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陵之戰,孫臏鋒芒畢露,龐涓命喪於此!

馬陵之戰,孫臏鋒芒畢露,龐涓命喪於此!

馬陵之戰,孫臏鋒芒畢露,龐涓命喪於此!?春秋戰國,風雲激蕩,歷史縱橫,同時期內湧現出許多知名人物,有縱橫家,有軍事家,有政治家,一時間百花齊放,而又有不少人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今天就來看一下縱橫家鬼谷子的高徒孫臏與龐涓之間的最後一戰——馬陵之戰。

孫臏,本名孫伯靈,是孫武的後代,齊國名將。龐涓,魏國名將,與孫臏同是鬼谷子的徒弟,拜師期間二人還情同手足,龐涓下山後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因為嫉妒孫臏的才能,害怕孫臏會超過自己,所以把孫臏也請到了魏國並加以監視,又設計挖了孫臏的膝蓋骨,孫臏由此投靠了齊國,二人之間也正式決裂。

馬陵之戰,孫臏鋒芒畢露,龐涓命喪於此!?公元前342年,魏國出兵攻打韓國,韓昭侯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向大臣們詢問是儘早發兵救韓還是晚點發兵救韓。有建議儘早發兵的,害怕韓國投靠魏國,也有建議晚點發兵的,如果早點發兵,魏國的軍隊士氣正盛,豈不是代替了韓國受到了魏國的猛擊,不如晚點發兵,這樣既能救韓國於危亡之際,魏軍也不至於那麼難攻打,一舉兩得。

在韓國接連五次戰敗後,齊威王終於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發兵救援韓國。孫臏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之前魏國攻打趙國,趙國求救齊國,孫臏建議田忌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魏軍這才退兵),率兵襲擊了魏國都城大梁,龐涓得知消息後連忙從韓國退兵返回了魏國。由於齊軍來勢兇猛,魏國決定集中主要力量迎擊齊軍,所以魏王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軍,率領十萬大軍迎向了齊軍。

馬陵之戰,孫臏鋒芒畢露,龐涓命喪於此!?而孫臏知道魏軍自恃其勇,肯定會輕視齊軍,再加上齊軍本來就有怯弱的名聲在外,所以此時應該採用誘敵深入,然後再伺機進攻的戰略,於是就命令進入魏國境內的士兵在撤退的時候第一天做飯用十萬個灶爐,第二天減到五萬個,第三天減到三萬個,為的就是讓魏軍以為齊國的士兵不斷有逃亡的現象發生。果不其然,龐涓看到齊軍的灶爐在一天天的減少,就以為齊軍有士兵逃跑了,此時的齊軍已經不足為懼,於是就丟下步兵,只率領少量的精銳騎兵馬不停蹄的追趕齊軍。

孫臏退兵到馬陵的時候,估算龐涓的追兵天黑的時候恰好能到馬陵,加上馬陵的道路狹窄,兩邊又有峻險可守,所以就命令士兵砍倒樹木,阻塞道路,並在一顆大樹上刻下「龐涓死於此樹下」的字樣,然後讓一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的兩旁,等待龐涓的到來。

馬陵之戰,孫臏鋒芒畢露,龐涓命喪於此!?果然魏軍趕到馬陵的時候天已經黑了,龐涓見前面有倒塌的樹木擋住了道路,就命人清理道路,這時候一個士兵說在樹下看到了一行字,龐涓就讓人拿來火把,只見樹上正是寫著「龐涓死於此樹下」幾個字。龐涓看到後大吃一驚,知道中了孫臏的埋伏,連忙吩咐退兵,但這時候已經晚了,孫臏早已命令埋伏在四周的兵士萬箭齊發。魏軍大亂,傷亡慘重,龐涓知道敗局已定,所以就要拔劍自刎,在死前還說:「遂成豎子之名!」

馬陵一戰,齊軍乘勝追擊,消滅了魏軍十萬之眾,還俘虜了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而齊國則氣勢鼎盛,在東面漸漸的形成了與西面秦國的對立之勢。此後孫臏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由此聞名天下。

馬陵之戰,孫臏鋒芒畢露,龐涓命喪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喵喵歷史君 的精彩文章:

燕雲十六州在歷史上有如何重要的地位?
王莽,恭順的外表下掩藏著一顆險惡的心
宋高宗,一個被歷史低估的政治家
寵妃誤國!鄭袖,枕頭風吹不得啊!
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為何會被朱元璋「密殺」?

TAG:喵喵歷史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