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真的逼死了她的親生母親嗎?史書抹黑還是真實歷史?
1723年,雍正即位,就在不久之後,雍正的生母,康熙皇帝的德妃烏雅氏斃,死因不詳,死後被追封為孝恭仁皇后,彼時距康熙皇帝駕崩僅僅半年。德妃死得如此詭異,在民間就廣為流傳著德妃被雍正所逼,撞柱而死的說法。事實果真如此么?
作為滿清所有皇帝中最神秘的一位,雍正的一生,都與一個一個謎團相連,從即位詔書到他的死無不讓人疑惑重重。雍正的生母烏雅氏的死因就是他眾多謎團中的一個。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的生母太后烏雅氏帶著憂慮離開了人世。她死時心中充滿了無盡傷心和痛苦,因為她在臨死前也未能與親生兒子、日夜牽掛的十四阿哥訣別,更沒有能夠阻止雍正帝放棄骨肉相殘。高陽的《乾隆韻事》中曾有這樣一段描述:太后先是絕食,宮女們怕受雍正責罰,千方百計勸太后進食,心地善良的太后也不願連累別人,遂開始喝點稀的,逐漸恢復體力,一天雍正去給太后請安,閑談之中太后突然站了起來猛地朝柱子撞去……她死在雍正面前……
這裡所寫的雖然是虛構的小說,但在歷史上,這種說法是廣泛存在的,也是有官方根據的。雍正是否真的逼死生母?關於烏雅氏的猝死,當時有傳言:「皇帝將允禵調回囚禁,太后要見允禵,皇帝大怒。太后沒有見到自己的小兒子,於鐵柱上撞死。」「皇帝命九貝子(允禟)往西寧去見活佛。太后說:何苦如此?皇上不理,跑出來。太后怒甚,就撞死了。九貝子的生母,也自縊而亡。」這些當然不完全符合歷史真相,但是,其中也大有文章。這裡就有四個傳的最多的原因:一是皇太后要殉葬康熙皇帝。兒子做了皇帝,烏雅氏卻悲痛欲絕,不飲不食,懿旨要以身殉大行皇帝康熙而去。二是不接受新皇帝行禮。新皇帝登基前依例前來給皇太后行禮時,遭到她的拒絕,使登基大典幾乎無法開場。三是烏雅氏偏愛小兒子。小兒子的皇位被老大奪去了,骨肉相殘,令她十分氣惱。四是康熙皇帝去世後半年,烏雅氏在一個炎熱的季節到來之際,於深夜悄然離世。而關於烏雅氏患病的記載卻是寥若晨星,這讓人不得不懷疑她的突然離世,與她的兩個兒子大有關聯。
據說,德妃烏雅氏相貌端莊秀美,雍容華貴,天性淡泊名利,處世為人低調。在勾心鬥角的後宮中,憑藉這一點,德妃頗得康熙讚賞,並且也保護了自己的孩子免收其他妃嬪的傷害。
不過,胤禛和德妃的關係卻談不上親密。因為胤禛是德妃的第一個孩子,當時的德妃還是一名宮女,沒有資格撫養孩子,於是胤禛就交給了佟貴妃撫養。佟貴妃一生只生下了一個女兒,還過早夭折了,所以佟貴妃對胤禛是視若己出,將心血都花在了胤禛身上。
對於他的生母——德妃而言,一方面,由於雍正皇帝自小都不在她的身邊,所以,她對這個大兒子也是打心眼裡也親不起來。另一方面,就在她生了雍正皇帝之後,她又先後生了二子三女,這樣的話,她就更加無暇、也沒有過多的精力再去關照雍正皇帝了。尤其是,到了後來,當雍正皇帝和她的另外一個兒子——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子,最後演變成為了政治敵人之後,她的內心深處當然是更加希望她的另外一個兒子——第十四子最終能夠成為皇帝,所以,她對雍正皇帝從內心裡,還又產生了相對的抵觸情緒。所以,當她的二兒子胤禎在這場皇位爭奪戰當中,成為了雍正皇帝的手下敗將,並且又在被雍正皇帝削掉了兵權之後,軟禁到了河北遵化去看守康熙陵寢之時,她的情緒更是一落萬丈,從而導致她的心裡極度鬱悶,很快就一病不起。
雍正即位後,稱養母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為舅舅,隆科多也由此成為清朝第一個被皇帝以舅舅相稱的人。雍正這一做法,等於是向世人宣布,佟佳氏是自己唯一的母親,親舅舅反而被晾在一邊。烏雅氏知道後,心中是不快的。
