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第一不要臉好漢,虛偽、兩面三刀坑發小,背後心思自己知道
吳用自號「加亮先生」,頗有幾分自比諸葛亮的意思。但吳用只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在東溪村做民辦教師,根本沒有諸葛亮那樣「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的志向,最初只不過是想劫生辰綱,發一筆橫財罷了。
後來,吳用上了梁山,也沒有什麼遠見卓識。諸葛亮身卧隆中之時就早已將「西川五十四州」之圖繪好,並提出了以西蜀為根據地的戰略方針。而吳用根本沒有這樣的綱領性方略,連類似「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從大處著眼的方略也沒有,倒是宋江上梁山後提出了「替天行道」的政治綱領,可見吳用在戰略眼光上遠遠比不上諸葛亮。
「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字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這首「臨江仙」正是贊《水滸傳》中第三把交椅天機星吳用的。
吳用在《水滸傳》中第十四回登場。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勸架劉唐雷橫之爭鬥,掣兩條銅鏈,「就中一隔」;號「加亮」,「敢欺諸葛亮」,飽讀詩書,聰明絕頂。後「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初展謀略才能,智激林沖火併王倫後,落草梁山泊,正式開始軍師生涯;至招安後,繼續佐宋江伐遼、平田虎王慶、征方臘,封武勝軍承宣使至自縊。
當我們真正讀《水滸傳》時,我們還是要全面的認識下這位「吳先生」;吳用是有用還是「無用」呢?
宋江被捕之後,在黃文炳的建議下,江州的蔡九知府便寫了家書給父親蔡京報喜請功,為爭取時間,決定派神行太保戴宗,作神行大法直奔東京。從江州到東京開封,直接北上即可,也不知道是戴宗認不得路,還是《水滸傳》作者的地理知識缺乏,卻讓戴宗過長江、穿湖北、入河南,又轉向東北方,繞到了水泊梁山腳下去了。戴宗是為蔡九知府送家信的,又不是專程到梁山報信的,何必經過梁山呢?作者只考慮到讓這封家書落入梁山人之手,卻沒有仔細設計這條路線的正確與否,這顯然是一錯誤。這錯誤不點出,覺得可惜,故添上幾筆,無非是作一趣事寫入文中,以娛讀者。
這家書馬上被朱貴,連戴宗一起送上了梁山。吳用一見蔡九知府家書便計上心來,決定寫一封假文書。這假文書誰來寫呢?梁山之上沒有這等人才,吳用馬上想到聖手書生肖讓「寫得蔡京筆跡」。於是請戴宗帶上五十兩銀子送去,「請」他到泰安州岳廟寫碑文,又煩戴宗帶上五十兩銀子去「請」刻得好圖書玉石印記的玉臂匠金大堅。戴宗是依計而行,一切順順噹噹地完成了。按吳用的要求,假家書寫好後,圖章也蓋上了,戴宗帶著這假家書也回江州去了。
可結果呢?在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上,蓋上了玉著篆文的「翰林蔡京」諱字印章,不但沒救出宋江,反把戴宗也賠進了死牢,這餿主意誰出的呢?吳用!
征討方臘,宋江看到兄弟們陣亡,悲痛不已。
吳用安慰道:「主帥休說此言,以懈軍心。當初破大遼之時,大小完全回京,皆是天數。今番折了兄弟們,此是各人壽數。眼見得渡江以來,連得了三個大郡,潤州、常州、宣州,此乃皆是天子洪福齊天,主將之虎威,如何不利?先鋒何故自喪志氣?」這幾句話,是安慰,更是間接的告訴宋江,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征討方臘結束之後,吳用本可先下手為強,與宋江、盧俊義以及眾多受封的頭領一起剷除「四賊」。可是,吳用沒有動手,而是選擇去武勝軍赴任。正因吳用的猶豫,導致了宋江被害。吳用非常內疚,假如先動手,「四賊」不是他的對手。他的猶豫,斷送了宋江和盧俊義。
表面上看,宋江想招安。其實,真正想招安的是吳用。
根據《水滸傳》中所寫的內容,被稱為智多星的吳用是自縊而死的。吳用為人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堪比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梁山泊一百零八將中,吳用排在第三位,相當於梁山泊的軍師。吳用參與策划了一系列事情,比較有名的有智取生辰綱、智取大名府以及三打祝家莊等。梁山泊上集結了眾多英雄好漢,很快便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朝廷很是擔心梁山泊上的眾位好漢會造反,推翻朝廷的統治。於是,朝廷就對他們進行了招安,儘力安撫這群梁山泊好漢。朝廷當時開出了極為豐厚的條件,並且承諾眾好漢可以幫助朝廷鎮壓反賊,還百姓一個平安。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將在宋江的帶領下被朝廷招安。
