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太上感應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太上感應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太上感應篇》,簡稱《感應篇》,僅約一千二百餘字,以開頭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十六字為綱,接著敘說人若想長生多福,必須行善積德,並列舉了二十多條善行,一百多條惡行,作為趨善避惡的準繩。要求人們「不履邪經,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聲稱「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其中還講到,人體中有名為「三屍」的司過之神,時刻都在記錄人的惡行,每於庚申日上白天曹,下訟地府,告人罪狀,述人過惡,由此而定奪人的壽夭禍福。它特彆強調「立善多端,莫先忠孝」,成仙證道的根基就在於此。它將道教的方術和戒律貫穿於道德修養之中,由神來對人作道德上的善惡評判,使人從一念起處下工夫。

最後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積善天必降福,行惡天必降禍」作結。全篇主要宣揚天人相感、因果報應思想,既有儒家倫理規範,又有道的宗教信條,融道、儒、釋三家思想於一爐,現為道教必讀經典。

《感應篇》問世之後,受到封建統治階級的歡迎,不少皇帝都大力推動它的流布。南宋皇帝出資官刻;明成祖皇后徐氏還仿它作了《仁孝皇后勸善書》,為之推波助瀾;清順治皇帝還御制《勸善要言序》,以示提倡。在封建帝王的推動下,明清時期民間富有之家都紛紛捐資刊刻,免費散發,從而使此書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影響十分廣泛,以至邊遠地區,乃至日本,皆有此書的流布。

(文章出自道山不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山不老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符號養生」?
什麼是火龍水虎?
收藏起來——中國古代漢民族的三大風俗
只要你夠虔誠,見者增財,轉發為父母延壽!
《龍門心法》的二十講是什麼?

TAG:道山不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