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以制度紅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道坎

以制度紅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道坎

要直面「中等收入陷阱」這一全球發展大格局中基於統計現象昭示的「中國的坎」,並最充分地重視它、最努力地爭取避免它、跨越它。這是我們在歷史考驗面前應有的「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戰略思維,是在黨中央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的「矛盾累積隱患疊加」的潛在威脅之下必須做出的前瞻安排。充分謹慎、全力以赴地化解矛盾、防控風險,寧肯把困難想得更複雜、更嚴重,正是看清了大樣本中那麼多的前車之鑒而使中國避免重蹈覆轍的明智自省、積極防範。

中等收入陷阱

全文大約2000字,閱讀時長約為5分鐘。

報紙原文:《以制度紅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道坎》

作者: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賈康

研究員 蘇京春

跨越「陷阱」的成功經驗

筆者認為,可以將已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者代表分成兩類:一類是通過引領產業革命而主要靠技術硬實力和制度軟環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英國和美國;另一類則是通過後發「追趕-趕超」綜合升級而度過中等收入發展階段的日本和韓國。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可以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制度環境支撐下,無論通過技術研發還是技術擴散或模仿,最終都達到了全球範圍內的技術領先水平。這一方面使本國經濟騰飛,另一方面也不斷從供給側改變著國人的生活方式。

同時,我們需特別注意的一種現實情況是經歷「追趕-趕超」而成功的案例中罕有大國。這又引發了我們對制度和技術兩大成功支撐基點的相互關係的思考。通過考察和描述經濟增長實踐模型的演變,我們能夠看出經濟增長研究中對制度因素和技術因素的應有重視,實際上兩者關係的「黑箱」遠未充分打開。「制度」作為一項人們在不斷嘗試卻尚未成功地作出全方位描述的因素,其與技術並非簡單的「雞生蛋」或「蛋生雞」的關係,而是在不同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就成功者的經驗看,在經濟的後發追趕階段,技術受到外溢性影響而水平不斷提升,倒逼制度生成和發展。而在趕超實現的階段上,往往是制度紅利得到更大發揮並扮演更為關鍵的角色,從而刺激技術自主研發進而實現引領。

研究表明,「中等收入陷阱」還可細分為「下中等」和「上中等」兩個階段,中國已經成功跨越「下中等收入陷阱」。但結合全球格局,從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來看,正面臨「上中等收入陷阱」的嚴峻考驗。這一點,從城鎮化水平線索下的研究也能夠得到印證。除了全球和總量視角以外,中國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十分關鍵的時代元素與基本國情,致使「中等收入陷阱」這一問題更加無可迴避和必須高度重視。

攻堅克難取得制度變革的成功

中國正在踐行的「三步走」現代化戰略,實際上可清晰勾畫出「和平發展」中的「追趕-趕超」路線。時至今日,經濟增長已步入「新常態」,上下行因素對沖中要追求中國經濟「升級版」增長平台的打造,置身於國際合作與競爭中的「五位一體」與「四個全面」的大背景下。

產業革命加速更迭,為中國經濟帶來「緊迫壓力」,技術戰略儲備亟待未雨綢繆;中國經濟已然在全球經濟發展格局鉗制下坐上了炙熱的「第二把交椅」。增長中面臨著「胡煥庸線」格局下的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制約,世界最大基數的人口規模與老齡化等結構性問題,使「矛盾凸顯」與制約仍在不斷加劇;悠久歷史下形成的傳統文化與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代文化形成對衝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產生「軟實力」不足的負面影響;制度變革正處於改革深水區攻堅克難的狀態;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直面「中等收入陷阱」而力求作出跨越的問題,更加嚴峻和形成更強烈的緊迫感。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走到現代化過程的關鍵性歷史時期,直面「中等收入陷阱」這一真問題、大問題,應當秉承從追趕到趕超的戰略發展大計,尋求在超常規發展中突破「天花板」的路徑與方略。全球格局下中國當然不能僅僅依靠「比較優勢」,而是必須頂住經濟發展先行者對後來者的壓力,力求通過經濟追趕真正達到趕超。在追趕過程中,中國基本已經逐步走過技術模仿的階段,趕超階段制度紅利的發揮及其對技術創新激發作用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而中國的制度變革必須完成攻堅克難取得決定性成果。

因此,我們必須強調:制度供給是中國經濟社會現代化最可選擇的「關鍵一招」和「後來居上」的龍頭支撐因素。而具有公共品性質的「制度」,需要政府發揮強有力的作用來加強其有效供給,達到有效市場和有為、有限政府的良性結合。制度與行為聯通機制的優化再造,經濟發展中整個動力體系的轉型升級,決定著我國國家治理的現代化與潛力、活力釋放。在優化制度供給的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在和平發展、全球「命運共同體」中尋求共贏、摒棄「你輸我贏」舊思維的哲理。在合作競爭框架下,通過攻堅克難制度變革的成功,來保障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潛力釋放、實體經濟「升級版」的實現,從而真正以「追趕-趕超」進程,跨越橫亘於前的「中等收入陷阱」這道坎兒。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78期第2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大家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錢穀融逝世紀念:在人生中思索「人學」奧秘
多管齊下,破解方誌理論研究的難題
《金融時報》:後真相時代虛假新聞盛行
《弇山堂別集》:說出明朝那點兒事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