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最新研究發現心衰5年死亡率高達50%

最新研究發現心衰5年死亡率高達50%

心臟衰竭是老齡化社會醫療系統的一大難題。因無法找到特別有效的治療方式,被認為是「心血管領域尚未被攻克的堡壘」,從而對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日前,由中山大學醫藥經濟研究所、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機構聯合發布的研究數據表明,我國心衰引發的年住院次數為1.7次,1年內再住院率高達69%,而次均住院費用達到3.9萬元,為我國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兩倍。專家表示,未來20年心衰會一直增加,目前臨床治療心衰的方案是有效的,但總體上還不夠滿意,因此尋求更有效、更優化的心衰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最新研究發現心衰5年死亡率高達50%

心衰發病率增加原因有三

心衰是因心室充盈或射血的任何結構或功能受損所致的一種複雜的臨床綜合征。《心力衰竭》雜誌曾經這樣評價: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腦血管疾病預防、診斷和管理進步明顯,發達國家死亡率低了2/3,急性冠脈綜合征、高血壓、心律失常的病死率都顯著降低。只有心衰領域是個例外。

我國的流行病學數據也證實了這一結果,目前我國大概有1500萬左右的心衰患者。2009年較大規模的地區性慢性心衰患病率調查顯示,我國慢性心衰患病率已達到1.61%。住院病死率占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的40%,高於總體的心血管病死率,約50%的心衰患者在診斷之後的5年內死亡。

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許頂立說,心衰至少在未來20年內會一直增加,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引起心衰的基礎疾病,比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都呈現增加的趨勢;

其次,這些基礎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治療和控制,因此它們引發心肌梗死、腦卒中、腎衰竭等致死的情況減少,最終可能都會發展到心衰;

第三,心臟功能和年齡的相關性很強,我國人均壽命增加了,心衰的發病率就會增加。人口老齡化,使得心衰已經不僅僅是醫學問題,更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心衰5年死亡率與惡性腫瘤水平相當

「近30年來,我國心衰的治療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善,死亡率下降了60%~80%。但即便是這樣,5年死亡的風險仍高達50%以上,與惡性腫瘤水平相當。」許頂立說,目前臨床治療心衰的方案是有效的,但總體上還不夠滿意,需要繼續探索更好、更優化的治療方式。

據了解,20世紀70年代,心衰主要是使用強心劑和利尿劑,針對心肌收縮力減弱治療,之後隨著血管擴張劑、神經內分泌抑製劑的出現,治療手段一直在更新。從目前臨床推薦的治療方式來看,ACEI+β受體阻滯劑是「黃金搭檔」,而針對經過「黃金搭檔」治療後仍持續有癥狀的患者,推薦加入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組成「金三角」治療。

然而,調查顯示,我國心衰患者ACEI使用情況不容樂觀,心衰患者首次出院後半年時,ACEI的使用率為58.5%,而到了首次出院1年時,使用率降了一半以上,僅為26.6%。許頂立說,心衰病人的心臟代償往往處於一個很危險的平衡,因此在用藥的時候需要技巧並密切觀察病情。沒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醫生,都不敢把「金三角」治療的劑量用足。目前臨床上,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製劑成為新的心衰治療方案,在「金三角」主要替代ACEI的功能。一項涵蓋了47個國家,8000餘例患者的研究表明,與ACEI相比,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製劑可使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風險降低20%,並顯著降低30天、60天的再住院風險。因此,該葯被2016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衰學會和歐洲心臟病學會均列入了指南進行1類推薦。(生物谷Bioon.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負責醫你負責學 的精彩文章:

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眼睛乾澀疼痛小心「乾眼症」,按摩手指就可以治療
冠心病必須掌握以下四個急救的方法

TAG:我負責醫你負責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