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吳圖南回憶練習太極拳的經歷,練功苦難挨,曾經想自殺!反思一下我們練功投入了多少精力?

吳圖南回憶練習太極拳的經歷,練功苦難挨,曾經想自殺!反思一下我們練功投入了多少精力?

......他檢查出我患有:先天性肝炎、先天性肺結核、先天性癲癇。他說:很難治好,因為是先天胎裏帶的,我得慢慢調理他。經過相當時間的調理,我的病漸漸好轉。後來李大夫向家長建議說:最好叫這孩子練練功。那時清朝北京地方上有各種功房。此如學寫字、繪畫的叫書畫房。練弓刀石的叫弓刀石房。練拳的叫拳房。於是我在九歲那年由家長帶我到練拳的功房去。教拳的老先生是全佑先生。由他的兒子愛紳號鑒泉教我。我一方面由李人大給治病,一力面練拳。練什麼呢,就練太極拳。我跟監泉先生學了八年,後來由鑒泉先生介紹又跟楊少侯先生學了四年。前解後共學了十二年。

一、練功苦難挨,曾經想自殺

那時候練拳練的很苦。傳統的太極拳有一種形式的練法叫定式。比如攬雀尾分六個動作,按每個動作去練定式。定著不動要定多少時間呢,定六個呼吸,然後再換勢。攬雀尾要用三十六個呼吸,差不多兩分鐘才能定完。正常人每分鐘營十八個呼吸,以此類推,全套拳有二百六十八個動作,你看要定多長時間?所以那時定的我筋疲力盡,汗流浹背。到冬天天氣嚴寒,練完拳穿的鞋像淌過水一樣,一脫掉可以倒出汗水。可是這麼一定,把肝炎、肺結核、癲癇全定沒啦,身體逐漸強壯起來。也不一著急就死過去了。我的兩條腿因為抽瘋,左腿比右腿短二寸,後來練拳要練碘筋,結果也碘好了。提起碘筋好厲害,找一棵樹,叫我背靠著樹,我的兩隻手向後反抱著樹,身體扳直,老師在前邊用腳把我的底腿勾住,樹上釘一滑車,有一皮兜兜住我一條腿的腳後跟,往上拉,把腳趾拉到腦門,再把拉繩拴住,定住不動。這樣還好些,住後碘筋要把腳心拉貼在後腦勺上,這個罪真夠受的。那時我做夢都害怕它。如此類推,什麼撼腰、踢腿、鐵板橋……等等,先折騰出來弄好了才開始練拳。過去練拳不是像現在這樣,一開始就去摸魚。要把上面說的功夫練出來,其實人人練都能成,就看你練不練,如真練就能成功。那時像我這麼個病孩子,一折騰實在是受不了。我曾經想跳井自殺。有時老師看見我怕苦,責備我說:又想病好又怕吃苦,沒出息。後來我想一個人為什麼叫人說沒出息呢。我是蒙族人,我的祖先在元朝時曾經打到日二、學各樣推手,練三步功夫

就這樣我把定式練拳練完了,再練打手。

打手就是推手,那時叫打手,後來傳到上海以後才改叫推手。練打手先練單手推,兩人誰也別不住誰之後再練雙手推。由平推、立推、斜推,好像個女字形,把這些路子推純熟以後,兩個人身體逐漸向下矮,邊往下矮邊推,一直到身體擦著地而去推。如用手一捋對方,自己的身體向後擦著地撤回去,等向前出去時,身體父擦著地出去,如同蛇一般左右迴旋。各位聽起來容易,可練起來就難了。記得有一次老師跟我說:你拿個筐去磚瓦鋪買二斤疙瘩炭去。我以為老師有用處。就到磚瓦鋪買了—斤,多買了—斤,交給老師。老師說:我在跟你說笑話,叫你把炭燒紅了,好烤一烤你的筋。經過苦練,不動步的推手才算練成了,再練動步的推手。不動步的推手是正的,叫棚捋擠按四個正方;動步的推手是斜的,叫采例肘靠四個斜角。當然不是絕對的,正與斜是互相牽涉的。老師教你時,他站在中央,身子一轉用手—采,你在外圈要隨著緊跑,跑了冬少步,剛追到頭,他一轉身又去了,你又緊跑再去追,所以練得滿頭大汗。後來我研究易經才知道,這就是得其圜中不支離,意思足圍繞著一個園心去跑外圈時,不支也不要離。聽著也很容易。但這勁頭很難掌握好的。總之這僅是素材,也就是才練了個大概,然後才開始練功。

