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太極拳+音樂=太極操?

太極拳+音樂=太極操?

其一,音樂不利於太極拳習練者進行正確的調心。

調心是傳統太極拳核心概念之一。調心即集中意念,是大腦的一種機能,是建立在客觀世界之上,通過語言、形象、動作等形式的反饋,構建、重組、優化,達到調和人體陰陽和激發人體潛能目的的工具。傳統太極拳的意念具有多種屬性,而最主要的三個特性是主觀性、客觀性和能量性。太極拳的基本拳型定勢,包括陳、楊、吳、武、孫多家太極拳,都是歷代武術先賢仿效大自然,製造出相應的形象思維,結合實戰或健身需要形成的比較固定的拳型定式。比如「攬雀尾」、「白鶴亮翅」、「白蛇吐芯」、「打虎勢」、「抱虎歸山」等等,都是意念想像的產物,是通過意念活動製造出的具體的物象拳型定勢。傳統太極拳中所有的武術動作都是在意念導引下進行的。正如前輩大師武禹襄所言:「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邊。」太極拳中所有經、論、歌、訣的諸般要點,都離不開意念的正確導引。練習太極拳時配以音樂,會影響習練者進行正確的調心,無法讓意念正確導引所有動作。太極拳的意念運用有四大原則:意念先行原則、層次性原則、適度性原則、誠信性原則(詳見謝遠基先生髮表在本刊2013年第6期、第7期《論太極拳習練中的意念》)。其中意念先行是修鍊太極拳運用意念的根本性原則,即在練習太極拳時,必須先有意念,而後有動作。太極拳每一拳勢必須分「起、承、開、合」,只有做到意念在先,四字之間才能做到不截然斷續,而連貫自如,開中寓合,合中寓開,真正實現太極拳術的「內三合」和「外三合」,即神、意、氣、形、力、情的高度統一。當習練者要分心於聽音樂或口令時,意念先行的原則是很難做到的。如此,肯定會影響太極拳的練習效果。特別是到達修鍊的高境界之時,更是不能讓音樂或口令去干擾修鍊者的。這也就是傳統大極拳的宗師們大都反對修鍊太極拳時配套音樂的主要原因之一。

太極拳

調形,又名調身、調拳架,是練習太極拳中的核心概念。調形是人在對地球萬有引力充分尊重的前提下,運用意念調節手形、步形、身形、手法、步法、身法等基本動作使之符合拳術的規範,即調準拳術的基本動作和拳架,從而逐漸達到練功要求和目的一種手段。太極拳的調形有八大原則,即:精準性原則、意領息隨原則、剛柔相濟原則、動靜相合原則、輕靈自如原則、松而不懈原則、自然舒適原則、力意相宜原則。音樂在太極拳習練者初期,雖然有一定的提示動作套路的作用,習練者相互間學習交流也可糾正一些動作,但總體上來說是不利於調整動作的準確性和規範性的,因為太極拳調形的八大原則在音樂背景下很難落實到位。特別是由於音樂是有節奏的,有時修鍊者一個動作還沒能準確地完成,「豎項貫頂、舒腕展指、松肩垂肘、松腰落胯、屈膝圓襠、十趾抓地、神氣貫足、支撐八面、對拉拔長、穩定重心」等太極拳基本要領還沒有做到位,音樂又催著做下一個動作。習練者專註於讓自己的動作和音樂合拍,分心去跟上節奏旋律,就沒有時間細細體悟太極拳每個動作細節的要領要義了。長此以往,會讓很多動作變形,或者達不到技術標準和要求,最終使太極拳習練者完全做不到按八大原則進行正確的調形。同時,配套的音樂對習練者個人的打拳速度、發揮本身的技術風格、運用勁力是會形成一定的束縛和破壞的。

