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彭于晏從益達哥轉身內地最好全民偶像,靠的就是這部勵志片

彭于晏從益達哥轉身內地最好全民偶像,靠的就是這部勵志片

(文/千里不留行)

《激戰》宣傳詞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句「走上你自己的擂台!」。

印象中,看《激戰》是起碼至少3年以來,第一部讓我在電影院全情投入,跟著角色和情節發展,一起沸騰、一起熱血、一起無奈甚至一起流淚(當然,只是眼眶濕潤和心理觸動)的電影了。以至於我會感動到在12個小時內,分別在同一個電影院的同一個座位上看了兩遍(全天第一場,上午10:50;和最後一場,晚上21:45。我喜歡找人少的時段看電影,這能讓我靜靜的欣賞。

說回電影,《激戰》的主題仍是體育題材電影的傳統主題,勵志和救贖。實際「勵志」這個子主題也能歸類到「救贖」這個大思想主題下。「救贖」——無非就是把自己該做而未做;做了未做好;不該做的卻做了的事,都來個撥亂反正。把該做的做完;能做的做好;做錯的彌補。讓自己的價值決斷歸位,思想得到解脫,給相關人——尤其是給自己一個交代。

體育題材是表達「救贖」主題的最好載體。無論是展示西德戰後復興的《伯爾尼奇蹟》(足球);還是展示不同族群存在感和價值融合的《熱血強人/記住泰坦》或《卡特教練》、《光榮之路》(籃球)及偉大的《火的戰車》(田徑);擬或是表達小人物奮鬥與掙扎的《洛奇》、《百萬寶貝》,都是真人真事原樣改編或適當演義。(《洛奇》有原型拳手,龍叔只不過是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感受;《百萬寶貝》也有原人。)

在這林林總總的體育門類中,格鬥比賽無疑是最能充分、直接展示奮鬥、勵志、救贖主題的形式。原因在於,它一不靠任何外在設備;二不是集體比賽,兩個對手直接面對面單挑大;三打鬥可能是人類除田徑之外最原始的本能。這就決定了格鬥電影對主題的表現力永遠是如此的熱血、勁爆、原始、直接,本能荷爾蒙噴薄欲出。

同樣,格鬥(拳擊)類電影的真人真事的傳奇性也不勝枚舉。我們見證過前冠軍的困頓「《鐵拳男人》、《哭泣的拳頭》」;陪伴過他們的重新崛起「《鬥士》(貝爾,沃爾伯格)」;最終,他們中的部份人還是能成為「《冠軍》金德九(劉五性扮演)」。無一不是真人真事。

《激戰》也如此。正如宣傳詞說的「走上你自己的擂台」一樣,電影里的主要角色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心結。必須去面對,不一定能勝,但必須走完,才能最後得到解脫。

林思齊無疑是串起這一串人物的第一人,並不在於他首先出場,而是他的角色設定。「富二代」這個定位,在當下的語境中最容易讓我們覺得不學無術、無所事事、昏昏訛訛、揮金入土、海天盛宴……

大寶(王寶強)無疑是個這種角色的標準代表。但林思齊不是。他是富二代,所以他有優厚的家庭物質條件,讀書不行,不會工作。但他只是沒讀好書,並非不學無術。優越的物質條件也滿足他四處遊盪,像個文藝青年/行吟詩人一樣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是去接受、承擔林爸(高捷)價值觀中那些「有責任感、有價值」的事。(當然,開頭借會所小妹說出的台詞「他不用家裡的錢」是硬傷。應該是用家裡的錢,但只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家族產業的事。否則無從解釋他在後來只能做地盤工人的社會技能,何以支撐他經年累月的騎著高級自行車全國流浪,給偏遠山區小孩送溫暖的開支了。)

除了自己喜歡的事沒入商界豪強老爸價值觀的法眼外,林思齊實際是一個有著強大內心、清晰的價值決斷力、明確的原則底線、很高的情商的完美人物。所以他才會坦然的將自行車交給頂級會所的泊車小弟;所以他才會在聽到大寶因為死了老爸而得到17億興高彩烈時一臉淡然與不屑;所以他才不會虛榮燒包喝法國紅酒,而是坦然的在頂級會所喝自己喜歡的85元一瓶的雲南本地酒;所以他才會在明白家道中落後踏實去當地盤工人,而且被工頭黑了錢時也淡定的接受這種行規;更所以他才會在還是「富二代」時沒有左擁右抱,急色式的盯上可可,反而在當了地盤工人時,也很正常的與已經疑似搭上某個富二代凱子當「男朋友」而辭職來澳門全陪的可可正常交往,平靜的談論自己不學無術的社會身份,卻又保持著很有情調而且力所能及的喝紅酒愛好。

