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中國城市收入版圖,誰是「拖後腿」的那一個?

中國城市收入版圖,誰是「拖後腿」的那一個?

米筐投資提醒:本音頻大小1.2M

前言:

今天來聊聊大家最關心的收入問題。

1

扎心的騰訊與吶喊的武漢

年關將近,關於獎金的段子提前上了線。

近日,朋友圈熱傳騰訊《王者榮耀》團隊每人獎金為100個月工資,瞬時引得滿屏的口水。

下面這位騰訊員工的評論,「120個月」工資的獎金,瞬間扎透了網路另一端還活在溫飽線上的人的心。據傳聞測算,王者榮耀團隊今年的獎金能拿到200萬元。

但這一消息立即被證偽,騰訊遊戲表示目前還沒有到計算年終獎的時候。

第二天,另一則爆炸性的消息再次刷屏。武漢市10月11日晚發布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住房和收入的新政,要點如下:

放寬年齡限制條件。博士、碩士畢業生不受年齡限制,普通本科學歷由年齡不滿35周歲放寬至不滿40周歲;普通高校專科學歷、非普通高校本科學歷由年齡不滿30周歲,放寬至年齡不滿40周歲。

力求提供更多的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爭取「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

在全國率先出台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確定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為:大學專科生4萬元、大學本科生5萬元、碩士研究生6萬元、博士研究生8萬元。

武漢吸引人才再放大招,也讓周邊城市汗顏。除了最吸睛的「打八折買到房」,設立大學畢業生最低年薪標準,也頗具創新。截至今年9月底,大學畢業生在武漢落戶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311%。而這次新政,將使武漢在新一輪的人才爭奪戰中再次贏得先機。

關於收入的新聞,因為關乎切身利益,總能第一時間得到傳播。那中國的收入水平位於什麼檔位?各大城市的收入水平是否分化巨大?誰又在「拖後腿」呢?

2

中國的收入水平

建國以來,中國的GDP經歷了1000倍的暴漲,在國家日益強大的同時,個人財富也經歷了類似的增長曲線。

中國GDP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左軸)對比

從2011年開始,GDP增速逐步下滑至2016年的6.7%,同時,居民收入增速也開始下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名義同比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名義同比增長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名義同比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

從2013年的8.1%跌至6.3%,還沒有跑贏GDP增速。錢難賺、賺錢難,已是最近幾年居民的普遍感受。而通貨膨脹與日益提升的消費水平,也消磨了不少「獲得感」。

另外,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城市中階層分化造成的貧富差距擴大,增加了人們的不安感。

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收入對比

從改革開放開始,城鎮與農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漸拉大,城鄉收入比也是在中國快速發展的30年中分兩階段逐步提高。2009年後,這一差距才有收縮的跡象。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劃分的全國五等份收入分組中,高收入組已是低收入組的10倍,2.8億農民工的平均收入只有3275元。

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529元;

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9元;

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4元;

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1990元;

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9259元。

更多的財富在向更少數的人手中聚集,這也成為階層固化的鐵證之一。招行發布的私人財富報告提到,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為165萬億人民幣,而158萬高凈值人群就持有49萬億人民幣,佔比30%。

而中國的收入水平放在世界上,又是什麼檔次呢?

世界人均國民總收入版圖

世界各國人均收入數據缺乏,這裡採用人均國民總收入的對比。可以看到中國居於中上收入組,但如今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中國,受制於人口太多,人均的數據難免都不好看。

2016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8260美元,在世界銀行公布的216個國家(地區)人均GNI排名中,中國由2012年的第112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93位,將近百名開外。

國力的強盛帶來人民的富足,但同樣也面臨貧富分化等諸多問題。而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中國大中城市的表現又如何呢?

