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海量數據處理剋星 深度分析超融合架構的本質

海量數據處理剋星 深度分析超融合架構的本質

【PConline 技術】對於日趨嚴苛的企業用戶需求,單一的產品性能、功能和服務模式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企業級用戶的根本訴求了,此外,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們每天所面對的都是呈指數倍增長的海量數據,面對這樣的大數據挑戰,傳統的伺服器硬體設備所承擔的壓力越來越大,而超融合的數據中心也就應運而生了。

海量數據處理剋星 深度分析超融合架構的本質

緩解壓力、靈活高效應用

正如我們前文所說的那樣,超融合數據中心就是將軟體定義硬體的很多概念應用在數據中心的整體建設和應用當中,我們都知道,傳統架構下的數據中心是依靠各個設備區域模塊的資源和應用狀態去逐一進行升級和管理,也就是通過單點的形成去購買設備,這樣一來就形成一個問題,這些大量數據單元並不能達到一個平衡點。

海量數據處理剋星 深度分析超融合架構的本質

對於上述困惑,超融合架構在設備的擴展性方面就體現除了非常不錯的優勢,超融合架構靈活而高效,同時它無限的節點數量能夠最大程度的適應大數據時代的企業級用戶需求,用戶能夠根據自身業務訴求和業務發展的規模去按需購買,推動企業業務向前發展的同時也很好的控制了企業在IT這一塊的總體運維成本。

海量數據處理剋星 深度分析超融合架構的本質

傳統的數據中心是以業務為單位去對IT設備進行採購,而超融合則是以企業業務的性能作為單位,從而給企業IT管理者們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全面的採購建議的。

超融合架構的本質

據麥肯錫研究顯示,全球的IT數據每年在以40%的速度增加中。數據正在逐步影響商業,企業通過數據的分析來做決策與管理。完成快速的分析決策和管理,就需要藉助強大的數據中心。

海量數據處理剋星 深度分析超融合架構的本質

光靠越來越快、核數越來越多的CPU是不夠的,瓶頸在於傳統存儲的硬碟太慢了,CPU大部分計算能力都空閑或者說在等待存儲數據傳輸過來。傳統存儲容量和性能不具備和「計算能力」匹配的可擴展性,不能滿足企業進行數據訪問的需求。

海量數據處理剋星 深度分析超融合架構的本質

不用把數據從存儲端取出來,然後通過網路傳輸到計算端,而是將計算直接分發到存儲上運行,將「計算」作為傳輸單元進行傳輸,這樣大量的存儲數據都是本地訪問,不需要再跨網路上傳輸了,自然訪問很快。於是自然而然地,「計算」和「存儲」運行在了一個伺服器上了。

虛擬化為管理應運而生

當今的企業數據量越來越大,應用也越來越豐富,企業的CIO們就需要考慮怎麼去更加高效的構建自己的計算和存儲基礎架構,從而滿足用戶對於數據訪問的海量需求。虛擬化解決了CPU、內存資源閑置的問題。但隨著虛擬化的大規模應用,虛擬機越來越多,虛擬機在傳統存儲上運行卻越來越慢了。「慢」造成「體驗差」,「體驗差」成為了限制虛擬化應用的最大的瓶頸。這裡面的最重要原因自然是,存儲的I/O性能不夠,大量的虛擬機和容器同時運行,I/O的混合,使得隨機讀寫急劇增加,傳統存儲的結構無法承受大量的隨機I/O。

海量數據處理剋星 深度分析超融合架構的本質

超融合架構不是為了讓單台伺服器的存儲飛快,而是為了讓每增加一台伺服器,存儲的性能就有線性的提升,這樣的存儲結構才不限制企業業務的運行,並保證業務的可靠性。[返回頻道首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 的精彩文章:

音樂MV也要沉浸式體驗?打造專屬!Headspace VR開啟眾籌
萬元以內也能享受大屏OLED!創維55S8深度評測
手寫筆和可拆卸電池?三星最新三防平板信息曝光
四攝+全面屏賣2399元真的值嗎?聊聊華為麥芒6
VR的出路在企業?企業市場對VR技術需求仍然較高

TAG:太平洋電腦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