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總是愛分心?真不怪你,我們的大腦它就不想專註

總是愛分心?真不怪你,我們的大腦它就不想專註

世人都曉專註好,又嘆臣妾做不到。

專註像是戰時狀態,除了維持基本功能外,大腦其他所有可調配的資源都拿來解決唯一的問題。對於現代人,長時間的專註可算是重要的競爭優勢,而對於我們那些剛從樹上下來不久的祖先們來說,專註則意味著不能及時發現危險。

動物的本能要求我們隨時注意周遭的風吹草動並快速作出反應,並不鼓勵認知資源的集中使用。大腦已經演化出了激勵機制:我們頻繁獲得新刺激時,大腦就會開心。大腦不在乎這些新刺激有沒有真正的價值——刷微博人人豆瓣非死不可停不下來的原因,往往正在於此。

幸好大腦沒有堵死專註這條路,要不然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人類文明。孩子們似乎天生就有專註的能力,兩歲左右的幼兒注意力持續的時間已經和成人差不多——三十分鐘左右。有些幼兒在玩玩具的時候如此專註,以至於把幼兒和玩具從房間一個角落移到另一個角落,他都不會意識到。但是在青春期之後,人們就很少進入這樣的專註狀態了。各式各樣的外部干擾,突然冒出來的各種想法,以及無處不在的新刺激,讓人們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完成些什麼。

圖片來源:699pic

在少數時候,人們會進入被稱為「心流」的高度集中狀態:意識不到時間的流逝,意識不到環境的變化,感覺不到任何情緒,以效率極高的方式完成往往是創造性的工作。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心理學界對「心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並廣為大眾所知之後,進入這種狀態的能力開始成了知識工作者的聖杯。《DOOM》之父卡馬克的專註能力一直是IT界的傳奇:據說他可以在任何吵鬧的環境下高效工作。有次有人打算試試看,在公司里放起了A片,只有卡馬克一個人充耳不聞。後來他終於聽到了聲音,抬起頭看了一眼,輕輕「哦」了一聲,就繼續敲鍵盤去了。

和其他大部分腦部活動類似,心流狀態也是可以經由訓練來達到的。在熟悉的環境下減少內外干擾,以充沛的精力去完成一些有挑戰性、有趣但是可以搞定的任務,最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當然,如果平時有意識地做一些促進集中注意力的練習,例如冥想和有氧運動,體驗心流就會變得更容易。

和第一感覺不同的是,上述這些看起來苛刻的條件幾乎都取決於我們自身的選擇。做好計劃安排,做一些通訊屏蔽工作就可以排除大部分外在和內在干擾,而任務的挑戰性和有趣程度也可以自我調節。自殺的天才黑客亞倫·斯沃茨在一篇長博文里曾經提出過自主改變任務性質的方法:

做好一件事的秘訣,並不是說服自己必須去做,而是說服自己這件事很有趣……我被要求寫幾篇文章……我盡我所能地模仿各種演說體,將每個段落都寫成一種不一樣的風格。

專註最大的敵人是我們那個無時無刻不在冒出新主意的大腦本身。專註像是引擎全速運轉,而分心則是在氣缸里塞了沙子。把這些沙子清理出去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改善引擎的設計,讓引擎不那麼容易進沙子。進行有意識的練習才能改善我們的大腦引擎,而冥想無疑是其中最有價值的方法。雖然要掌握冥想是困難且漫長的旅程,但是我們並不必非要成為冥想大師才行。即使只是每天幾分鐘、持續兩個月的冥想練習就可以明顯提高專註能力,這絕對是值得的投資。

今天,你專註了嗎?圖片來源:699pic

作者:猛獁

本文由猛獁授權發表,文章著作權為原作者所有。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來自科學松鼠會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來自松鼠渴望點贊的凝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最早發現的恐龍化石竟是一個…陰囊?
彼岸駛來的幽靈船,搭載了怎樣的訪客?
硬幣除了猜個正反,居然還有這種高端玩法!
你的對象應該長成啥樣,才會跟你長久?
博物館裡的孩子太熊怎麼辦?其實博物館早就有所準備……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