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洗澡蟹」式海歸,怎能拿高薪?

「洗澡蟹」式海歸,怎能拿高薪?

近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44.8%的海歸稅後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歸認為實際工作收入遠低於個人期望工資。

海歸,就一定能夠得到高薪工作?

當然不是,而且留學的投入也很大,對於並非高薪的海歸來說,收回留學的成本需要很長的時間。

現階段,我國面臨著最大規模的「海歸潮」,據《2016年度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止2016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到265.11萬人,其中2016年回國43.25萬人。

海歸眾多,一方面顯示出了中國強大的「人才磁鐵」效應,另一方面,海歸回國之後的工作環境差異很大,很多把留學當「鍍金」輕鬆溜一圈回國的「洗澡蟹」式海歸,在激烈的競爭中面臨淘汰,留學生年收入從幾萬元到超過百萬元分化嚴重。

調查顯示,海歸的工資分布是這樣的:

稅後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佔比44.8%;

6001-8000元的佔比22.7%;

8000-10000元的佔比13.0%;

10001-20000元的海歸佔比13.7%;

20001元及以上的佔比5.8%。

海歸們,有7成對自己的工資不滿意。

留學花了那麼多錢,回國之後賺的還這麼少,哎!

案例1

小瑩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海外代購公司做策劃文案工作,而後又跳槽到一家製藥公司做宣傳,因為經常熬夜身體變差,就辭去了工作,一直待業在家。

兩個月前,楊女士希望女兒重新找個穩定的工作,但是女兒告訴他們打算去澳大利亞留學。

楊女士很驚訝,她勸女兒說:「你都26了,留學回來都快30了,現在出國確實不實際。而且我們也不是特別優越的家庭,供你去讀書真的很難。」

後來,女兒不再提留學的事情。但是,楊女士發現小瑩在偷偷準備留學。這一次,小瑩乾脆利落地承認了,並表示她早已打算賣房留學。小瑩所說的房子,是楊女士和丈夫幾年前幫她首付的一套60平米的房子。

楊女士擔心房子只寫了女兒一個人的名字,他們根本沒法攔著女兒賣房留學,「到底怎樣才能打破她不切實際的出國夢?」

這可愁壞了父母。

案例2

2011年10月,19歲的劉逸凡抵達日本大阪。他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學習日語,通過留學生考試和日語等級考試,隨後報考了在日本國內相當普通的一所大學—大阪經濟法科大學,專業是經濟學。

劉逸凡的母親曾到日本工作兩年多,積攢下了可供他出國留學的十幾萬元教育「基金」。

影視劇中關於出國留學的對話

大三修完所有學分,他大四開始奔波在日本各個公司的就職活動中,計劃在日本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再回國,但在求職中處處碰壁。

「日本對外來求學的學生包容性還不是很大,而我在日本找工作的優勢就是中文,很多日本留學生在日本的工作是一些免稅店的銷售。覺得自己怎麼也是一個留學的本科生,總不能在日本做個銷售,賣手機吧。

在日本經歷了十個月的求職,劉逸凡5月份回國後就開始在網上投遞簡歷,收到兩家北京公司的面試通知便奔赴北京。

「找來找去都是月薪5000元左右的工作,最高不過7000元。」他沮喪地說道。

現在他就職於北京某家化學相關的公司,公關職位,負責對外關係,月薪為6500元,「在日本工作應屆生能有20萬日元,換算人民幣每月大概一萬二,回國後能拿到一半,我也覺得很知足了。」

對於花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出國留學到底值不值?網友們各有看法:

目前來看,「海歸」比較容易在國內謀得職業。調查顯示,38.6%的受訪海歸用1至3個月就能謀得第一份工作,花費1個月以內的佔32.1%,花費3至6個月的佔18.5%,花費6至12個月的佔7%,花費1年及以上的只有3.8%。

而且,海歸回國之後選擇創業的也佔了很大比重,來自多個國家的調查數據都發現,留學人員歸國後具有較強的創業傾向,將近30%甚至更大比例的留學歸國人員選擇創辦企業。

找工作難,創業也一樣艱難。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早在2007年的調查研究就發現海歸創業企業普遍存在著「三三」現象,即大約1/3海歸創業企業能有較大發展,1/3海歸創業企業勉強維持生存,1/3海歸創業企業處於破產或半破產狀態。近年來,相關學者對珠三角地區海歸創業者的調查發現,留創園區的孵化存活率並不高,近半數的海歸創業企業處於虧損或勉強維持生存的「殭屍」狀態。(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70期第2版彭偉《破解海歸創業企業的成長困境》)

文章資料綜合自新華社、時代周報、人民網、社會科學報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大家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以制度紅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道坎
中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利用好人口紅利是關鍵
錢穀融逝世紀念:在人生中思索「人學」奧秘
多管齊下,破解方誌理論研究的難題
《金融時報》:後真相時代虛假新聞盛行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