練功自先要練松功,這松功可難了,要由腳趾、腳腕、膝蓋、腰、兩肩、上臂、小臂,手腕、手指、脖頸的七個頸椎除了頭顱之外全要鬆開。這麼一練差不多把人給拆散了。然後再練太極拳的三步功夫:第一步功夫叫著功,太極拳畢竟是個拳種,這麼—來幹什麼使,那麼一去幹什麼用,如攬雀尾是幹什麼的,單鞭為什麼要那樣一轉,一著一式,二百六十多個動作都弄熟了,都會使了,但還不算成,因為你只知道死譜,不知道變化,故此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變化。第二步功夫叫勁功,為什麼叫勁功不叫力功呢,因為它不尚拙力,都是柔柔軔韌的,但這裏邊東西很多,等把勁功練完了,往下練更難了。第三步功夫叫氣功,我說的氣功不是外邊練的氣功,我說的是太極拳裏邊的氣功,它的練法可分兩部份:一部份是運氣,運氣是把氣運到周身,想叫它到哪裏它就到哪裹。周身內外由五臟六腑到四肢百骸,無一處不能運氣,身體也無一處不能打人的。你如不信可以試試,我用手指指你的手心,你會感覺有氣的。你也可以隨便往哪裹按我。我那裏就能打你。另—部分是使氣,既然能做到運氣了如何能使氣出於你的身體之外,而又能達到對方的身體上去,然後要使你的氣跟對方的氣溝通,兩個人變成一個,這個時候就可以運用自如了。你想叫他跪下他就跪下,你想叫他躺下他就躺下,他這個人就受你控制了。這個功夫很不好練,我前後練了十二年,十二年的時間很長了。我再愚魯也不至於糊塗,為什麼跟它幹上沒完呢?其中必然有它的興趣和滋味。就如同吃橄欖一樣,初食很澀,愈吃愈清香可口。這時候我練出甜頭來了。身體也強壯起來了。

三、楊少侯教拳,連摔兼帶打

我是吳鑒泉先生的第一個徒弟,後來他又介紹我跟楊少侯先生學拳,這位老師很厲害,連摔帶打,跟他學拳,他—伸手我就來一個後仰,又一下把我撞到牆上去。我們家那時候住的房很大,練功的大廳當中有六扇風門,晚上關門要上木拴,門的兩邊各有一個鐵套環釘在柱子上,上拴時把木拴橫插進去。我印象最深的—決是,老師一撒手,我的腰正撞到門柱的鐵套環上,疼痛難忍。老師說:怎麼啦,沒志氣。我連忙說:有志氣,有志氣。可是再來的時候,我要躲著點那柱子上的鐵套環了。那時我家裹的桌子椅子是紅木的,椅子背打掉了變成個橙子,凳子面板砸沒了,變成個火爐架子。後來每逢老師來家裹教拳,我祖父叫人先將傢具擺設挪開,預備著摔打。練功時老師怕我偷懶,由廚房抬來四張油桌,油案桌腿較高,是廚師專為站在那裡切菜用的。把這四張油桌拼起來,叫我鑽到桌子底卜去練,如同練太極拳著功裏有個矮式叫七寸靠,就是用自己的肩膀去靠對方小腿上的七寸之處。差不多的老人都知道那時候我受的許多罪。總之我認為要把太極拳練好,除了要有真傳之外,你必須要有萬夫不擋的勇氣,要有百折不問的毅力,否則必然是功敗垂成。我和楊少侯先生學完四年,他說:你差不離了,我要走了。那時候的老師有良好的風格,雖然他依靠教徒弟吃飯,但當他教完之後,就告訴你教完了,他就走了,你再請他也不來了。只是到過年過節時大家再聚會。

