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匹配」地方需求

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匹配」地方需求

「已用電46.5度,賬戶餘額28.5元。」自從安裝了「江大掌中能源服務」APP(手機軟體)後,江南大學法學院學生馬皓月再也不用擔心宿舍會突然沒電了。

除了宿舍用電定額分配,超額需自掏腰包外,江南大學浴室也計時收費,每3秒鐘一分錢,就連教師辦公室下班後也必須徹底關閉電腦、印表機等辦公設備,否則就得被扣獎金。

自總佔地面積3125畝、建築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的江南大學新校區投入使用,該校師生人數增加、設備更新完善,能源消耗卻也「水漲船高」,而這與智慧城市建設的前行者和排頭兵無錫的發展要求明顯不符,這將如何是好?

「智慧能源管理」,江南大學從關注節水節電等細節起步,以引領社會的「大綠色情懷」為指引,探索高校與城市發展的契合點。

「把學校的發展謀劃置於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需求的大背景下,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模式,立足服務求共贏。」江南大學校長陳堅表示。

優學科,「匹配」地方經濟發展需求

「這是學生公寓某房間本月的用電情況,可以看到,每天晚上11點到早上7點,用電量柱狀圖基本維持在很低的水平。」江南大學能源監管中心,教師趙讓邊演示邊介紹。

這就是該校基於「物聯網+」自主研發的全國高校首個「能源感知監管」平台,運用這套系統,全校任一辦公室、教室及宿舍的水電能源使用情況都盡在掌握,「摳」住了每一度電、每一滴水。

「目前,這套系統不僅運用於江大校園,還推廣到無錫市市民中心及30多家企業單位,節能效果非常明顯。」看得出,這一系統不僅令趙讓很自豪,也讓更多的無錫市民很滿意。

然而,將辦學優勢轉化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優勢,江大並非一蹴而就,也是多年來通過一系列學科資源整合和提升,在融入與促進城市發展上不斷尋求新路徑。

2010年,根據無錫建設「感知中國中心」需求,江大在整合通信與控制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成立全國首家實體物聯網工程學院,將控制、計算機、電氣等物聯網相關學科融合發展,構建獨特的學科交叉綜合優勢同時,還積極與地方合作,在「感知工業」「感知農業」「感知醫療」等重點領域開展物聯網應用研究,開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產品。

「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既是服務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順應國際高等教育和科技發展趨勢的內在需求。」陳堅認為,這是歷史給予江大的機遇,更是時代賦予江大的使命。

抓住機遇,不辱使命。江大在推進無錫市醫療衛生事業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上又快馬加鞭:與無錫市政府攜手共建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主動服務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該校數字媒體學院也積極探索「藝工」結合發展路徑,發揮科學與藝術結合優勢,適時將動畫專業調整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使通才與專才更好地融合,為地方數字產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產學合作,融入區域創新體系

「佔地2.2萬平方米,一期提供20個精裝修、水電設施配套齊全的單元。」江大協同創新中心大樓自去年啟用,就以產業協同、國際協同為方向,吸引眾多企業、科研院所主動洽談合作,目前已有10餘家企業正式簽約。

近日,天佑德青稞酒與江大聯合成立的「江南大學·天佑德青稞酒國際釀酒生物技術綜合研究所」也在這一創新中心揭牌成立,雙方將通過這一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方面進行深入探究,以實現校企合作雙贏與可持續發展更為強大的創新合力。

「通過這一平台,企業可以直接把研發中心放到學校,尋求技術支持。對於學校而言,也將更有利於人才培養。」該創新中心負責人李琦認為,這一模式將促使江大拓寬產學研合作渠道,融入區域創新體系。

以智力和技術為依託,融入區域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江大所做的努力或許還遠不止於此。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落腳點,江大還形成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服務處和無錫江大技術轉移工程公司聯合運作模式,共同組建江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聯絡和牽手各地市政府主管部門,梳理整合學校技術和人才資源,建立技術轉移地方分中心,開拓政產學研金合作業務;其分中心則由布局階段向內涵建設和創新能力提升階段轉型,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同時,積極挖掘、開拓其他省市分中心建設資源,帶動新興學科與地方經濟融合,實現學校優秀科技成果在當地產業化。

截至目前,該中心已相繼在江蘇、黑龍江、山東等地建立22家技術轉移地方分中心。據統計,在已建立分中心地區,校企合作項目經費到賬數呈成倍增長態勢。

「『新工科』建設要求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這與江大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未來,江大還將始終以服務城市發展與產業化進程為己任,為智慧城市國際化作出進一步探索。」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朱拓說。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7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用合理懲戒為中職生成長把舵
「實現『兩個一百年』,我拿什麼獻給你」
博雅教育:博專融合的回歸之道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