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丨開眼!宣德皇帝的蛐蛐罐
宣德皇帝(1426-1435)朱瞻基,是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對色彩十分敏感,極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他在官窯瓷器燒造方面,除了質地細緻,製作精工外,結合傳統與創新,匠心獨運,使宣德青花瓷器具有水墨畫淋漓揮灑,濃淡不一,清新脫俗的生動自然之美,令人無限遐想,產生視覺上的快感,成為一代名品。
宣德創製的青花五彩瓷器,成為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亮點,為成化鬥彩的燒造奠定了基礎。
據《大明會典》記載僅宣德八年,一次就向景德鎮下達燒制龍鳳瓷器44.35萬件的任務,可以想見宣德時期燒制規模之大。同時,永樂、宣德年間的銅紅釉和其他單色釉的燒製成功,也表明了當時制瓷業的高超技術水平。
明代宣德青花瑞獸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牡丹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鷹雁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汀洲竹雞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汀洲鴛鴦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櫻桃小鳥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瓜果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翠鳥鴛鴦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汀洲白鷺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海水怪獸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松竹梅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螭龍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鳳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鳳穿牡丹紋蟋蟀罐
明代宣德青花行龍紋蟋蟀罐
除了蛐蛐罐,宣德皇帝對於鳥食罐,依然十分上心,真會玩......
明代宣德青花雙聯鳥食罐
長10.1厘米,寬5.5厘米,高5.3厘米。1984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罐作竹節形,中空,兩頭模壓出盛開的芙蓉花,並以青料塗繪花瓣,使之有明顯的層次,外壁繪纏枝花卉,腹部有兩系,罐身留白處青花書「大名宣德年制」六字橫款。此器口沿露胎,當採用覆燒工藝。
明代宣德青花剔螭龍紋鳥食罐 口徑4.9厘米,腹徑4.4厘米,高3.7厘米。1993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罐身扁圓,平底無釉,外壁剔螭龍一條上填白釉,並以青料塗地使得螭龍漂浮於外壁,腹部有一小系,口沿留白處青花書「大名宣德年制」六字橫款。
皇帝的私藏器物展示完畢,下面是公器。
明代宣德礬紅三魚紋高足碗
明代宣德藍地白萱草紋大盤口徑35厘米,足徑24.8厘米,高6.3厘米。1983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撇口,弧壁,圈足,砂底。以寶石藍為底,用白釉彩繪萱草,花果。白萱草與花。果均有細部刻花。款部殘缺。
明代宣德黃地青花萱草紋大盤口徑35.4厘米,足徑24.8厘米,高6.2厘米。1983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撇口,弧壁,圈足,褐砂底,在白釉處加填黃彩,再經低溫燒烤而成。萱草又稱「宜男草」。為明代宮中喜栽植物。
明代宣德青花螭龍紋大蓋罐
明代宣德青花螭龍紋梅瓶
明代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
明代宣德青花纏枝蓮花紋碗
明代宣德青花海獸紋大盤
明代宣德青花戲珠龍紋鼓腹缽
明代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方流直頸壺口徑7厘米,足徑10.5厘米,高33.5厘米。1984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直徑,溜肩,深腹,圈足,短流,方口,柄兩端作雲頭式,外壁繪折枝朵花,腹部滿繪纏枝四季花,口沿、肩部與圈足分別飾以回紋、蓮瓣與卷草紋,圈足內青花書六字雙行雙圓款。
