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刻印相成,文明傳承之舟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刻印相成,文明傳承之舟

印刷術

用途 印刷紙質出版物

起源 南北朝

盛期 唐宋

印刷術是一種工具,一番修鍊。她可以是精微至極的鑽研雕琢,亦可成為神秘似幻的藝術創造。

當雕鑿石子成為可能,刻印便現了初容,它是印刷用版的原型。從將士虎符到傳國玉璽,深淺錯落間烙下了文明的痕迹。

印刷

雕版印刷以整塊雕板刻成印版,字句圖畫皆成定局,一版一頁,刷墨印字。

唐朝五代,宗教佛經、民間曆書、儒家「九經」都有刻印:貞觀十年之《女則》為皇室下令印書的初例,咸通九年《金剛經》則為流傳至今的最早實存。

《金剛經》

由「飛錢」發展出的紙幣也源自雕版印刷技藝。它使用柔韌耐磨的桑皮紙,輕便耐用,最宜攜帶。

整版刻印固然精美,卻不免有失靈活方便,活字印刷術就應時而生。

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為一字一印,拼擺之間形成句段。北宋畢昇首先製作小巧的木活字,又因其易變形,將之改為膠泥材質。後有元代王禎,成功制出木活字,並發明轉輪排字架與「六步活字印刷法」,增益活字印刷效率,至明清廣為流行。

古時有專供出版的「書坊」,與如今的「出版社」相類,出版發售功能兼備,常有「刻坊」相隨,用來印刷,在福建地區最早興盛。

它還流傳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現今還可見眾多回鶻文、西夏文典籍留存。後來,它更走向世界,近至日本、越南,遠至歐美各國。

當近代外來機械印刷得勢,活字印刷便開始淡出出版業,而雕版印刷卻以版畫藝術的形式留存下來,至今活力仍在。

雕版印刷

書籍插圖令繪畫與雕版印刷走到一起,成為古代版畫最常見的形式。得益於雕版套色印刷的發展,年畫成為百姓生活的增色劑。當今社會,人們更將版畫作為一個專門學科來傳習發揚。

版畫

印刷術的發生和演變承載了一種文化自覺。

人對文字的敬慕,在製版的每一筆、每一刀里得到鮮活的體現,人對文明的珍重,也在印刷出的每一頁、每一冊中得到最完整的保留。因此,印刷術的存在是人類文明的最好證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遺小棧 的精彩文章: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皮影戲,你還記得嗎
關於針灸,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聲色動人,古琴曼妙
欲將心事付瑤琴,只待有緣人
每一段愛情都是最好的禮物

TAG:拾遺小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