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交合是生命產生的根本
曆書上說「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
關於天地交合,有幾種說法:
一說,一天之中,天地之氣在子時相交,所以天地交合,
二說,一年之中,冬至日,子月為天地交合的時間段,
這些都是比較小的周期,而且都只是天地之氣的相交,那麼有沒有真正天地相交的時候呢
古代傳說,天地在混沌狀態下,孕育了盤古氏,開天闢地,於是有了天地,
西方也有上帝創造天地日月的傳說,
從這些古老的傳說看來,在久遠的歷史之前,天地是交合在一起的,是混沌不分的,
隨著後來出現了一些歷史事件,天地才分開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探究一下了,什麼是天?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天空,藍藍的一片,這就是天嗎?
說文解字中,天:【卷一】【一部】天【漢 zdic.net 典?】,顚也。至高無上,從一大。
(天) 顚也。此以同部曡韻爲訓也。凡門聞也、戸護也、尾微也、髮拔也皆此例。凡言元始也、天顚也、丕大也、吏治人者也皆於六書爲轉注而微有差別。元始可互言之。天顚不可倒言之。葢求義則轉移皆是。舉物則定名難假。然其爲訓詁則一也。顚者、人之頂也。以爲梵谷之偁。始者、女之初也。以爲凡起之偁。然則天亦可爲凡顚之偁。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皆曰天是也。至高無上。從一大。至高無上。是其大無有二也。故從一大。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他前切。十二部。
天,人頭頂頂著一個東西。
所以有一種說法,古代人們的天,指的就是月亮。
地就是指地球。
那麼天地分離就是月球和地球分開,
天地混沌,天地交合就是月球和地球融合在一起。
有科學觀測推斷,月球是地球分離出去的。
在這裡,我們要引進一個更加古老,而且有準確數字的天地交會情形,
根據《皇極經世》元會運世的模型,一元129600年,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天地交合一次,
一元分為十二會,按照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辛酉戌亥排列,
到了寅會,天地才有生命產生,
下面是吳承恩的西遊記裡面的論述,
天地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周而復始,生生滅滅,每次要經過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有人稱為一元;一元又有人將其分為十二會,十二會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十二會就好象是一天十二個時辰一樣,也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在一天之中,子時開始新的一天,丑時有雞叫,寅時天還不亮,卯時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辰時人們吃早餐,接著,是巳時,等再到了午時,太陽在天上正中的位置,而到了未時,太陽則開始偏向西,到了申時,進入傍晚,酉時太陽要落下去,戌時是黃昏,到亥時,人們就會去休息。談到天地的興衰,每會是一萬八百年。比如在戌會結束時,世界昏暗,什麼都沒有。等過五千四百年,到了亥會,就一切迷迷茫茫,萬物混雜在一起,叫混沌。再過五千四百年,到亥會結束,接近子會,世界就開始逐漸孕育了。邵康節說「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這時候,天就開始有了根;再過上五千四百年,完全是在子會,輕清的東西上升,就有了日,月,星,辰,稱為四象,所以說:「天產生於子」。再經過五千四百年,子會要結束,要到丑會的時候,一切就開始逐漸穩固。《易》上說:大哉干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是順承天。這時候,大地開始凝結孕育。等再過五千四百年,完全是丑會,則重的東西在地上凝結,形成水、火、山、石、土、水、火、山、石、土,稱為五行,所以說「地生成在丑」。等又經過五千四百年,丑會結束,寅會就到了,萬物開始產生。曆書上說「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這時候,天清地爽,陰陽有機地結合。再過五千四百年,完全進入寅會,人、獸、禽就產生出來,此時,天、地、人這三才,全都確立了。因此說「人產生在寅」。
這樣看來,月亮相對於太陽,月亮是陰,太陽是陽,
而月亮相對於地球而言,月亮是陽,地球是陰,月亮是天,地球是地,
這點要弄清楚,那麼月球和地球的交合,
就好像一個精子和一個卵子的結合,月亮是精子,所以有月華,月之精華等說法,地球是卵子,
精子和卵子結合產生了生命,這個是人類社會的常識,
那麼,人類的生育過程,在月球和地球的交合過程之中,我們找到了生命孕育的原始模式,
所以,人類繁衍後代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種體現,
是天地交合的一個縮影。
宇宙中的生命,如此奇妙。(上圖為精子和卵子結合過程的圖片)


※意識的世界和現實世界是平行的
※從基本粒子的角度,可以看到時空隧道
※量子世界的真相,陰陽之間有什麼?
※歲月留痕生命里的年輪印記
※科學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變成一碗雞湯的?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