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受菩薩戒的殊勝功德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受菩薩戒的殊勝功德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11):

受菩薩戒的殊勝功德

受戒羯磨

三、受已所作

得戒勝利

如是菩薩所受律儀戒,於餘一切所受律儀戒最勝無上,

「得戒的勝利」,就是受戒殊勝的功德。

如是菩薩所受的菩薩律儀戒,「於餘一切所受律儀戒」,就是比對於其它的律儀戒,「最勝無上」,菩薩所受的菩薩律儀戒是最殊勝、最高尚的。

無量無邊大功德藏之所隨逐,第一最上善心意樂之所發起,普能對治於一切有情一切種惡行。

能受了菩薩戒,就有很多的大功德藏,常「隨逐」菩薩。「第一最上善心意樂之所發起」,受這個戒,是「第一最上」的,沒有再比這件事情更好的了。菩薩律儀戒是「善心意樂」「所發起」的。「普能對治於一切有情一切種惡行」,受了這種戒,就是普遍的能夠消除「一切有情」的「一切種」罪過事情,通通能消除,這是滅惡,這是三句話。要說四句話也可以,「於餘一切所受律儀戒最勝無上」這是一句,「無量無邊大功德藏之所隨逐」,這是第二句,「第一最上善心意樂之所發起」,這是第三句,「普能對治於一切有情一切種惡行」,這是第四句。

韓清凈《披尋記》:「如是菩薩所受律儀戒至一切種惡行者:除諸菩薩所受,所餘七眾別解脫戒,名餘一切所受律儀戒。此菩薩戒於彼一切最為殊勝,故名最勝。除此更無若過若增,是名無上。何以故?無量無邊大功德藏所隨逐故,第一最上善心意樂所發起故,普能對治於一切有情一切種惡行故。初謂能獲大果勝利,次謂已發無上菩提大願。如是大願是初正願,普能攝受其餘正願。由此因緣,許為最勝,特為第一,建立在於最上法中,是故說言第一最上。如功德品說(陵本四十六卷十三頁)。後謂能修最勝正行。能利自他,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世間諸天人等,令得義利利益安樂故。

「如是菩薩所受律儀戒至一切種惡行者:除諸菩薩所受,所余」,除去菩薩所受的律儀戒,剩下來的就是「七眾別解脫戒」,「七眾」,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這是「七眾別解脫戒,名餘一切所受律儀戒」,「餘一切所受律儀戒」就是「七眾」。「此菩薩戒於彼一切最為殊勝」,受菩薩戒,對比所受的其它律儀戒,菩薩戒是最殊勝的,「故名」叫做「最勝」。「除此更無若過若增」,沒有其它戒的功德是能超過菩薩戒的,「是名無上」。「於餘一切所受律儀戒最勝無上」,就是這個「無上」,就是這個道理,「除此更無若過若增,是名無上」。

「何以故?」什麼理由,這樣子讚歎菩薩戒?「無量無邊大功德藏所隨逐故,第一最上善心意樂所發起故,普能對治於一切有情一切種惡行故」,就是這三個理由,下面再加以解釋。「無量無邊大功德藏所隨逐故」,所以「初謂能獲大果勝利」,這是第一句。受了菩薩戒的這位菩薩,能夠獲得「大果勝利」,「大果」最大的果,那就是無上菩提,他又能夠普度眾生,這是比丘戒等七眾律儀所不能及的事情,那七眾的律儀戒,最多得阿羅漢道,這個菩薩戒是得無上菩提的,所以這是最殊勝的。

「次謂已發無上菩提大願」,第二句。「已發無上菩提」,是「第一最上善心意樂所發起故」,有無上菩提心,還有大悲心饒益一切眾生,還有無所得的智慧,所以這是特別殊勝的功德。

「如是大願是初正願」,就「普能對治於一切有情一切種惡行」,這是第三句。「大願」,就是初發菩提心所發的願,就是「從今日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正願」,這個「正願」就是通願,一切菩薩所共有的。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藥師佛發十二大願,那是別願。現在所說「正願」就是通願。「如是大願是初正願,善能攝受其餘正願」,這個「正願」的殊勝的地方,它還能夠「攝受」,能成就其它的正願,就是其它那些別願,也由這裡所成就的,「由此因緣許為最勝」,所以由這個理由,所以菩薩律儀戒是「最勝」,是最殊勝,「特為第一,建立在於最上法中」,所以這個「建立在於最上」的法裡邊,無上菩提是「最上法」,而菩薩律儀戒也是「最上法」,「是故說言第一最上,如功德品說(陵本四十六卷十三頁)」說的。

