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被滅,根本原因在於蜀中無名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種規律誰也無法阻止。
漢末三國分治天下,看前期三方勢力,其實最有可能結束亂世的是劉備的蜀漢,雖說自關於敗走麥城後,拉開了蜀漢落幕的帷幕,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哪怕劉備一意孤行,結果被火燒連營,逼至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仍舊能夠積攢實力六出祁山。
可神機妙算如諸葛亮,難道沒有看出蜀漢此時名將凋零的跡象嗎?也許他看出來了,所以才迫切的接連出兵伐魏,意欲先定天下,再安皇朝。
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為何不培養名將呢?因為他會遇到這幾種很難解開的情況!
其一,名將選拔困難!
三國初期,名將如雨後春筍一般拔地而起,僅蜀漢就聚攏了五虎上將,其中關羽、張飛、趙雲三位就出身草根。
但隨著蜀漢越漸強大,草根越難崛起,這就跟創業初期跟創業成功後一樣,加入團隊越早條件越低,等到團隊穩定後,沒點資歷做敲門磚,甭想進入核心!
其二,人口數量銳減!
在古代打仗,說白了打的就是人口。
蜀漢本就遠離人口稠密的中原江南,經濟水平發展緩慢,整一個窮山惡水,雖說刁民當兵戰力牛逼,可也禁不起連番大戰的損耗啊!
其三,年輕將領夭折!
亂世出名將,但名將的道路上充滿血腥,尤其是三國時期對陣時流行領兵將領捉對廝殺,一不小心就被對手斬於馬下,還談何成長?
而蜀漢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時代,戰爭一直沒有停歇,年輕將領早夭的情況比比皆是,因此蜀漢才有了青黃不接的局面。
其四,蜀漢派系之爭!
劉備屬於外來戶,大業初成後,有了自己的領導班子——蜀漢集團。
這蜀漢集團就跟周王朝一樣,手底下還有不少諸侯,例如荊州系、益州系等等,帝王權術在於平衡,劉備和諸葛亮眾望所歸,派系之間在明面上絕對不會出大亂子。
但是諸葛亮死後,劉禪孤掌難鳴,派系之爭日益嚴重,只好先採取安撫之策。而在古代,能成為武將的,大多是家裡有權勢能吃飽的,劉禪這麼一出,源頭上斷絕了不少名將初露的鋒芒,為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古代的這3個路人甲,隨便拎出一個,都有改變歷史的潛質!
※敗家子溥儀典當國寶,各方勢力覬覦,險遭熔化成金條!
※牛逼:7萬女人,幫二戰後的日本恢復經濟!
※滿清第一走狗,數百萬漢族同胞因他而死,最後的下場令人鼓掌稱快
TAG:歷史開腦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