該器仿製伊斯蘭器皿、與永樂同類器相比,永樂器流口作長方形,流,柄高過壺口,柄作較柔和的弧線,宣德器流口作葫蘆狀,柄較平直生硬。
明代宣德青花六開光纏枝花卉紋燭台
明代宣德青花輪花紋雙耳扁壺口徑3.2厘米,足徑6.5厘米,高29.5厘米。1983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壺身為扁圓形,上端一細頸,頸中部收束,兩側各一弧形小耳,長方形矮圈足,《永樂為橢圓形圈足》,壺腹兩面繪伊斯蘭花紋,邊緣繪卷草紋一周。
壺口青花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橫款,下飾纏枝花卉一周,耳外側飾菊紋。此器造型仿自12世紀伊斯蘭金屬器。
明代宣德青花螭龍紋硯滴口徑1.3厘米,足徑3.7厘米,高10.9厘米。1984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長頸作竹節式,蓮子腹,珠頂蓋,蓋下子口作長管狀,插於頸口不易傾落,流作張口螭龍首,龍頸部青花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豎款,柄另作一螭龍,龍尾卷草式以青花分繪於腹兩側。此器為宣德官窯中之文房佳器。
明代宣德青花網格紋鼓腹缽
明代宣德青花蟾形五毒鳥食罐
口徑3.4厘米,足徑8.3厘米,高4.3厘米。1993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罐蟾蜍形,中空,口沿盤一毒蛇,蠍子,蜈蚣,蜥蜴等毒物貼身與外壁,腹底部有三趾,以青料在罐身點繪出蟾蜍身上的小疣,單系,口沿留白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橫款。此器模製,以支釘法燒成。
明代宣德青花魚藻紋多棱金鐘碗口徑15厘米,足徑8厘米,高10.2厘米。1993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口作撇口菱花式,弧壁起棱,鼓腹,淺足。碗心繪青花蓮池雙魚,內壁無紋飾,內外口沿青料一圈,外壁飾青花四魚藻紋,底飾白釉,青花書六字雙行雙圓款。此器稜角線分布均勻,製作精細。
明代宣德青花花卉紋八方燭台口徑17.1厘米,足徑20.7厘米,高27厘米。1982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此器仿伊斯蘭金屬器皿。插口與底座均作八稜台式,中部作錐柱形,連接插口與底座。底座檯面下凹以承燭淚。插口深,並無中式燭台的燭桿插孔,可知是承插軟心蠟燭的,足無釉,其燭台底部有一直徑6.7厘米的澀圈。據此可知裝燒時在該部使用了一種墊物,以免器物檯面塌陷。其裝燒工藝比永樂同類產品更為先進,為區別永、宣的標準器形之一。
該器青花分十一層裝飾,紋飾緊密而不亂。口部八稜台上繪如意雲頭,下繪蓮瓣。中部錐柱狀部分上繪纏枝菊花,下繪纏枝蓮。底座外壁八稜台面青花開光內繪折枝四季花卉,上。下沿則飾以幾何圖案。中部檯面側壁青花書六字橫款。
明代宣德青花蓮托八寶折腰碗
明代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單把壺
明代宣德青花七棱折沿花口缽
明代宣德青花團龍紋花口洗
明代宣德青花龍紋僧帽壺
明代宣德青花纏枝牡丹紋軍持
明代宣德青花魚藻紋金鐘碗
明代宣德灑藍釉刻龍紋大罐
明代宣德灑藍釉刻龍紋缽
明代宣德青花鬧潮龍紋窩盤 口徑30.7厘米,足徑23厘米,高6厘米。1993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直口,弧壁,圈足,褐砂底。盤心滿繪海濤紋,一龍升騰于海濤上,內壁繪神態各異的三條龍,外壁繪雲紋,近口沿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橫款。
明代宣德鬥彩鴛鴦蓮池紋盤 口徑21.5厘米,足徑13.3厘米 高4.2厘米。1988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 撇口,弧壁,矮足微斂,底心微凹。內口沿青花書藏文吉祥經一周,其大意是:「白晝安寧夜安寧,白日中午得安寧,晝夜長久安寧兮,三寶保佑安且寧。」以藏文宗教上的祝詞作為瓷器上的裝飾,可說是標新立異。
盤心以沒骨法繪紅蓮三組,並以蘆葦。紅蓼。慈姑。浮萍等穿插其間,鴛鴦以青花勾,再以紅。紫。黃三色畫羽毛。外壁繪紅蓮四組並飾以紅蓼。慈姑。鴛鴦兩對穿插其間。底書六字雙行雙圓款。
明代宣德紅釉金鐘碗 口徑13.5厘米,足徑8.1厘米,高10.4厘米。1993年出土於珠山宣德地層。侈口,深腹,弧壁,淺圈足。通體施紅釉,無紋飾,足內滿白釉,碗心書「大名宣德年制款」六字雙行雙圓款。該器紅釉鮮明而勻潤。
近期熱文鏈接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玉器丨古人傳玉不傳金?這個理由我給滿分
※館藏丨甜白瓷暴露永樂皇帝的少女心
※館藏丨巴黎吉美的中國瓷,驚艷到叫人心痛
※瓷器丨我愛黑釉
※瓷器丨誰在誤導藏友?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