哮喘發作。

哮喘讓你胸悶氣短 老中醫教你順氣解悶

臨床表現

哮喘的臨床表現是呼吸困難、胸部無痛性憋悶感,以及不同程度的喘鳴。喘鳴聲有時只有用聽診器才聽得見,有時卻高得在嘈雜的房間里也能聽得到。情況嚴重時,患者的呼吸極度困難,造成出汗、脈搏加快及嚴重焦慮。當極度嚴重發作情況出現時,由於身體缺氧,患者的唇部及臉會變成藍色。除此之外哮喘還有如下一些癥狀:反覆發作性的喘息聲;常在夜間或清晨的陣發性咳嗽;某些季節呼吸特別不順;運動後有咳嗽或喘息(不是氣促);自覺對空氣的刺激性特別敏感,會出現胸悶、咳嗽或氣喘。如果有這些癥狀,均有可能提示哮喘的存在,應該做進一步的檢查。

哮喘讓你胸悶氣短 老中醫教你順氣解悶

1、支氣管哮喘

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多數在年幼或青年時發病,並在春秋季或遇寒時發作。哮喘發作時來去較快,且以呼氣性困難為特點;哮喘停止後如同正常人一樣。但如反覆發作,不能緩解,可發展為肺氣腫、肺心病。

2、喘息性支氣管炎

病人除有慢性支氣管炎的癥狀——長期咳嗽、咳痰外,還伴有明顯的喘息,並多在呼吸道感染時加重。通常在寒冷季節發病,以中老年人居多。這種病若控制不好,晚期往往發展為肺氣腫、肺心病。

3、支氣管肺癌

當癌瘤堵塞大支氣管時,也可引起喘息。病人呼氣、吸氣時均感到困難。

哮喘讓你胸悶氣短 老中醫教你順氣解悶

以上幾種哮喘都是支氣管或肺部的疾病所引起,稱為肺源性哮喘。

還有一類哮喘是心臟疾病所引起,稱心源性哮喘。病人通常有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或高血壓病,出現左心衰竭,造成肺部淤血、氣體交換障礙,發生哮喘。這種喘息常在夜間發作,多在睡熟後1-2小時突然發生呼吸困難。病人因胸悶氣憋而突然驚醒,被迫坐起來喘氣、咳嗽、咯粉紅色泡沫樣痰。多數病人坐起來後,喘息就減輕,這個過程叫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此外,還有一種職業性哮喘,就是說哮喘與某些職業有關,例如工作中接觸某些化學或金屬化合物,引起哮喘。它們的主要特點是:與某種特定物質接觸或在某些特定環境里,可引起本病發作,一旦脫離接觸,癥狀就消失了。

哮喘讓你胸悶氣短 老中醫教你順氣解悶


中醫療法

1、冷哮。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公雞聲,胸膈滿悶如窒,不得平卧,咳吐稀痰,面色青灰或蒼白,背冷,口不渴,或渴喜熱飲,或兼發熱惡寒,頭痛,舌苔白滑,脈浮緊。

治宜溫肺散寒,解哮平喘。

方用小青龍湯加減:麻黃、杏仁、法夏、地龍、五味子、僵蠶、蟬蛻各10克,桂枝6克,細辛、乾薑、全蟲各3克,鵝管石、茯苓、白芍、丹參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次100-150毫升,每日3次。

2、熱哮。呼吸氣促,喉中哮鳴,胸高氣急,聲如拉鋸,張口抬肩,不能平卧,胸悶煩躁,痰黃而稠,不易咯出,嗆咳不利,或發熱面赤,口渴冷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宜宣肺清熱,降氣平喘。

方用麻杏石甘湯加味:麻黃、杏仁、川貝母、黃芩、僵蠶各10克,生石膏40克,蘆根、魚腥草各30克,桑白皮、地龍、陳皮、浮海石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次100-150毫升,每日3次。

哮喘讓你胸悶氣短 老中醫教你順氣解悶

3、肺脾氣虛。咳嗽短氣,痰白清稀,面色蒼白,自汗畏風,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濡弱。

治宜健脾益氣,培土生金。

方用六君子湯合玉屏風散加減:党參、白朮、法夏、炙麻黃、僵蠶、防風、陳皮各10克,黃芪、茯苓各15克,生薑、大棗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次100-150毫升,每日3次。

4、肺腎兩虛。久病哮喘,咳嗽短氣,自汗畏風,動則氣促,呼多吸少,腰酸耳鳴,舌苔薄白,脈細弱。

治宜補肺益腎,止咳平喘。

方用金匱氣丸加減:熟地、山藥、淫羊藿、茯苓、党參各15克,萸肉、炮附子、炒杜仲、法夏各10克,丹參30克,陳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次100—150毫升,每日3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融媒大健康 的精彩文章: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治療保養,否則還有十種病會找上你
低血壓很難受 教你輔助治療按摩法 記住它不用再擔驚受怕了
既能預防痔瘡又能增強免疫力 這五大神穴每人都要記牢
各種皮膚病都是疑難雜症,各病有各妙招,值得收藏
頭痛醫腳滑稽嗎?不!而且有四個穴位對治療頭痛有奇效

TAG:新華融媒大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