——摘自吳圖南《太極拳之研究》自敘

吳圖南講述楊家秘傳太極拳用架

在這裡,太極拳概論編者想談一談太極拳宗師楊露蟬帶著他的兩個兒子楊班侯、楊健侯,由河北省永年縣進到北京之後,先後有王公貴族和達官紳士等拜師學拳,並擔任神機營的總教習。世稱「楊無敵」。他們能夠享這麼大的名聲,原因在什麼地方呢?當時神機營里有不少著名的教習,像練八卦掌的董海川、練形意拳的郭雲深、練岳氏散手的雄縣劉——劉仕俊、練摔跤的大祥子和周大惠等人。在這種情況下,太極拳能享有盛名是很不容易的事。雖然有權貴的力量支持他們,但是如果沒有真實的功夫,也很難應付這種局面的。

我自幼年和吳鑒泉先生學太極拳八年,後來又向楊少侯先生學太極拳四年。楊少侯先生是楊健侯的兒子,他曾過繼給楊班侯為子。楊少侯先生就是近代鼎鼎大名的楊澄浦先生的大哥。這位老先生的脾氣很古怪,教人的時候也選擇的很嚴格。如果不成材的他就不教,因此他一生只教了我們幾個徒弟。這幾個徒弟現在只有我活著,其餘的都去世了。他們是:田肇麟、尤志學、東潤芳、巴潤芝(後來叫馬潤芝)、還有我。那時我用的蒙古名字叫烏拉布。後來又收了位徒弟叫劉希哲,他是冶金學家,曾任四川重慶大學冶金系主任,「文化大革命」中逝世了。

我和楊少侯先生學拳時,我曾問他,當初楊露蟬父子三人在北京和武林前輩之間有沒有發生過一些齟齬呢?老師說:「層出不窮」。但是為什麼又柔又慢的太極拳能夠在剛勁有力的、旋轉自如的、暴打暴上的環境下獨樹一幟呢?這裡必有原因的。因為我是學科學的,最愛研究分析,我請教我的老師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老師告訴我,太極拳有一種叫行功的,就是流傳下來現在大家所練的套路。另一種是經過楊露蟬宗師多年研究,由太極拳里取出所有的精華,編成的一種叫小架子的又叫用架。既然是用架,就是把各種應用的方法,凡能夠顧及到的地方,都把它搜集在一起。另一方面還要綜合導引之術、按摩之術、經絡之術,把這些東西融納到一起。使練拳的人練到無一處不輕靈、無一處不堅韌、無一處不沉著、無一處不順遂,通體貫串,絲毫無間。所以練起來非常之活潑,非常之小巧。

這個用架的練法可分三個部分。一個是高級的部分,叫氣功(按是太極拳的功夫,並不是一般練的氣功)。就是說「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氣分陰陽,機先動靜」。拿這四句話可以概括下來。第二個是中級部分,叫勁功。勁是什麼呢?為什麼不叫力呢?就是別乎拙力而言。勁就是太極拳的技術巧力。它很巧妙,幾乎很輕鬆地就能制勝對方。那麼用拳的理論來說就是: 」不用顧盼擬合,信手而應。縱橫前後,悉逢肯緊。」第三個是初級部分,叫招功。就是「論一勢之得失,分一手之勝負」。這僅僅是太極拳的初步功夫而已。

