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8年抗戰的國人真實生存:兩句話知道中國為啥不敗

8年抗戰的國人真實生存:兩句話知道中國為啥不敗

1.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發生時,並不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

沒有網路,沒有手機,世界比現在大許多。

北平教授梁思成、林徽因,就是這些不知道中的兩人。

當時,他們正在山西佛光寺爬高上低,測量寺廟屋頂的斗拱長度。

事變發生一星期後,這兩個搞建築研究的學者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代縣旅館。

在一張旅客丟下的舊報紙上,梁思成發現了「盧溝橋發生軍事衝突」的消息。

「哎呀,我平郊失守!」他叫著從床上蹦下,向妻子喊道。

家人怎麼樣?北平啥情況?中國該怎麼辦?

前途未卜,一切堪憂。收拾了資料和行李,二人急匆匆返回北平。

(1937年夏,林徽因在測量佛光寺內唐乾符四年經幢)

2.

戰亂改變中國人生活。每個人命運隨之浮沉。

蔬菜進不了城,北平物價飛漲,麵粉從1元1袋漲到6元1袋。

炮聲隆隆,鬼子逼近梁思成林徽因的家,北總布衚衕3號。

7月29日,北平淪陷,日軍進城,家家戶戶緊閉大門。

熱鬧的衚衕,迅速了無生息,靜得令人恐怖。

8月的一天,梁思成收到一封請帖,上面邀請他和夫人林徽因一同參加東亞共榮協會組織的會議。

危險來了。

這兩個東北大學的教授,雖然已辭職半年,加入了研究古建築的民間學術機構,但依然受到了日軍的關注。

入,還是不入?

這不是個問題。

兩人立即著手,迅速收拾家當,兩箱行李兩箱學術資料,其他的一切都割愛吧……

在一個晨光微熹的清晨,一家老少5口,悄悄而匆匆地離開了北平。

這裡,已不是家了。

(1934年夏,林徽因與梁思成赴山西考察民居)

3.

梁思成是梁啟超的二兒子,1901年生人。

林徽因是林長民之長女,小思成3歲。

1924年,兩人在父輩的撮合下相戀,共同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

梁學建築學,林入美術系,修建築學。3年後梁入哈弗,林考耶魯,結成伉儷。

又1年,回國,同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

九一八事變後至盧溝橋事變前,中國有一段相對短暫的和平時期。

梁林此時已回到北平,在民間學術研究機構——營造社潛心研究古建築,租住在中山公園一排平房裡。

一天,梁林為實地測量古建築結構,學習攀援爬牆上房頂。

第一次爬到自家房頂,兩人很興奮,向後院鄰居金岳霖揮手打招呼。

老金是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幽默豁達善文。

他即景生情,送給兩人一幅對聯:「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1920年,林徽因倫敦照)

4.

老金比梁林分別長6歲和9歲,自中山公園內為鄰後,3人終身為友。

坊間傳言,金岳霖為了林徽因終身不娶。

梁思成毫不諱言金林二人的真摯感情。

他曾告訴他後來的第二任妻子說,有次他去河北考察古建築,回來後林徽因哭了,說她很痛苦,愛上了兩個人。

梁思成驚呆。

當妻子真誠地說出內心對金和梁無法抉擇的痛苦後,梁思成也流淚了。

他想了一夜,告訴她: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的幸福。

老金知道了梁思成的意見後,很感動,對林說:

「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

於是,3人坦誠相對,心無芥蒂,成終身摯友。

(1938年,昆明西山華亭寺前留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陳岱蓀、林徽因、梁再冰、金岳霖、吳有訓、梁從誡)

5.

於當下相比,民國知識分子間的友情純粹得多。

張奚若、錢瑞升、鄧淑存、陶孟和、陳岱孫、沈從文、徐志摩等,是梁家的常客。

不僅因為他們工作相關、志趣相投、背景相似,更因為國家危難激發了共同的理想擔當。

每周六,他們都會來到梁家聚會。

從王國維殉道到詩畫審美,從北京衚衕名字由來到中華民族精神傳承,智慧碰撞,思想共鳴,分析時局,憂國憂民。

深沉的家國情懷,將這群知識分子緊緊粘在一起。

這種共同的情懷,讓人在困境中無私幫助、精神取暖。

盧溝橋事變後,流亡途中梁林夫婦,就是靠這樣的精神支撐,來到了家國心臟,「後方」長沙。

(1931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在北平)

6.

抗戰時期的「後方」,是國人精神支柱。有國才有家,哪裡是國,哪裡才有家。

為了來到後方,梁思成林徽因拖家帶口,和逃難的人群一起擠上火車,做了16趟舟船、12次旅店,終於來到長沙。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1937年9月初,他們在後方長沙韭菜園校廠坪134號,租了一戶人家三間房。

金岳霖等清華大學教授也隨後趕到,在長沙組建了臨時大學。

朋友又聚在一起,所談話題全部是戰事分析。

國家未來與自己休戚與共,他們想方設法為抗戰出力。

每天,情緒激動的學生在街頭演出話劇《放下你的鞭子》。

雖然每天同樣的內容,但每次都引起無數人圍觀,大家流著眼淚一次次高呼:

「打回老家去,還我東三省!」「全民抗戰、抗戰必勝!」

梁思成組建了一個歌詠團,每天領著大家一起高唱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高亢的國歌穿過租住的灰色磚樓,飄向大街,歌聲激越,路人紛紛駐足跟唱。

這是長沙街頭真實一景。

在最危難的時候,更多的中國人不忘的是家國情懷,滿腔熱血求報國。

這歌聲里,是滿腔不屈不撓的信念和力量。

「為著可愛的老國家帶著血活著,或者流著血或不流血地死去,都覺得是榮耀。」林徽因發文寫道。

(抗戰爆發前,北平的林徽因)

7.

