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爆款缺失,綜藝節目進入大混戰階段

爆款缺失,綜藝節目進入大混戰階段

傳媒大眼導讀

管窺第四季度的節目概貌就不難看出。 變魔術、開民宿、造房子,越來越多的「新玩意」出現在電視節目中。弔詭的是,新節目越來越多,能引起全民討論的節目卻難以覓得。

作者:emm

來源:金牌輿情官

已獲授權

近日,各大衛視漸漸公布2018年重點招商劇目和重點節目。有意思的是,在綜藝節目版塊,各大衛視似乎都顯露了去娛樂化的決心,爭相向更有價值的垂直類、生活服務類節目轉型,新類型的節目疊出。

實際上,這種變化管窺第四季度的節目概貌就不難看出。 變魔術、開民宿、造房子,越來越多的「新玩意」出現在電視節目中。弔詭的是,新節目越來越多,能引起全民討論的節目卻難以覓得。 爆款的難產,與電視視頻定位分野日趨明顯,節目模式紅利消退等等不無關係。

收視率不斷跌落,爆款不爆了?

實際上,放眼2017年前三季度,電視綜藝表現平平。能稱得上爆款的節目,也主要出現在網路綜藝領域。

能稱之為「爆款」的綜藝節目需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收視率一定要達到「爆款」的程度;二是形成社會議題,引發社會討論。比如當年的《超級女聲》《非誠勿擾》《爸爸去哪兒》等。而如今的綜藝節目,收視率看似達標,卻全無輿論聲量,討論量寥寥,有的節目形態上看似創新,卻並未形成口碑與影響力。在這種狀況下,爆款出現的可能性不斷收窄。

據CSM媒介研究TVPrisrs季播真人秀統計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周末(周五至周日)晚間時段上星頻道共播出季播真人秀115季,較2016年同期播出的123季相比明顯下降,下降幅度達6.5%;而周間(周一至周四)時段,則由2016年上半年的64季提升至71季,提升了10.9%。

從收視效果看,超過六成節目收視低於0.5%,收視率超過2%的僅佔0.8%,收視成績相對較好的節目一般是綜N代節目,可即便是《中國新歌聲》這樣的老牌綜藝節目也難掩頹勢。

《中國新歌聲2》首播僅拿下2.604%,與第一季首播破3、前身「好聲音」破4、破5相差甚遠。從數量分布看,2017年上半年收視率過1%的僅有25檔,其中戶外競技類有7檔,室內競技類有14檔,其他非競技類合計4檔。綜藝節目收視比重下降明顯,由去年的14.7%至今年的13.3%,下降1.4個百分點,在拉動頻道整體收視的能力上,也難以比肩黃金劇場、周播劇場播出的電視劇。

而另一方面,網綜節目百花齊放, 大規模收割年輕觀眾,觀眾注意力愈發被分散,電視節目如何抓住年輕觀眾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年輕觀眾遠離電視是不爭的事實。CSM45城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5-44歲觀眾收視率較5年前的2013年同期大幅下滑五分之一以上。而且,34歲以下的觀眾構成比例僅為30%左右。而視頻網站則呈現明顯的年輕觀眾特徵。

數據顯示,《中國有嘻哈》18-24歲觀眾構成比例高達39%,而40歲以上的觀眾構成比例僅為1%左右;《河神》25-30歲觀眾構成比例高達39%,40歲以上的觀眾構成比例僅為2%左右。這麼年輕的觀眾特徵,對於傳統電視而言,某種程度上來說,抓住了年輕觀眾,就是抓住了社會話題,就擁有了製造爆款綜藝的可能性。

GIF/790K

當然,網綜的蓬勃發展或有可能,刺激傳統電視台推陳出新,轉換新視角、新思路挽回年輕觀眾的心。

模式紅利消退,嘉賓荒、成本不斷走高

囿於政策管制,大規模引進國外版權模式的真人秀時代或已過去,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爆款的誕生。引進模式的紅利期已經過去,原創IP綜藝成為市場新寵。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雖然誕生了不少原創的IP綜藝,但這些原創IP無一例外,都十分強調了明星元素。可以說,在中國的綜藝市場,依舊是被明星的賣方市場激活的。一方面造成電視綜藝節目的生產成本不斷上漲,電視台的利潤率和收益率不斷下降。

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新的問題,綜藝節目對明星嘉賓的過分依賴,已經造成了綜藝節目嘉賓荒、明星荒等問題日益凸顯。 從指尖綜藝《盤點: 「女綜藝勞模」大起底,沈夢辰居然排第二!》一文中,我們看到,僅僅女綜藝咖一個維度,何潔和沈夢辰,一個13,一個11。如此勞模讓人咋舌,更遑論串場更頻繁的男綜藝咖。

乃至於以往不常出現在綜藝節目中的明星,都變得愈發眼熟,比如趙麗穎,又比如景甜等等。從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綜藝來看已經形成了流量明星+綜藝卡司+星素結合的固定模式,而模式逐漸穩固化和常規化,流量明星和綜藝卡司數量固定化,無疑會讓觀眾深陷一定程度的審美疲勞。

囿於政策限制,綜藝節目背上了「原創」、「星素結合」的「緊箍咒」,種種影響下,傳統電視和視頻網站兩大渠道在觀眾特徵方面巨大的差異日趨明顯,兩者在內容建設上的分化也日益嚴重。

網路綜藝為了收割年輕觀眾,向二次元文化、向嘻哈文化不斷靠攏,通過探究刺激95後觀眾的情緒痛點,來獲得輿論聲量,產生具有傳播力度的社會議題,而傳統電視為了獲取高收視,在內容創新方向上出現了越來越多慢綜藝,很難說是為了迎合慢節奏的生活趣味,還是說是為了迎合「中老年」觀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大眼 的精彩文章:

網路劇扎推,極有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網大投資十二字箴言:控制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成本!
一條完成4000萬美元C輪融資,這才是內容平台切入電商的正確姿勢
《見字如面2》首播後竟遭下架!文化類節目也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
十大公關軟文用爛了的詞,你最煩哪個?

TAG:傳媒大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