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交通補貼應更人性化更貼合實際」

「交通補貼應更人性化更貼合實際」

中工網訊 (記者周有強)每天花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通勤,已經成為一線城市職場人士的常態。這也讓交通補貼成為職工們關心的話題。對於這項福利,記者採訪發現,各用人單位執行狀況不一:有的從未發放;有的每月按職級定額發放,卻不考慮不同崗位的實際交通成本;有的報銷起來很麻煩,要東拼西湊車票等憑據。對此,不少職工期待交通補貼的發放更人性化、更貼合實際。

交通補貼,是職工在上下班交通出行的福利。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沈建峰介紹,交通補貼作為一項福利,產生於計劃經濟時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交通補貼是一個市場判斷的問題,主要通過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規章、集體合同等確定,並沒有具體的法定標準。

正因為此,用人單位給職工發放交通補貼時差異較大。在北京某國企工作了3年的屈國超稱,他從沒領到過交通補貼,儘管他每天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

在北京某事業單位上班的李麗雖能享受這項福利,但說起金額,她有點哭笑不得,「每個月定額30元,經常聽採購部和市場部同事抱怨,還不夠一趟打車錢。」

而在某國有通訊公司工作的張陽,每個月有900元的交通補貼。張陽告訴記者,他們公司按職級發放交通補貼。因為他是高職級,所以拿到的錢算多的。同事中,有人住得很遠,但由於職級較低,交通補貼只有張陽的一半。

不過在享受這項福利時,張陽也有煩惱。為領到這筆錢,他時刻都要惦記著收集地鐵票、公交票、計程車票,「每天上下班路上要騎一段共享單車,就拿不到發票。」每個月,張陽都要想方設法找朋友和計程車師傅要發票。

相比之下,曹少年所在的互聯網企業更貼合實際些,公司除了按職級發放交通補貼外,還分普通崗位和「三班倒」的特殊崗位,特殊崗位每天的交通補貼費是50元,需要拿發票報銷,如果是周末上班,則實報實銷。

在公車改革的背景下,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交通補貼,由財政部等部門根據行政級別等具體確定。在沈建峰看來,這沒有考慮不同崗位實際交通成本的差別,容易出現薄厚不均的情況,「而在企業中,由於沒有法定標準,交通補貼完全通過合同確定,勞動者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損害,出現職工需要交通補貼,企業卻不發放的情況。」

採訪中,不少職工表示交通補貼作為一項惠及職工的福利,應及時「擁抱」時代和交通工具的發展,「應更人性化、貼合實際一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工網 的精彩文章:

楊普:匠心織就精彩人生
2017「中國紡織大工匠」:王利民
黑龍江省前鋒農場科學指導新糧安全儲存
試用期懷孕屬於不符合錄用條件?
共享經濟呈燎原之勢 監管也要及時跟上

TAG:中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