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鎏金佛像具有極高收藏價值

鎏金佛像具有極高收藏價值

也許誰也未曾想到,流傳了成百上千年的宗教製品--佛像在當今不僅成了收藏品,還成為藝術市場上的新寵。在2006年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一尊明永樂鎏金釋迦牟尼坐像破天荒地拍出了1.23億港元的天價。

一、佛像的起源與發展

佛像的材質有金、銅、石、玉、木、漆、陶瓷、泥塑等多種,其中以金銅佛造像最受人們歡迎。所謂金銅佛造像,一般指銅質鎏金的佛教造像,但實際未鎏金的銅佛像,也往往被收藏愛好者歸入金銅造像的範圍中。金銅佛造像起源於印度,東漢時期傳入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佛教全面發展的時期,西域與中原的僧侶交往頻繁,許多西域佛像隨著僧侶們的背囊抵達中土。現藏於日本東京永青文庫的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的韓謙造鎏金銅佛坐像,就是南朝佛教造像的典型,它是目前所發現紀年最早的小型鎏金銅佛像。隋唐兩朝,南北統一,國富民強,佛教造像也進入了成熟期。唐武宗「會昌滅法」及此後的五代戰亂使佛教傳播遭受挫折,佛像也隨之走下坡路。宋代時期南方禪宗得到大力發展,宋代佛像注重於寫實,其題材大多以羅漢與祖師為主,當時曾出現了大量的五百羅漢、三百羅漢、十八羅漢像等。

元朝時期,西藏地區歸屬中央政權,藏傳佛教傳入內地,並在元朝統治者的大力推廣下迅速發展,大量蒙、藏民族的金銅佛像和製作工藝也傳入中原,使自唐之後沉寂多時的金銅佛像藝術得以復甦,並得到長足的發展。明清時期藏傳佛教繼續在中原流行,其造像藝術也深深影響著漢傳佛教的造像。漢式造像以佛像和觀音像居多,形象端莊穩重,藏式造像則仍是題材繁多,製作精良。藏式造像又可分為內地鑄造和西藏鑄造兩類,西藏鑄造的有黃銅造和紅、黃銅並用的,整體造型古拙抽象;而以永樂款、宣德款為代表的內地官方造像雖說也是以西藏造像為模本,但銅材和鎏金用料講究,做工更為精細,造型規矩寫實,形態普遍富於動感,且題材豐富,讓人賞心悅目。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國力強盛及皇帝對佛教的推崇,不僅大量造像,做工也很精良。自明清以來,藏式造像已成為宮廷造像的主流,其影響和波及面也很廣,而且近代以來損毀的較少。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例,僅清乾隆一朝鎏金佛像就收藏有幾萬件之多,北京雍和宮也收藏有幾千件清代宮廷藏傳佛像,散落在民間的小型金銅佛像就更不計其數,現拍賣市場上常見的一般也都是明清時期的藏式官方金銅佛造像。

二、哪些佛像價值高

佛像因其久遠的歷史、生動的形象和精美的製作,具備了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金銅佛造像種類甚廣,從形象上細分,它包括諸佛、觀音、菩薩像、羅漢像、明王像、護法神像、祖師像和活佛像等等。從銅質上來講,有青銅、黃銅、紅銅和其他銅合金等。金銅佛像的尺寸範圍很廣,一般可分為巨型像、大型像、中型像、小型像,但由於天災人禍等原因,目前大中型佛像的存世數量已不多,且大多均有歸屬,一般都存於寺廟或大型博物館中。我們現在所見的或有可能被收藏的基本上都是小型銅佛像。判斷一尊佛像價值的高低並不完全體現在材質上,還應看它在佛教造像史上的地位和藝術價值,看它的工藝和銘文,材質只是一個參考因素。一般來說,巨型、大型佛像的價值高於中型、小型像;宮廷鑄造的高於民間的;在藏傳佛像里,忿怒相高于吉慶相;菩薩裝高於佛裝。對於鎏金銅佛像而言,無論是否有款識證明其御制身份,只要是大尺寸,造型精美的,其價格可說是年年上漲,升值空間很大。

2006年,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上拍出1.21億元

目前,國內不少收藏者在佛像收藏上常常陷入誤區,他們把明清藏傳鎏金佛像作為首選目標,而對我國早期漢傳佛像的收藏價值則認識不足,以至於拍賣市場上常常出現明清佛像大熱,而早期漢傳佛像卻乏人問津。其實早期漢傳佛像里也不乏精品,比如南北朝、隋唐、遼代等,中國佛教造像的高峰期鑄造的佛像,以及南詔、大理等地所藏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佛像。這類早期漢傳佛像因問世較早和存世量少而具備了很高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相對而言,西方很多的佛像收藏家則更看重佛像本身所含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而藏品外觀是否漂亮則在其次。從近年來美國紐約拍賣市場的成交情況來看,拍賣價最高的中國佛像還是早期漢傳佛像。

鑒別金銅佛造像的真偽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首先是看材質。金銅佛像有青銅、黃銅、紅銅和其他銅合金等,但不同時期的用銅是不一樣的,元代以前的銅佛一般都用青銅,也有一些紅銅製品,元代以後則出現了較多銅鋅合金的黃銅及純銅製作的所謂紅銅佛像,而在青銅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稱為金銅佛像,黃銅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其次是看標識、坐騎、手印和坐姿。佛像製造十分嚴謹,造像的標識、坐騎、手印和坐姿都是很規範的,只要多加學習,了解各個時期金銅佛像的不同特徵,並細心察看和對照,就可準確地為某件藏品定名,這樣不但能分清藏品是佛還是菩薩,而且還能弄清是哪尊佛像和哪尊菩薩;再次是看面相、體型和服飾。佛像的面部五官、身材比例、肌肉和衣紋特徵等,不同的朝代,即使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也是有許多變化的,比如隋唐兩個相連的朝代,雖說佛像的整體風格是相近的,但面相還是略有區別的,隋代的佛和菩薩為半圓臉型,唐初起就變得稍瘦一些;第四是看款式。款式是指佛像本身所固有的文字資料,比如銘文和題記等,對收藏者在鑒別佛像真偽時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最後,還可用嗅覺法進行鑒別。古代的金銅佛像或其他木質、陶瓷等材質的佛像,在長時期受人們供奉時被煙火所熏染過,或是長時期埋藏於地下。只要對其仔細進行嗅別,一般都可以嗅到煙火、發霉或發朽的味道,而現代仿製品則完全沒有這種味道,即便是有些偽品用煙熏或埋於地下等做舊方式處理,也難免露出破綻,或煙火味過濃,或泥土芳香太濃,為行家所識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小學徒 的精彩文章:

古老青銅器之談與鑒賞——你認識多少?
古玉作假大揭秘,地攤貨千萬不能買
珠山八友瓷板畫賞析!

TAG:收藏小學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