3

城市收入分化明顯

在中國內部,各省份/城市之間的收入水平,隨著經濟發展差異也逐漸拉開了檔次。

首先,以各省份的最低工資標準看,能直接反應經濟水平的高低。

各省最低工資標準(來源:中新經緯)

最低工資標準,是政府依照《最低工資規定》制定的,基本上每年都會調整。

截至目前,已有17個地區公布了2017年最低工資標準,且都有上調。但地方政府上調最低工資的步伐有所放慢,漲幅已經出現回落。

其中,上海、深圳、天津、北京的月最低工資標準進入了2000元大關。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2300元,為全國最高;深圳次之,為2130元。天津今年首次突破2000大關,超過北京的2000元。

整體的榜單分為三個檔次,前9個省份中均為東部沿海省份,經濟發達自然工資標準也不能落人後。而隨後卻是貴州、新疆、內蒙等西部省份,再後才是河南、湖南等中部省份,顯然這不是按經濟水平排次,與當地的社會保障有很大關係。

而最重要的參考標準,還是人均收入。

35座大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房價數據來源:中國房價行情網

可以看出:

1、城鎮居民收入中,上海、北京、杭州、寧波、廣州均超過了5萬元,位居前五。杭州和寧波超過深圳,足以證明其經濟活躍度以及長三角的經濟領先成都。

2、南京的人均收入接近5萬元,略超過深圳,發展勢頭強勁。

3、廈門、青島、長沙、濟南、呼和浩特都超過了4萬元。廈門、青島都是其所在省份的經濟最強市,超過福州、濟南情理之中。而呼和浩特城區人口僅300多萬,人均高但整體實力與同檔次的都沒法競爭。

4、西部城市中,昆明、成都、西安剛剛擠進前20,三個城市人均收入都在3.5萬元左右,而重慶由於人口超過3000萬,大大拉低了均值。

5、中部城市中,長沙第10,武漢第14,合肥第21,南昌第22,人均收入都接近3.5萬元。而鄭州以3.3萬元居24位,太原過低排在了倒數。

6、東北城市中,瀋陽接近4萬元排名最高,依然是東北發展最好的城市。

7、而拉上房價對比後,太多城市僅能以一年收入夠買1平米或者2平米的房子,暴漲的房價讓人們頓生寒意。

當然,靠工資買房太辛苦,很多人依靠的是存款加槓桿。第一財經製作的這份全國29個城市人均存款排行,雖然採用的是住戶存款餘額加以平均,演算法與真實狀況有差異,但也可作參考。

其中:

1、作為強一線城市,北京和上海均是名副其實的全國中心城市,兩城的「資金總量」均在10萬億以上。

2、資金總量靠前的城市,除了北上深廣四個一線城市外,其他城市城市大多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尤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區中心城市,聚集了大量的教育、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資金的集中度很高。

3、「電商之都」杭州的住戶存款表現頗為亮眼,達到了8493億元,超過了經濟總量高於自己的蘇州和武漢,位居第七,人均存款更是位居第四。

4、從人均存款來看,目前也只有北上廣三個城市人均存款超過了10萬。杭州和佛山超過了9萬,深圳、太原和西安超過了8萬。

5、合肥、重慶、哈爾濱、石家莊位居後五位,其中合肥、重慶和哈爾濱人均存款都在5萬以下,合肥只有4.2萬,重慶4.4萬,哈爾濱是4.9萬。

人均存款的差異,與經濟發達程度和城鎮化率高度相關。北上廣杭位居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城鎮化率也比較高,人均收入高,人均存款餘額也高。

而有些城市受城鄉差距影響較大,比如重慶,主城區人口不到1000萬,佔全域人口比重低,人均存款餘額也比較低。

此外,城市的居民投資氛圍也會影響存款額度。比如人均存款只有5.5萬元的福州、廈門,閩商遍布全國投資,人均存款自然會較低。

4

你拖後腿了嗎?

無論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人均存款餘額,都是宏觀數據,統計的差異與真實狀況還是有出入的,也無怪乎這些數據一發布,網上一片「拖後腿」之聲。

不如來做個調查,看看你真的拖後腿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筐投資 的精彩文章:

樓市股市能預測?你必須面對這個不確定的世界!
投資是要勝天半子?還是要道法自然?
樓市迎來最慘黃金周!許家印終於成首富!
房價斯芬克斯之謎:貨幣增速暴跌為何房價不跌?
中國相當於發達國家的哪個階段?

TAG:米筐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