其三,音樂不利於太極拳習練者進行正確的調息。

調息是人體的一種機能,是用意識調整呼吸,通過規範的吐納動作與外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流,達到調和人體陰陽和激發人體潛能的工具。它是包括太極拳在內的中華武術氣功修持的核心部分,它與調形、調心相輔相成、相互聯動,在整個傳統太極拳修鍊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陳、楊、吳、武、孫、武當、趙堡等各式太極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是其共性的最基本動作方法,而這些基本動作都是在合適的調息方法配合下實現的。正如《十三勢行功心解》所云:「能呼吸,然後能靈活。」這裡強調的,也是要求呼吸與動作當求其互相合拍,應呼則呼,應吸則吸。吸為虛,呼為實,知之然後身體自能靈活。傳統太極拳的調息形式主要有五種,分別是自然調息法、逆式調息法、胸式調息法、技擊調息法和化境胎息法這五種方法(詳見謝遠基先生髮表在本刊2014年第1期《論太極拳中的調息》)。其中,逆式調息法是傳統太極拳修鍊的主要呼吸方法。逆式調息法即在呼吸時橫膈膜肌收縮,腹部隨之起伏,是以膈肌活動為主的呼吸方式。傳統各式太極拳調息時,一般要遵循層次性原則、靈活性原則、意形相隨原則、自然適度性原則四大原則。播放音樂或口令,不利於習練者運用本人的意念對呼吸進行正確引導和指揮,難以發揮調息之功效。畢竟,人的呼吸長短節奏速度是絕對不一樣的。用統一的節奏去限制習練者,這是違反太極拳術「道法自然」的本質的做法。特別是在音樂和口令的節奏下,習練者一般只能採取自然呼吸法,很難運用傳統太極拳所應當採用的逆式調息法。如此,大極拳的功力就很難上升,逆式調息法對腹部等內髒的按摩作用也沒能發揮,其健身效果是大大打折的。同時,放音樂時一般是集體練功,如此,人越多,就越容易相互間造成空氣的污染。讓人不能最大限量地吸入周圍的新鮮空氣和各種能量因素,太極拳調息特有的與外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流的功能就會立即減弱,無意識間參與者還要大量吸入別人呼出的濁氣、汗氣、躁氣、病氣,這是非常不利於人體健康的。

太極拳

其四,音樂不利於太極拳習練者修鍊真正的太極內勁。

內勁是傳統各式太極拳的核心要素。內勁是指以「調心」、「調息」、「調形」為主要形式修鍊出的以氣為主要載體,全身骨節經絡靈通、心意貫穿而獲得的一種能隨意轉換方向、變化大小的力量。這是人體活動中通過意識調控的一種具有電磁波性質的能量,是人體內的潛能,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傳統太極拳所修鍊的內勁具有整體性、通暢性、松沉性、圓活性、柔剛性、快速性、能量性、實踐性等主要特點。內勁是傳統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氣功的重要標誌。沒有內勁,是不能稱之為太極拳的,嚴格意義上說是不能稱之為中華武術氣功的。正如民國第一高手孫祿堂在《太極拳學》中指出的:「內勁是太極拳修鍊的核心。」傳統太極拳在技擊中能否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主要就是看其內勁整合外勁熟練程度如何(詳見謝遠基先生髮表在本刊2014年第4期《論太極拳的內勁》)。音樂配套,影響了太極拳習練者進行正確的「調心」、「調息」、「調形」,很難修鍊出以氣為主要載體,全身骨節經絡靈通、心意貫穿而獲得的一種能隨意轉換方向、變化大小的力量,也就是難以修鍊出真正的太極內勁。沒有了內勁,太極拳也就變成了一般意義上的太極操或太極舞。

其五,音樂不利於太極拳習練者對大腦功能的充分訓練。

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告訴了我們進化論原理:用進廢退。即生物在新環境的直接影響下會發生習性改變,某些經常使用的器官發達增大,不經常使用的器官逐漸退化。大腦的功能也是如此的。如果經常使用,大腦功能就不會衰老退化,反而越來越好;如果經常不使用,人的大腦就會越來越遲鈍。使用音樂或口令的方式去練習太極拳,就會相對減少大腦的使用,久而久之,就會弱化大腦的功能,加快衰老。本來,通過大極拳練習,就是通過意念讓大腦在進入到一种放松狀態下的充分使用,特別是讓習練者反覆記憶各項動作、要求、要領並調整呼吸等,具有很強的健腦養腦功能。而一旦把這個功能交給音樂,甚至造成對音樂的依賴性,沒有音樂就練不成太極拳,這樣的練習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是不利於人的大腦抗衰老的,這也是很多放音樂練太極的人沒有想到的。