但好景不長,朝廷所謂的招安只是為了能夠短暫的安撫梁山泊的好漢們,不是真正的想重用他們。梁山好漢的首領宋江,在當時的大奸臣蔡京等人的迫害下,飲鴆酒身亡。吳用一直對宋江很忠心,於是在宋江死後,智多星吳用在宋江的墓前自縊身亡。
吳用左右了梁山泊眾頭領的思想,左右了梁山泊的大方向。得吳用者,得梁山泊。可到頭來,成全了宋江的吳用,因自己的猶豫斷送了宋江。看到宋江的墳,吳用也明白了,自己組的局,被自己一手打造成死局,害了一圈人。為此,他很後悔,以死來報宋江,也是來報眾多死去的頭領。
吳用雖然確實有過幾次失手的時候,但畢竟他只是一個白衣秀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晁蓋的死是梁山暫時興盛的開始,我想沒有一個人可以冷血到眼看著童年玩伴死去卻無動於衷,吳用並不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否則以宋江的識人之明,他不會與吳用坐上一條船,他難道不怕吳用有一天把那些招數用在自己身上嗎?吳用的死,固然有救贖,有慚愧,但我想,更多的還是追念和忠誠,詮釋了整個梁山的忠義,否則施老是不會把吳用自縊放在結局的高潮部分的。
晁蓋之所以下山接應是因為每次宋江都是凱旋而歸,而晁蓋曾頭市中箭是一個意外,雖然很多人都說真兇另有其人,但我還是不想把問題想的太過複雜,那麼軍隊回山就完全是個意外,所以宋江才並沒有下山接應,雖然吳用這個角色陰影確實很重但我還是比較欣賞他作為一個男人的擔當。
晁蓋是沒有招安的心思的,他的格局就是佔山頭,打幾個縣城,大夥一塊兒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這點就已經讓吳用不會再支持他了。
而宋江無論是在智商情商和江湖聲望上都是遠遠超過晁蓋的,最重要的宋江的理念和吳用是一樣的,把樑上的聲勢搞大了,然後招安,再報效國家。
如此一來,宋江無疑就是吳用最理想的首領了,吳用倒向宋江也是必然了。
從宋江上山的第一天,吳用就開始圍著他轉,不斷地阿諛諂媚。宋江呢,看到這種情況,那自然是見好就收了,不但能擴充自己的實力,還不傷了和氣,一舉兩得。所以吳用一直鞍前馬後的伺候宋江,甚至等發小兒晁蓋要親自出兵征討曾頭市的時候,都沒有表態要跟著去,連裝裝樣子都懶得做了。很有可能,這本就是他和宋江定下的「借刀殺人」之計。
最後晁天王明白:發小兒吳用已經徹底背叛了自己,投靠了宋江陣營,滿腹悲憤,死於毒箭,也留下了讓宋江和吳用難堪的政治遺囑: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水滸中軍師吳用在智取生辰綱時出現,既然被設定為「智多星」,且人物贊中又有「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自然要被拿來和諸葛亮、陳平比較一番的。
老實講,軍師無論是用兵作戰還是運籌帷幄,都是沒辦法跟諸葛亮、陳平相比的。諸葛亮隆中對、戰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八陣圖、空城計……這樣輝煌的成績,吳用很難媲美;陳平利用反間計除掉項羽手下重要謀士范增,建議以高官厚爵籠絡韓信,為劉邦立下不朽功勞,後來呂后專權,呂后死後,陳平與周勃定計滅呂氏,迎立文帝……這樣彪炳史冊的壯舉,也是吳用無法企及的。
但就事論事,吳用在水滸中也曾用兵布陣打過幾場漂亮仗,如打祝家莊、曾頭市、大名府、東平府等。製取大名府是吳用最著名的一次戰例,此役他的調兵遣將能力發揮得很不錯:令時遷放火,命解珍、解寶扮作獵戶,派杜遷、宋萬扮作米商,派孔氏兄弟扮作僕人,魯智深、武松扮作行腳僧,鄒淵、鄒潤扮作賣燈客人……三名女將夫妻扮作入城看燈的鄉下夫妻。各路人馬就位,一見城中火起,便齊齊殺將起來。
雖然比不上諸葛亮、陳平的雄才大略,但吳用也有比他們過人的地方。比如,他沒有諸葛亮錯用馬謖、冤枉魏延的失誤;人品也比貪賄、盜嫂的陳平光彩許多。


※這位皇帝一生只娶一個妻子,牙刷竟然是他發明的
※中國武術有多厲害?戚繼光俞大猷,真正的武術高手在戰爭中
※章邯擁兵二十萬,完全可以和項羽廝殺,卻為何會投降
※《笑傲江湖》東方不敗成就了林青霞,林青霞毀掉了東方不敗?青霞之後再無東方!
※《神鵰俠侶》裡面被黑的最慘的歷史人物,數十年後金庸為他修改作品
TAG:屌絲煙灰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