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來看自己
除了一般的時間和空間概念之外 ,佛陀也拋棄了一切細微情緒的二元分別。他不視譽勝於毀,得勝於失,樂勝於苦,高貴勝於低微。他不受樂觀或悲觀所影響。沒有一件事比另一事物更吸引人,或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想像我們不再受無謂的讚美或批評所縛,而是如佛一般地聽聞一一隻是音聲,如同迴音,或者如同我們在臨終時刻的聽聞一般。
親人們稱讚我們有多美好,可能會令我們有點開心 ,但同時我們已經不在乎、不受影響了。我們不會再執著於字眼。
如同生菜色拉之於老虎,你可以想像如果一切世間的誘惑都不具吸引力,而你能超越各種賄賂或勸誘的話,會是如何。
如果能不被讚譽所收買,不被批評所打擊,我們就會有無比的力量。
我們會極度地自由,不再會有不必要的期待與恐懼,汗水和鮮血,以及情緒性的反應。我們終將能把「我一點都不在乎」 付諸修行。不去追逐他人的接納,也不去逃避他人的排斥,才能珍惜此刻所擁有的一切。
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在想延續好的東西或者想在未來用更好的來取代它;或者我們沉溺於過去 ,憶念著曾經快樂的時光。諷刺的是,我們事實上並未曾真正珍惜過我們所懷舊的那個經驗,因為我們正於恐懼中忙著攀執於期望。
我們像是沙灘上的兒童,忙著堆造沙堡,而聖者恰如在陽傘下望著我們的成年人 。
兒童們為了自己所創造的東西著迷,為了貝殼和鏟子爭吵,被拍上岸的浪頭驚嚇。他們經歷各種各樣的情緒。但成年人躺在附近,吸飲著椰子雞尾酒,只是觀看著,沒有批判,不因為沙堡建得好而得意,也不因為有人意外踩到烽火塔而生氣或悲傷。
他們不像兒童一般地糾纏在戲劇之中。我們還想要求什麼更好的證悟呢?
沙門問佛:何者為善?何者最大?
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
—-《四十二章經》
編輯|慧圓


※做個脫俗的修行人
※靈岩最美風景
※如何度過人生種種難關
※古寺禪影 一隅清境
※學佛人的幼兒期、逆反期、青春期、成熟期、圓滿期
TAG:山東大靈岩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