其六,音樂不利於太極拳習練者提升太極拳技擊性。

技擊是傳統太極拳的本質屬性,是其靈魂。傳統太極拳是「以柔克剛」、「後發先至」、「借力打力」的主柔的內家拳,具有極其廣博深邃的技擊內涵。從太極拳產生的那一天起,張三丰、陳王廷、王宗岳、陳長興、楊祿禪、武禹襄、李亦畲、孫祿堂、楊澄甫等等,一代又一代的太極大家,就對它的技擊內涵進行著不懈的追求、尋覓、研究,從而推動太極拳不斷向前發展。當前武術界都認為,判斷太極拳真偽的標準,就在於看其動作是否有技擊含義。沒有技擊含義,就是太極操或太極舞;有了技擊含義,就是太極拳。太極拳的動作,本質上都是符合技擊原理的,並不是為了好看。太極拳技擊有六大特點:剛柔相濟性、形慢實快性、內外合勁性、尊化貴舍性、攻防合一性、靈活機動性。在音樂的影響下,會讓習練者無心專心體會太極拳每個動作的技擊含義,也難以修鍊出具有技擊作用的太極內勁,最終太極拳技擊的六大特點也不會修鍊出來。這是很不利於提升太極拳習練者的技擊性的。沒有了技擊性,那練習的只是太極操或太極舞而已。

太極拳

其七,音樂不利於太極拳習練者達到「真松」。

放鬆是武術氣功中的重要概念。正如楊澄甫每日教授鄭曼青等徒弟時必重複十餘次的提醒:「要松,要松,要松凈。要全身鬆開。」「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松是人體在意識的引領下,通過特定的吐納方式、規範的肢體動作與外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流所呈現出的一種自然、自由、平衡的存在狀態,是一種在調心、調息、調形中達到調和人體內外陰陽和激發人體潛能目的的具體修鍊操作方法。太極拳松的本質其實就是人體各部分和體內各系統在意識引領下對地心引力的最大限度的尊重、服從和運用。太極拳的放鬆有六個基本特點:主觀性、相對性、促生能量性、圓活性、連續性、服務性。配套音樂可以讓太極拳習練達到初步的放鬆、初淺的身心放鬆,但達不到太極拳所追求的「真松」。「真松」正如王宗岳在《十三勢歌》所云:「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武禹襄云:「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鄭曼青也說:「真松透了手要提起來時都好像是很重的,身子在運動時手就像在水中遊動一樣,空氣的阻力自己會感覺出來。」在配套音樂的影響下,太極拳的放鬆所具有的六個基本特點都很難達到,要想達到並體會出太極拳「真松」的境界,那是不可能的。

其八,音樂本身質量影響了太極拳習練效果。

音樂自身的質量如何,也影響並制約著太極拳習練效果。一是當前一些太極拳音樂中選用的樂曲,從單純的音樂效果看,似乎旋律優美動聽,聽後讓人感到心情舒暢,但用做配樂練習時效果就不理想了,因為其沒有表達拳勢的音樂語言,整個套路按照節奏或旋律演練都不對勁。二是太極拳音樂的開發利用發展不平衡,音樂品種比較單一。在國家創編的各式太極拳套路音樂中,每一個套路的太極拳樂曲大都只有一兩種,缺乏各種風格的樂曲。習練者的選擇面受到極大的限制,長期使用一兩種太極拳樂曲進行習練,容易產生久而生厭的情緒。三是缺乏太極音樂創編的人才。從市場上的各類太極音樂上看,當前的太極音樂創編者很多都不了解或不重視拳勢動作與音樂和諧統一的關係。有些在動作的表達上,旋律變化比較突然,在拳勢分解動作之間和拳勢與拳勢之間做相互轉化時,也存在著脫節和生硬的地方。當前相當缺乏那種既對太極拳術有很深理解和很高造詣,又對音樂創編非常在行的綜合性人才。這就制約了太極音樂自身的質量,難以達到完美的境界。

綜上所述,對於太極拳初練者和記憶力不佳者而言,練習時配套合適的音樂,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表演和比賽中,有太極音樂的配合,可以提高太極拳的藝術性和欣賞性。但配套音樂在調心、調形、調息、內勁修鍊、大腦訓練、提高技擊性、放鬆、音樂質量本身等諸方面對太極拳習練者都有一定負面的影響。為此,本文主張,除非是初練者、記憶力不佳者,或者是為了表演、比賽的需要,就應儘可能不使用音樂去配合練習太極拳。否則,就很容易練成太極操或太極舞(當然也有一定健身作用),但決不可能修鍊出真正傳統意義上的太極真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術圈 的精彩文章:

長拳的技術特點
形意拳的六合拳理
抖大桿的功效
南拳的特點及練法
打手要言

TAG:武術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