換了大寶,估計包場當晚就已經將可可拉上給群P了;而如果流落到澳門,估計就算可可能主動打招呼交往,大寶也只可能自己扭頭走開。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看到MMA比賽時,有過一年台拳道底子的林思齊敢於馬上報名,全情投入。包括到最後,打成了職業冠軍,他也沒想用這錢給他具有商業本能的老爸去翻盤,而是繼續打,讓老爸當自己的經紀人。這足以說明,他只是做的事不是老爸眼中「有責任」的事,而並非做「不負責任」的事。他有自己的的價值觀取捨,大寶沒有。

阿木兄曾說可可這角色屬於拖沓,可要可不要。我覺得這角色肯定剪了也不影響整個電影發展,畢竟不是主線。但實際留著細想,可可同樣有著自己的救贖和道路。一個小姑娘,在頂級會所工作,除了賺工資,爭取嫁個人也肯定是目標之一。開頭大寶要發驢包,她只是不熟沒敢接而並非徹底不要。過後就莫明其妙辭職到了澳門「陪男友做生意」,能讓她辭了這麼好的工作千里迢迢來新城市當全陪的生意,肯定不是小生意。從後面她和林通話時房間背景裝修的豪華也能看得出來,那風格還非常的像酒店高級套房。最後回北京卻又去擠公交,而且分手也分得支支唔唔。況且孤身一人居然不是想去探視受傷的林思齊(如果她真有意的話),而是去看畢竟和她沒交往的程輝打比賽。最後哲學家式的總結出一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擂台。」所有這些,無一不在曖昧的表示她很有可能是被某個在會所接受過她服務的富二代給包了或者說 「形式上」談了下戀愛,最後肯定是無果的,所以回歸本原。這並非腦補的道德判斷,只是說這個角色實際也算個副線,她也在尋找自己的道路和救贖而已。

程輝的自我救贖很明顯,反而沒必要詳細分析了。這個角色的經典不在於設定,而在於張家輝全情投入的付出。這種浪子回頭的角色設定太多,無論是發哥的阿郎,還是華仔的阿虎,無一不是這種設定。程輝的經典不在於這個模式,在於張家輝從身體到情感全力投入的表演,開頭那個咬著牙籤講話,手插褲包塌著腰彎著背走路的形象,市井老混混氣質呼之欲出。中段和一群中年三八婦口齒不讓的爭吵,更是進一步豐富了「賤輝」這個特定的角色稱呼。只有到最後,戴上耳機,在《寂靜之聲》的旋律中自己一個人回歸到內心的平靜,開始專註訓練的程輝才是真正的程輝。一個有著一流天賦,遠大前程的青年冠軍,在自己把一切葬送之後,再重新找回來,讓自己內心求得一個平靜和圓滿。最後只打三場就功成身退的選擇,也暗示了他經歷青年的狂燥迷茫(嘗鮮了黑老大的跑車美女就放棄剛露頭的拳擊正業),中年的困頓落魄之後終於修鍊出了圓融通達的人生智慧。知道自己「拳不如少壯」,見好就收,不可能一直打下去。

反而在程輝的故事線中,我最有興趣提出來討論的是他的好基友「太歲」!「太歲!」這個外號甚至是到電影末段才真正被喊出來,之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過氣拳手,在一個小健身房用當年基本功噹噹健身操教練,逗逗一群中年婦女開開心。減減那減不減也差不多的肥,「簡簡單單又一天,養老很不錯啦!」的跛子大叔。只有當程輝喊出「太歲」這個兇猛的外號(太歲在神話里本也來是惡獸),你再對照他銅鈴環眼,如李逵魯智深一樣的長相,不難推斷出未傷殘前的他在擂台上有何等的光榮與夢想。所以最後協助程輝訓練才成為他實現自己願望的一個手段。可惜的是,在後期,他協助程輝訓練的戲份沒有被強化,如果強化塑造一下的話,太歲這個角色,可以成為米奇或阿波羅訓練洛奇那一類的經典橋段。