「後謂能修最勝正行,能利自他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世間諸天人等,令得義利利益安樂故」,受了這樣殊勝的戒法之後,他能夠修最勝的正行,修六波羅蜜的最殊勝的正行,能利益自己去得無上菩提,「能利自」,也能夠「他利益安樂無量」的「眾生,哀愍世間諸天人等」,這位菩薩對於「世間諸天人」,他都有哀愍心的,「令得義利」,令一切眾生得到「義」、得到「利」,「利益安樂故」,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故。

一切別解脫律儀,於此菩薩律儀戒百分不及一,

《瑜伽論記》卷第十(之上):「嘆勝校量中數有其七:一、百,二、千,三、數,四、計,五、算,六、喻,七、鄔波尼殺曇分。若依能斷金剛經數有其十:一、百,二、千,三、百千,四、俱胝百千,五、俱胝那庾多百千,六、數,七、計,八、算,九、喻,十、鄔波尼殺曇。此中略不言百千俱胝那庾多。

若依般若論師。解前十數以為四種。一者百千百百,此三名為數勝,持經之福其數極多,勝前施福故。二者俱胝百千俱胝那庾多百千,此二名為力勝,持經之福如人身上有眾多毛,唯依一毛折為百千分,布施之福不及一分,為明持經之福有大勢力也。三者數計算喻,此四名不相似勝,持經之福其福廣大如須彌山。持前施福比之猶如芥子,大小又雲不相似也。四者鄔波尼殺曇分者,此雲因果勝,明將持經功德成就無漏因果,布施之福成有漏因果。今准此釋。菩薩戒所有功德比聲聞戒德亦爾,略無俱胝那庾多百千名為力勝也。」

一切別解脫的律儀,就是七眾的別解脫律儀,「於此菩薩律儀戒」,於發無上菩提心的菩薩的律儀戒,「百分不及一」,別解脫戒算一分,增加到一百分,也不及菩薩戒的一分的功德大。這就是表示大小乘的不同,七眾的律儀戒就是有出離心,自己努力的用功修行,將來得無餘涅盤,就是到此為止。菩薩發無上菩提心,受了菩薩戒,他是廣度眾生的,廣度眾生,菩薩自己要得無上菩提,也以三乘道法普度眾生,令無量眾生得到義利,得到利益安樂,所以這是非常殊勝的事情,這是不同的境界,「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計分不及一,算分不及一,喻分不及一,

「千分」也還是「不及一,數分不及一」,這個「數分不及一」,就是前面這個「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這就是按數來說,不管怎麼數,也不如菩薩律儀戒的一分。這是「數」勝,在數上來說,菩薩戒的功德殊勝,七眾的律儀戒所不能及的。「計分不及一,算分不及一」,意思就是「力」,「力分」,計算它的力量,律儀戒的力量和菩薩戒的力量對比的話,它也沒有菩薩戒的力量大,有大勢力。就像人有身體健康的人,和身體不健康的人來對比,那麼身體健康的人他的力量大,是這樣意思。「喻分不及一」,「喻分」就是譬喻,彼此來對比,七眾的律儀戒和菩薩的律儀戒互相對比,彼此不相似,叫不相似分。不相似什麼意思?就像這個富貴的人和貧賤的人來相譬喻、相對比,這是不能比的,是這個意思。

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鄔波尼殺曇」中國話翻做「因」,因分,因分不及一是什麼意思?就是因果的意思。稟受七眾的律儀戒的因果,和受菩薩戒的因果來對比,那也是不能比的,所以叫「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這樣子把它分成四個部份;數勝,在數字上來對比,菩薩戒殊勝;計分、算分,是力勝,它們的力量菩薩戒是殊勝的;「喻分不及一」,就是不相似分也是殊勝的;「鄔波尼殺曇分」就是因分,在因果上說也不如菩薩。

攝受一切大功德故。

什麼原因,一切的別解脫律儀,不如菩薩的律儀戒的殊勝?因為菩薩能攝受一切大功德藏故,殊勝就在這裡,因為菩薩發了無上菩提心,受了菩薩戒,他不間斷的修學種種的功德,這個功德是太多了,所以其它的律儀戒所不能及。

往期閱讀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明安住戒)合集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8):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6)《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9):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7)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10):受完了菩薩戒以後作什麼事情

文章|觀諸法如 校對|如相 編輯|如心 美編|如梵 圖片|網路

發 心

蘋果手機用戶請長按二維碼隨喜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過堂儀軌,下次在寺院用餐不會手足無措啦!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受菩薩戒後所應該作的事情
菩薩端坐菩提道場感得十方供養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佛陀大傳
山東青州廣福寺2018年春季三壇大戒法會通啟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9):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7)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