雍正舉行登基大典時,向烏雅氏行禮,烏雅氏卻以「皇帝誕膺大委,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拒絕。雍正本是好意,被生母當場拒絕,場面十分尷尬。好在大臣們看出雍正的窘境,極力勸說烏雅氏,才化解了尷尬。
除了讓雍正下不來台之外,烏雅氏還曾說:「胤禛當上皇帝,並不是我所期望的。」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說雍正即位名不正、言不順。雍正剛剛經歷了爭儲風波,作為親生母親不為兒子說話就算了,還在言語上中傷兒子,讓雍正寒心。
烏雅氏之所以會這麼說,也許是有原因的。康熙在廢掉太子胤礽後,胤禛(四阿哥)、胤禩(八阿哥)、胤禎(十四阿哥)成了爭奪儲位的熱門人選。特別是胤禎,深得康熙喜愛、重用,很多人都以為康熙會傳位胤禎。烏雅氏也這麼認為。但最後的結果,並不是胤禎,而是一直離她很遠的大兒子胤禛。
同為一母所生雍正皇帝的同胞兄弟胤禎,在康熙末年被封為大將軍王,出外征討叛亂。康熙皇帝駕崩後返回京城被阻於景陵,到底烏雅氏有沒有為其第二子說情甚至相逼於雍正皇帝,可能為了隱瞞其中的事實,於史料無載。但是雍正皇帝即位後半年,烏雅氏暴亡。
這些罪狀中有的是有一定根據的,但有的卻根本就是純粹的潑髒水了,而且是潑最臟最臭的「污水」,比如謀害父親、逼死母親這兩件在當時算是罪大惡極、天理難容的罪狀。筆者是傾向於雍正是肯定沒有干過這樣的事的,特別是逼死母親。理由有兩個:一是他母親對他的皇位構不成威脅;二是他沒必要背負這種罪大惡極的罪名。
面對政敵的指責,雍正在《大義覺迷錄》是為自己辯解,讀起來能感覺其中的真實情感。
雍正皇帝在《大義覺迷錄》中自辯道:「朕受鞠育深恩,母后哀痛深至,決意從殉,不飲不食。朕稽顙痛哭,奏云:皇考以大事遺付沖人,今聖母若執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將何以對天下臣民,亦惟以身相從耳。再四哀懇,母后始勉進水漿。母后素有痰疾,又因皇考大事,悲慟不釋於懷,於癸卯五月,舊恙舉發。朕侍奉湯藥,冀望痊癒。不意遂至大漸。」據雍正皇帝撰述記載:烏雅氏在康熙皇帝龍馭賓天后絕食,但在雍正皇帝勸阻下又進食,但是後來烏雅氏又因為痰疾去世。其中記載多少可信,現今史料,無法證偽,也無法證實雍正皇帝到底有沒有相逼於其母烏雅氏。不過在烏雅氏去世後,胤禎接連遭受雍正皇帝的迫害,下場凄慘。
首先他表示從來沒有想到過逆賊強加給他以逼害母后的罪名,這是他在睡夢中也想像不到的,竟會有人誣謗到這種地步的!
接下來回憶他母親的性格和他自己的孝順:母后聖性是非常仁厚慈祥的,這一點在整個皇宮內,無論老幼,都是深知的。朕受母后撫養的深恩,四十年來努力盡孝,深受母后的歡心,說朕能做到誠心孝順。(其實雍正和他母親關係一般,他的母親更喜愛小兒子胤禵)而宮中各位母妃,也都羨慕母后有個這麼孝順的兒子,都為母后稱賀,這是現在皇宮中的人所共知的。
在康熙帝死後,雍正生母曾對雍正明確表示:「欽命予子纘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由此可以看出雍正的生母烏雅氏是不希望雍正繼承皇位的,而是希望禵胤繼承大統,因此,在雍正帝登基後德妃烏雅氏一直不肯接受太后的稱號。
據《大義覺迷錄》記載:康熙帝死後,德妃最小的兒子禵胤被自己的親哥哥雍正把兵權給奪去之後,德妃因傷心過去,病倒了。在《清實錄》的記載中都沒有記載德妃烏雅氏到底是怎麼死的,在記載中只是說德妃烏雅氏:「積哀日久」,在不久後失去,德妃烏雅氏被雍正封為曰仁壽皇太后(一直至今都很難查明德妃的真實死因)。


※日本侵華時候的兩種機槍,我軍繳獲後一般不用,有一種甚至掩埋別被影視劇騙了
※匈奴被大漢打敗後逃往西方,順便改變了一下歐洲人的歷史
※為什麼戰爭時候,大批屠殺戰俘,戰俘卻不反抗?
※朱元璋的兩項「暴政」,一個是針對貪官污吏,一個是有利於底層人才
※王思聰疑似爆出鹿晗私生活混亂,網友回應:先管好自己!
TAG:超級能量在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