具體到行功和用架兩個套路幾乎是完全相同的。從前上海明星公司曾經給楊少侯先生拍過一套電影,也給吳鑒泉先生拍過一套電影,還有我練的一套刀。如果還保留的話,將來可以看看,他們二位所練的路子幾乎完全相同。因為吳家也是學於楊家的,但是在用法上就各有不同了。吳鑒泉先生得自他父親全佑先生的傳授,是以柔化著稱。無論你來了什麼樣的力量,什麼樣的手法,到了他身上就化為烏有。這是吳家的特點,以柔化為主。那麼楊少侯先生呢。是以凌空為主。什麼叫凌空呢?我用兩句話來說明。就是說:「離而未發,即能知其將發。彼何處欲動,即能知其將動。通體貫串,絲毫無間。」就是這麼一種應用的方法。

至於這套用架一開手的時候,也是練攬雀尾。攬雀尾分成三步來練。一個叫攬雀尾、一個叫雀起尾、一個叫鳳凰三展翅。由於把三個動作結合在一起了,總的名字叫權子手。這個東西是不管對方進擊什麼手法,只要一伸手就能將他制服。又像單鞭,既叫單鞭,就是別乎雙鞭而言。就是用一隻手去打人。單鞭的鉤子,就分「鉤、卦、抖、彈」四勁。使用時步法、身法要隨著走,必須做到上下相隨,這是鉤子的四種變化。至於用法是如果對方從背後打來,這時我們把身體往下一蹲,一轉身突然的一掌,就可以擊中對方的要害。斜飛勢和下勢,又名七寸靠。就是用我們的肩膀去靠他的小腿七寸的地方。就是上邊一接手,你整個人刷地一下就倒了,用肩靠他的七寸之處,對方便跌出尋丈之外了。這樣非要有很深的功夫才能做到。另外是腿法,有二起腳又叫二起蹦子、分腳、蹬腳、踢腳、單擺蓮、雙擺蓮、十字擺蓮等等。要不是下過深功,是很難應用的。總的來說,這套小架子共二百多個動作,要在三分鐘左右的時間內把它練完。其動作之快、功夫之純熟,若是在哪一方面不得其法,尤其是傳授上,就很難練好了。

這套小架在楊家是擇人而授的,我的老師對我很好,於是傳給我這些功夫。這些功夫在我心裡藏了這麼多年,我的徒弟馬有清潛心向學,是個大學生,年輕有為。經中央建築工程部前副部長陳雲濤的介紹,拜我為老師。他是我生平僅有的一個徒弟,原來我是沒有正式徒弟的,他又不怕費力,虛心鑽研,純功下了三四年。我看他很有誠意,是很好的學生,所以就把這個用架傳授給他了。當前太極拳運動正是努力發掘整理、創造提高的時候,我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精神,把問題講清楚,希望馬有清把它發揚光大,為中國和世界太極拳運動服務。

太極拳口傳心授之學也。此拳勢乃楊家祖孫三代秘傳之技。非有深功,難以練習。其行功做勢時要求輕靈、沉實、緊湊、快速、堅韌、順遂。通體貫串,絲毫無間。故初學太極拳者,恐難依照本文而自通。今謹依吾師所授,做粗略之解釋。使此用架得以公開於世,供有志於研究發展太極拳學之士參考。

文中各勢沿用太極拳面南行功之習慣,以前後左右、東西南北等方位說明。至於技擊乃技藝之末也。太極拳要旨本是捨己從人,無形無象,應物自然。本文內之應用說明,恐多論及一手一勢之得失與勝負,淺陋之處,敬希明哲賢達指正是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太極求真錄:太極拳的發勁!太極拳之化勁可接發勁,化勁就是發勁,發勁也就是化勁
太極求真錄:太極拳辯析錄!發勁即不限於掌、單臂「聽勁」,再行「借力打力」也
太極拳內勁原來是由六種力量合成!練習內勁的各種方法雜談分享!
陳微明與楊澄甫先師的口授之作《太極拳術》
快練是拳,慢練是功!太極拳走架的目的之一是練出內勁,而內勁的獲得就是通過對得力感的體認!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