格鬥主題的電影,打戲肯定是最最重頭的。《激戰》不僅僅是填充了華語電影這一類型的空白,甚至是直接樹立了標杆。華語影壇功夫動作片是強項,但一對一,實打實的格鬥類型類,卻不多。以往的同類型電影,更多的是以「格鬥選手」作為故事載體。《阿虎》甚至更應該歸類為文藝愛情片。即便打得猛一些的《浪漫風暴》,在打鬥的部份也更多的加上了演義、表現特效等形式。並非如《激戰》這樣嚴格按照比賽賽制與實際格鬥效果來編排打戲。

人體最有力的武器是什麼?直觀反應是腿,次之才是手。最有力的打擊形式是高掃踢和大擺拳。這是所有未經訓練的人體的自然反應,但經常看格鬥類比賽和訓練視頻的朋友就能觀察到,職業選手,只要不是局面已經高度佔優或者有把握KO而故意追求表現力,是不輕易動不動就輪大擺拳和高掃踢的。甚至實際上這兩種形式都很少用,佔優的選手發動總攻為求穩當和有效,實際以一套急促、兇猛的中短距離組合拳結束戰鬥的相當多。原因很簡單,職業選手們要的是打擊效果,而打擊效果是力量、速度與實際命中率的組合。任一一個因素不可偏廢。大擺拳和高掃踢力量無庸置疑,只要打中了,肯定損傷很大,但前提就在於必須得「打中!」。但這兩類動作為了發揮出全力,就需要更大的發力半徑,動作幅度就相當大,從啟動到打中會有比較長的時間,而對職業選手來說,提前半秒預判對手用什麼動作,都能有效避開甚至反制。

所以職業選手日常的訓練並不是為了追求啥奇招怪式,一招制敵啥的。所有的訓練就是圍繞著提高基礎力量、爆發力、協調性和速度開展,追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發力半徑、相對最大的力量組合在一起,以力量加速度給予對手有效打擊。簡而言之,相對力量最大的短距組合刺拳遠比絕對力量最大的擺拳管用。

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程輝為什麼在收債流氓和林爸揮出大擺拳之後總能判斷並取得蹲身、低頭,一拳制敵的效果。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林思齊在訓練中能兩次命中程輝。實際程輝在整個片中的訓練鏡頭,基本上也都是短距離組合刺拳。就包括上台的幾位拳手,除了為體現戲劇衝突和可看性而給李子天(這名字在看電影時總讓我想起李天一)安排了幾次高踢之外,其他選手最多也就是正蹬或低掃踢試探。更多的壓制性動作還是安排了組合快拳和鎖技,非常吻合實戰比賽的邏輯。所以說《激戰》給華語影壇的實戰格鬥類電影開山就樹立了標杆。

《激戰》的整個電影的設定是客觀合理的,客觀合理不僅僅表現在動作戲的編排上,從故事主題也是客觀合理的,熱血奮鬥也好、重拾人生也擺,最後仍是年青人趁著年齡優勢徹底成為職業選手;過氣冠軍借經驗和意志勝出三場給自己一個交代並順帶賺了養老金後見好就收;即便又成了冠軍,由於有案底而不能成為監護人;拋家棄子的父親也並未在外面混得風生水起,仍是一大腹便便的中年落魄男;最妙的就在於拋家父親也並未想浪子回頭,洗心革面,重新團圓狗血一把。而僅只是階段性照顧,待女方恢復正常後,將孩子交回,自己仍然徹底脫離這個早就不可能重建親情的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的擂台,我們都要自己的面對,做出選擇。很好,很客觀,很生活化。

在吳彥祖、安志傑等英俊、有型、又能打的男星都逐漸進入不惑年紀的時候,萬幸的是華語影壇又有了小他們七八歲的彭于晏,一樣英俊、一樣有型。讓新世紀以來,以台灣版《流星花園》帶起的這股偽娘之風,重新由一位同樣出自台灣的英俊青年好好的來了一次撥亂反正。讓肌肉、熱血、責任和奮鬥重新成為男人的要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reamers電影評論 的精彩文章:

泰國青春電影天才槍手才爆了,美國科幻青春片又帶來了新的氣息
桂綸鎂張孝全揭露電信詐騙,《巨額來電》定檔12月8日賀歲開炸
黃渤搭檔劉燁,主演中國版的二戰時代「無恥混蛋」
《天才槍手》:當考試作弊者成為正義代言人
素食愛情,既是素食,也是速食——《情迷曼哈頓》

TAG:Dreamers電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