1938年1月初,梁思成林徽因來到南國一隅昆明。

清華、北大和南開聯合組建的西南聯合大學,也從長沙遷移到這裡。

這裡成了他們相對安全的新家,生活相對平靜而艱苦。

在龍泉鎮龍頭村,老金和梁林又緊鄰而居,蓋了幾間陋室。

工作之餘,老金教梁思成的孩子學英語,逗他們玩,艱難的生活中充滿友情的溫暖 。

在這裡,老金養了一隻雲南鬥雞,那公雞個子高,常常在老金吃飯時,伸頭去啄飯桌之餐,而哲學家毫不介意,索性與公雞共享美餐。

美餐其實根本不美,他們最常吃的是白米飯拌辣椒。食不果腹是每天都面對的現實問題。

物價飛漲,大米三四元一斤,變成100元一斤。薪金髮到手上,基本變成廢紙一堆。

為了生活,這些教書育人的知識分子,和他們的夫人們想方設法做起了手工,以換取生活費。

中文系的聞一多,掛出刻章的招牌;

清華大學梅貽琦的夫人,跟教授太太們一起織圍脖、帽子賣;

她視力不好,後來跟別人學了一門蒸米粉碗糕的手藝,取名「定勝糕」。

每天,她換上農家藍布褂子,挎著籃子到昆明街頭叫賣。

流亡之中的生活充滿貧困、疾病、艱辛,所有的苦難都是一種抗戰。

(物價上漲,紙幣變廢紙)

8.

1940年12月,梁思成林徽因的營造學社,隨中央研究所遷移至四川省南溪縣李庄,一個窮鄉僻野的無名小山村。

困厄、病魔險些奪去林徽因的生命,她高燒40度卻沒有葯吃,肺結核不治之症正在吞噬她40歲的生命。

天行健,君子不息以自強。

她躺在床上仍然沒有放棄工作,艱苦的農村生活讓她和丈夫更心不旁騖地專研學術研究。

床前資料、繪圖堆積如山,《中國建築史》等煌煌大作,正是在這樣的絕境中艱難地編寫完成……

(1943年,林徽因病倒在李庄)

9.

如同抗戰爆發兩人全然不知,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梁思成、林徽因和所有普通老百姓一樣,對日本投降毫無思想準備。

那天是8月10,梁思成正在重慶。傍晚,在和美國來華朋友在美國大使館共進晚餐後,他們來到小山上乘涼。

8點左右,遠處突然傳來經久不息的警報聲,四周一下子寂靜下來。

這不是以前的警報聲。梁思成告訴美國的朋友,因為遠處的江面上輪船的汽笛聲一直在長鳴。

人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著,向大街上跑。

接著,他就聽到人們高喊「勝利了、勝利了」,歡呼聲波浪一般從大街上湧來,接著是鞭炮聲、興奮的喊叫聲。

「到處是歡笑的人群,到處是揮舞著的旗幟和V型手勢,焰火的紅光和探照燈的白光,在夜空中交織成炫目的光帶,滿載歡慶人群的吉普車、大卡車和客車,自發地形成了遊行的車隊。人們在車上互相握手,共慶勝利。」

每一個中國人都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8年了,慶祝3天3夜不足釋放人們的歡樂、激情和淚水。

(重慶慶祝勝利)

10.

每個胸懷家國情懷的仁人志士,都值得尊敬。

每個身懷信仰的傲骨君子,都是中華脊樑。

關於梁思成和林徽因,還有兩句最美的名言,可以詮釋什麼是家國情懷,聽了這兩句話,就知道為啥中國不敗:

1946年,梁思成應邀參加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校200年慶祝活動。

期間,多個美國朋友勸他留在美國。梁思成飽經戰亂波折,卻始終眷念著古老的家國,他說:

「不管內戰結局如何,我和我的家人都想留在北平。」

抗戰勝利後,梁思成的兒子梁從誡回憶起1944年,日軍攻佔貴州,重慶人心惶惶的情形,他問母親林徽因:

「媽媽,如果當時日本人真的打進了四川,你們打算怎麼辦?」

林徽因笑了笑說:「中國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本文史料參考《林徽因傳》】

【飛春讀傳,一個專註近代名人傳記的原創號,微信公眾號:readinginspr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這個鄰國,怎麼得罪了日本?日本稱與它必有一戰
日本最大的黑社會,取名於中國一個省,它想幹什麼?
毛主席會見尼克松,周總理為啥3次看錶讓儘快結束?原因令人心酸
蔣介石大陸祖墳,打開後發現棺材一直未落地,為啥?
日本鬼子在中國做的第一個商業廣告,賣的是啥?注意,有軍隊暗號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