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服裝行業創品牌 轉型發展缺人才

服裝行業創品牌 轉型發展缺人才

《時尚服裝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指導報告》建議,職業院校要做精服裝設計與工藝等技術類專業,做強智能製造生產類專業,做大服裝營銷與管理等終端運營類專業,重點發展服裝設計研創類專業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我國服裝行業的國際比較優勢多體現在生產加工環節,研發、設計和營銷能力相對不足。為尋求更大利潤空間,近年來,服裝行業向產品創新、自主研發和創建品牌方向發展,產業文化創意日趨活躍,現代服務意識日益增強,產業上下游融合發展加速。

日前,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組織課題組,對服裝行業轉型發展的人才需求及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形成《時尚服裝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指導報告》。

研究分析行業布局

動態調整專業設置

課題組通過調研了解到,現有時尚服裝行業人才需求中,設計人員、生產技術人員、營銷人員的需求比例最高。面對服裝業轉型人才需要的緊迫性,職業院校要做精服裝設計與工藝等技術類專業,做強智能製造生產類專業,做大服裝營銷與管理等終端運營類專業,重點發展服裝設計研創類專業。

報告建議,在時尚服裝產業鏈(服裝品牌策劃—時尚服裝設計—服裝智能生產—時尚服裝營銷)各環節中,融合民族服飾的傳承與創新。為此,中等職業學校可以考慮開設時尚成衣設計、時尚成衣生產、服裝電子商務、民族服裝與服飾等專業;高職院校可以考慮開設服裝品牌策劃、時裝設計、服裝技術與管理、時尚服裝陳列與展示、時尚造型設計、服裝營銷與管理等專業。

課題組還發現,東南沿海地區服裝行業正在向中西部梯度轉移,但東部地區仍然保持主要產區地位,專業人才需求量較大,特別是設計和營銷類人才需求較大。中西部地區需要服裝製作和一線管理人才較多。因此課題組建議,在東部時尚集聚區,增加開設服裝與服飾設計類、服裝終端運營類、人物形象設計類專業;中西部地區增加開設服裝技術與管理類專業。

對接行業人才需求

實時更新課程內容

時尚服裝行業典型工作崗位可以劃分成服裝與服飾設計類、服裝技術與管理類、服裝終端運營類、人物形象設計類等四大類。課題組了解到,服裝設計研創類崗位目前緊缺服裝設計師、陳列設計師、色彩搭配師、人物形象設計師,特別是在北上廣時尚產業轉型升級核心區域。因此建議一線城市及沿海地區,增加服裝風格賞析、品牌策劃、時尚管理等專業課程。中職學校增設圖案設計課程;高職院校增設時尚買手、高級定製、原創品牌開發等課程。

由於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應用於服裝製造生產型企業中,報告建議中職增加服裝智能製造生產裝備知識,增設物料採購和3D量體課程;高職學生則需要加強人體維度分析能力,加強服裝模板開發技術的培養,增設接單報價、服裝IE等課程。

報告還建議加強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元素內容在教學中的融入,把「非遺+新時尚」植入課程體系,建議職業院校增加「中國服飾技藝傳習」課程模塊。

此外,隨著移動網路的應用,多渠道補貨方式和協同跨領域營銷成為未來服裝零售業發展的趨勢,行業對平面美工、網路營銷等新型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報告建議,在中職增設服裝店鋪管理、店鋪陳列、電商客服、電子商務拓展等崗位課程;高職增設平面美工、時尚編輯等課程。課題組還建議,高職專業目錄重新增設服裝營銷與管理專業,面向服裝商品管理、店長、市場拓展、市場督導、電子商務專員等崗位,設置網店運營與管理、網路整合營銷、時尚編輯、數據分析等課程。

更新專業教學標準

銜接崗位職業能力

時尚服裝行業的轉型發展,需要建立以突出時尚創意、智能製造、數字營銷為特徵的新的服裝類職業標準及相應的專業教學標準,引導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方向,指導職業教育院校專業定位。

課題組提出,職業院校要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與崗位需求相銜接。

服裝與服飾設計類專業,要增加市場成衣的設計規律與原則等方面的知識,加強手繪設計稿和設計能力的訓練。高職要特彆強調創研能力的培養。

服裝技術與管理類專業,要強化服裝質量檢驗標準方面的知識。中職要增強質量評估能力、自動化設備應用能力和服裝瑕疵的處理能力;高職要增強採購計劃調整能力、供應渠道建設和維護能力、量體能力,以及生產計劃能力、生產控制及現場管理的能力、模板開發能力和接單報價能力。

服裝終端運營類專業,中職需要更新服裝銷售技巧方面的專業知識,增強辦公軟體的應用能力,增加網路營銷活動策劃和實施能力;高職要增加商品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更新網路推廣方法方面的知識,增強專業設計軟體的應用能力、組織策劃能力、文案撰寫能力。

人物形象設計類專業,要加強產品搭配、後期拍攝、線上品牌推廣能力。

構建現代職教體系

聯合培養專業人才

課題組從職業院校了解到,不少院校時尚服裝類相關專業構建了「立交橋」,形成了中職、高職、本科暢通的對接途徑。中職學生可通過中高職銜接、對口單招等途徑,對接高職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繼續深造;本科續接專業則有服裝設計、服裝工程方向。

據了解,服裝類專業中職和高職畢業生畢業後讀本科的比例,已連續三年呈上升趨勢。為此,報告建議,時尚服裝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設計中,要遵循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兼顧學生就業與升學的雙重目標,科學設置各階段職業教育課程內容,架構中高職銜接、高職與應用型本科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入研究銜接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

報告建議在現有中職、高職招生制度基礎上,通過自主招生、單考單招等方式,參照職業層級標準及職業教育分級標準,探索「職業道德+知識+技能」的入學考核方式,建立職業教育入學選拔機制。同時,藉助服裝行業技能競賽人才選拔機制,對技能競賽決賽獲一等獎的職工和學生,頒發技師證書,直接推薦升入高一級院校學習。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7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匹配」地方需求
用合理懲戒為中職生成長把舵
「實現『兩個一百年』,我拿什麼獻給你」
博雅教育:博專融合的回歸之道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