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三個人死後被後人罵了上千年,其中一個的功績至今都很難超越

這三個人死後被後人罵了上千年,其中一個的功績至今都很難超越

提起歷史上耳熟能詳的暴君昏君,不少人都會想到貪圖美色荒淫無度且暴虐殘忍的商紂王、秦始皇以及隋煬帝。當人們提起他們的名字時,無一不是謾罵嘲諷,憤懣鄙夷,尤其是對紂王與隋煬帝,從後人給他們給他們的謚號就可見一斑。

比如紂王,他原名子辛,也叫帝辛,「紂」是後人在他死後給他的醜惡謚號,古語有云「殘義損善曰紂」,在後人心中,已經把紂王定義成了兇惡不義之徒;又比如隋煬帝楊廣,古時有法曰《謚法》,其中提到煬,意為荒淫無度,薄情冷漠,可見在後人眼中,楊廣是一個好色荒淫,不理朝政,冷漠絕情之徒。

秦始皇沒有謚號,他認為自己是帝王,不應該被臣子議論,乾脆廢除了謚號,並且,他自信的以為自己德行極高,功勞極大,自稱為「皇帝」,如果謚號制度沒有被廢除的話,想必他的謚號也絕對好不到哪裡去。

其實他們也並不是一無是處,不過是他們的過失實在是太大,將他們所做的貢獻都蓋過了,所以,當後人提起他們所做的貢獻就是簡單的一筆帶過,接著就是各種各樣的謾罵嘲諷。

說起紂王,至今人們想起他時還是有些咬牙切齒,畢竟殷商的大好河山是在他的手裡滅亡的,他沒有守住江山,也就怪不得人們謾罵他了。

但是,商紂王到底是如何失敗的呢?

說到底他並不是敗給了姬發,而是輸給了他底下的諸侯聯盟,他坐在王的寶座上呼風喚雨,自然會引得其他諸侯的嫉妒不滿,牆倒自然是眾人所推,成功的話自己可以分得一杯羹,失敗的話也有打頭陣的人扛著,所以,一片混亂,誰都來踩上一腳,最終,徹底把紂王拉下了王座。

實際上商紂的功勞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時間過於久遠,而且,歷史的變遷模糊了很多專業記載,留下來的內容不夠詳細,人們自然遺忘了他的功勞。

紂王並不是無能懦弱之徒,他有能力,有野心,對於東夷合部落的征服,他另闢蹊徑,採用一邊暴力征伐一邊溫柔降服的手段。他的局布置得很大,是姬發從中插了一腳,徹底的壞了這個局,否則,紂王有可能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秦始皇,一統天下。

並且,史料記載: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父皇帝乙歡心。帝辛繼位後,重視擴張領土 ,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中國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

另外,在商紂上位的時候他的國土已經是殘破不堪,要不是他大力發展農業,老百姓可能早已餓死了大半。在宗教方面他也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改造。

當時的百姓過於迷信宗教,什麼事情都恨不得卜上一卦算算運勢,人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吃飯、睡覺、卜卦,紂王發覺宗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於是,他就發起了一場宗教改革。而且,商紂的繼位並不是名正言順的,他還有一個很有野心的哥哥,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他親手提攜出來一批有才華的奴隸,打破了出身好的人才能做官的傳統。

總之,不可否認商紂好色貪婪,喜好發動戰亂,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認的功勞。

再說秦始皇,他的暴政現在想起來仍舊是令人髮指,秦國賦稅極其繁重,秦始皇自負傲慢,嚴刑峻法,還禁錮人們的思想,焚書坑儒,建造浪費了無數人力財力的阿房宮。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認秦始皇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君主,他的功勞極大,歷史上鮮少有人能與之相比。

戰國後期,諸侯國混戰,秦國實力最強,最終一統七國。並且,建立起了專制集權統治,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抵禦匈奴,為此,他還修建起了如今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並溝通水系,解決了運輸困難問題;他還興建交通,大大催進了經濟發展。甚至,在秦時也第一次承認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可見一斑。

儘管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但是,秦始皇確立的統治模式卻一直延續下去。秦始皇是中國2000餘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可以說。他不但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而且,他還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最後談談隋煬帝。隋煬帝楊廣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在他登基之前已經完成了河山的統一,但是,偏偏在他的手裡丟了江山。他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明君,後人評價他用民過重、急功近利等等。因為,他太想建功立業了,但是,他不善於戰爭,三次戰爭中消耗了自己大量的軍力,引發了戰士的不滿,導致了叛變。而且,人民承受不住沉重的兵役,引起了不滿,但是,《隋書》總又有記載,說他政績和暴政都和突出。

平心而論,他的功績也很突出,首先是修通運河,發展水運,然後,親自開拓疆土並暢通絲綢之路,還有就是開創了新型的選才制度科舉制,使得選拔人才的途徑更加公平,平民也有了做官的機會。還有,他建立的四方納貢的天朝體系,他的貢獻可以說是在歷史上是獨一無二,貢獻極大的。

蒙曼曾經這樣評價道:「隋煬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煬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業,沒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統一起來,所以才會有「巍煥無非民怨結,輝煌都是血模糊」的說法。換言之,他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關係,反而成了罪在當代、利在千秋,這才是隋煬帝最大的問題。」... ...

這三個人在後世評說中一直都是作為反面教材出現的,後人提起他們只有謾罵與詆毀,但是,如果公平全面的來看,他們的功勞並不小,甚至可以說十分突出。總之,看待歷史不可以隨著大流走,要整體看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50多年前,蘇聯發明了一種水上武器,美國人見了之後成了一場惡夢
上千日軍來到一座小島,第二天只剩下10個瘋子,敵軍看後嘔吐不止
日本人曾經給中國人發了一個「保命符」,有了它日本人見了就不殺
中国一巨贪,抄家时死活找不到赃款,结果士兵一敲墙壁叮咣咣直响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