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莊子的人生修養,原來就藏在這兩個字里!

莊子的人生修養,原來就藏在這兩個字里!

《莊子》中說,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萬物之本也。在莊子和道家看來,萬物的本性應該是這種狀態:虛靜、恬淡、寂寞、無為。這其中靜、淡兩個字尤為重要。

水靜猶明,而況精神

《莊子》中說: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

水靜了尚且能夠澄澈明麗,更何況人的精神。聖人的心裡有靜的境界,所以聖人之心才能稱作映照天地和萬物的鏡子。

虛則靜,靜則動,動則得矣。靜則無為,無為也則任事者責矣。無為則俞俞,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萬物之本也。明此以南鄉,堯之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為臣也。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閒遊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進為而撫世,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和者也;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停留在這一境界上便心境空明虛淡,空靈虛淡也就會顯得充實,心境充實就能合於自然之理了。心境虛空才會平靜寧寂,平靜寧寂才能自我運動,沒有干擾地自我運動也就能夠無不有所得。虛靜便能無為,無為使任事的人各盡其責。無為也就從容自得,從容自得的人便不會身藏憂愁與禍患,年壽也就長久了。虛靜、恬淡、寂寞、無為,是萬物的根本。明白這個道理而居於帝王之位,就象唐堯作為國君;明白這個道理而居於臣下之位,就象虞舜作為臣屬。憑藉這個道理而處於尊上的地位,就算是帝王治世的盛德;憑藉這個道理而處於庶民百姓的地位,就算是通曉了玄聖素王的看法和主張。憑藉這個道理退居閒遊於江海,山林的隱士就推心折服;憑藉這個道理進身仕林而安撫世間百姓,就能功業卓著名揚四海而使天下大同。清靜而成為玄聖,行動而成為帝王,無為方才能取得尊尚的地位,保持淳厚素樸的天性天下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跟他媲美。明白天地以無為為本的規律,這就叫做把握了根本和宗原,而成為跟自然諧和的人;用此來均平萬物、順應民情,便是跟眾人諧和的人。跟人諧和的,稱作人樂;跟自然諧和的,就稱作天樂。

淡薄名利,超然物外

一天,莊子在濮水釣魚,楚王派兩位大夫前往表達心意,請他做官。使者對莊子說:「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務)來勞煩您。」

莊子拿著魚竿不回頭看他們,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的時候已經有三千歲了,國王用錦緞將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隻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願活在爛泥里拖著尾巴爬行呢?」

兩位大夫說:「寧願活在爛泥里拖著尾巴爬行。」莊子說:「你們回去吧!我寧願像龜一樣在爛泥里拖著尾巴活著。

莊子持竿不顧。著名學者鮑鵬山先生在《莊子: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一文中說: 好一個「不顧」!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無暇回頭看身後的權勢,他那麼不經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他把這看成了無聊的打擾。如果他學許由,也該跳進濮水洗洗他那干皺的耳朵了。大約怕驚走了在魚鉤邊遊盪試探的魚,他沒有這麼做,從而也沒有讓這兩位風塵僕僕的大夫太難堪。他只問了兩位衣著錦繡的大夫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問題:楚國水田裡的烏龜,它們是願意到楚王那裡,讓楚王用精緻的竹箱裝著它,用絲綢的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裡,用死來換取「留骨而貴」呢,還是願意拖著尾巴在泥水裡自由自在地活著?莊子選擇了後者。

當然,莊子的淡薄不僅是淡泊名利,更是通過對道、對真理的體悟,消除物我之間的對立。

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細小的草莖和高大的庭柱,醜陋的癩頭和美麗的西施,世上千奇百怪的各種事物,道使他們一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范兒 的精彩文章:

《論語》經典50句,不得不知的為人處世之道!
人生十種極致的境界
古人如何表達的「我想你」
古代管出遠門用的包裹叫什麼?
古代「衣」與「裳」有何區別

TAG:愛歷史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