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也中槍!原來還有這層意思,葛優:這鍋我不背!
不知從何時起,心靈雞湯開始被人們嗤之以鼻,而反雞湯式的「喪文化」在亞文化中異軍突起。網上流行的「葛優躺」「北京癱」等五花八門的「喪文化表情包」,不約而同地吐槽著青春的無力、現實的無奈、年輕的無趣、生活的無感。
「躺」然成風,
「喪文化」席捲而來
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前夫哥」陳俊生,對妻子羅子君缺乏激情和責任感,對「小三」凌玲又很軟弱。除了工作上還有點兒進取心外,整個人就是一副沒有精神的樣子,說話慢條斯理,神情沮喪倦怠。這個本該被道德譴責的角色,因為他反映出的頹廢狀態——「工作好累,家庭好煩,人生好喪」和大眾心理感受高度契合,居然也成了「網紅」。
事實上它並不新鮮。西方的「嬉皮士」運動、日本的「宅文化」、上世紀80年代初在我國發生的由潘曉的一封信引發的「人生大討論」等等,都與此種「喪文化」有相似之處。
爾躺躺,自嘲式緩解壓力
「就是不想動,啥也不想,什麼都不想干。」程序設計師張宏請假在家裡好好躺了幾天,「我就對自己說,你就是個廢人,甭總逞強」。休假完後,他滿血復活,「生活還要繼續」。
其實,像張宏這樣,自黑式的偶爾躺躺,自嘲式的否定自我,看似有點兒消極和可悲的「喪文化」,實則是自我保護。
自嘲是通過幽默的語言或行為,嘲弄自己的優點或缺點,以達到良好交際的目的。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將人的自我意識分為現實自我(真實的自我)和理想自我(我要成為的樣子)。當自身能力無法滿足自我期待的時候,作為社會個體的人必然會產生焦慮,這時自嘲式的「喪文化」,就是對抗焦慮的有效自我防禦的手段。
目標導向,讓精神站起來
從「喪歌天后」拉娜的哀怨吟唱到網路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從國產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的「葛優躺」到美國動漫連續劇《馬男波傑克》的「牢騷馬」……一方面不必因為年輕人玩鬧性地張揚「喪文化」而驚恐萬分,另一方面也應該對「喪文化」滋長蔓延的態勢保持警惕。心理學研究表明,可行性的目標是激發個人及群體動力和潛能的關鍵因素。空洞的目標或沒有目標,則會導致一個人精氣神的懈怠,所謂「最累是心閑」。
在設定人生小目標的同時,要多多自我鼓勵。美國國家經濟研究所近日發布論文證實「望子成龍」是真的!研究發現,在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期許下,出生在龍年的人高考成績平均分比起其他屬相的同學高出7.5分左右。「龍年效應」是有效的自我心理暗示,提升個人精氣神的明證,對那些或多或少被「喪文化」迷失心智的年輕人,很有借鑒意義。
毛澤東曾寄語年輕人為「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不妨用一個個目標為導向,在自我「打氣」中,向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這些「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的人生定會豐富多彩,充滿活力和創造力。
文/魏忠濤(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神奇的阿司匹林不僅治疼痛,竟還能治療不孕症!
※特別能吃食慾控制不住,到底是胃火還是心火?傻傻分不清!
※一向身體很好的陳大爺帶孫子時突然胸悶,被送進醫院結果震驚!
※年輕人千萬不要忽視關節炎,現患病者竟已小到3歲兒童!
※馬拉松並非是適合每個人的健康運動,這就有一位跑步跑成腦出血!
TAG:中國家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