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館2.0里的雙重編碼

茶館2.0里的雙重編碼

《茶館2.0》第二輪演齣劇照

《茶館2.0》是一出名符其實的原創劇,其原創性主要表現為:在《茶館2.0》中,存在著兩套編碼,一套是北京人藝經典的現實主義戲劇符碼,一套是摹擬當代中學生校園生活場景的滑稽模仿。也就是說,導演王翀用一種符碼對另一種符碼進行(雙重)編碼,藉助符碼的多重性,造成意義的繁複與增殖。

《茶館2.0》只邀請少數觀眾觀看演出。這些特邀觀眾,大多是觀看過北京人藝老《茶館》的演出,或熟悉該劇戲劇情節的圈內人。他們緊貼牆根坐成一排,從側面觀看演出,既是戲劇事件的參與者,又是戲劇演出的旁觀者。他們在會心微笑或瞬時震驚之時,必定會領略到戲劇場景和導演語彙別有所指的微妙之處。

演出開始時,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中學生在一堂自習課中的日常情景:或交頭接耳,或伏案小憩,或翻書畫圖……然而學生們的交談,說的卻是《茶館》一劇中的台詞:維持教室秩序的班長,忙忙碌碌,活似維持茶館生計的掌柜王利發,時不時提醒眾人:「莫談國事」;炫耀自己有洋玩意兒的學生,說著劉麻子向松二爺兜售小懷錶時說的買賣人的套話;兩個戴著紅袖標的學生糾察,懲罰違規者的狠勁,完全是宋恩子、吳祥子一類老牌偵緝狐假虎威、仗勢欺人的特務派頭……這類滑稽模仿,本身就是一種雙聲話語,也即滑稽模仿對象的文本的代碼,與進行滑稽摹仿者的代碼,同時在場,同時發聲。在某種意義上,《茶館2.0》是對《茶館》的敬禮,也是對《茶館》的改寫。它不可能完全消除《茶館》的嚴肅意義,卻又挑戰傳統現實主義戲劇的敘事成規。在《茶館》嚴肅面具的背後,站著一個嬉皮笑臉的小鬼,改變人們的觀感,並引發對戲劇與生活的重新解釋。

最為明顯的滑稽模仿出現在全劇末尾。在焦菊隱、夏淳版本的《茶館》末尾,三個體衰齒豁的老頭子:王利發、常四爺、秦仲義,一邊念叨著「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呀?」,一邊為自己出殯送終,扔向半空的,是從街邊撿來的冥幣。在《茶館2.0》的末尾,三個歡蹦亂跳的小夥子、大姑娘,一字不差地念著老台詞,戲謔為樂地模仿舊時的拋祭儀式,撒向半空的,卻是大把大把的現鈔。閑漫無心代替痛徹肺腑,悲劇演成鬧劇。

其實,《茶館2.0》講述的並不是《茶館》的故事,而是王翀編作的當代中學生校園生活的故事。只不過,他別出心機地將自己的故事剪斷、揉碎、碾壓,塞進《茶館》老故事的軀殼裡,躲在《茶館》的身後,以變形的敘事策略,將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與思索,半是認真、半是戲謔地呈現出來。

也許是資金緊缺,也許是王翀的刻意追求,《茶館2.0》的演出,沒有布幕,沒有音樂,沒有特意設計的燈光,沒有幻燈投影,沒有即時錄/放像或數碼合成等高科技手段……因陋就簡,徹底「貧困化」。參加演出的,是一群中學生和少量應聘的業餘演員。他們的表演真摯,投入,稚拙。演出的精妙之處,在歷史情境與現實情境的若離若合。這一切,似曾相識,又略感陌生;令人惶惑,又耐人尋味。舊時代已經過去,舊生活似乎尚未過去。你彷彿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又很難說清戲劇場景的確切含義。

《茶館2.0》是一出構想獨特的環境戲劇。《茶館2.0》先後在北師大二附中和西壩河東里的北京中學演出。演出場地是一間教室及其毗鄰的走廊。在這裡,「教室」既是真實環境,又是虛擬空間。因此,在雙重意義的「教室」里搬演《茶館》,既使當代日常的生活場景擁有意想不到的歷史厚度,又使傳統的經典劇目獲得異乎尋常的現實意義。選擇以教室作為「教室」,由中學生扮演「中學生」,媒介的物質性與意義的繁富性,並沒有因戲劇虛構、戲劇假定而有絲毫減弱;而真實的環境,真實的人物身份,又時時提醒觀眾,關注戲劇之外的現實生活。學校本是一片凈土,校園本是學生求知的精神聖地,要警惕歷史沉渣的再泛起。

《茶館2.0》是一出不折不扣的小眾戲劇。每場演出,演員44人,觀眾10或11人,兩輪演出觀眾不足百人。創作團隊不追求票房業績,不迎合時俗的好惡,標新立異,別有所寄,創造了一種迥異於商業戲劇、主流戲劇的原創性另類戲劇。

並不是凡是新創作的劇目都叫原創劇,也不是所有的原創都有意義。作品的原創性系指其所關涉的觀念與技法的新穎度,系指創作者挑戰藝術成規、獨具一格的藝術表現力。在這個金錢淹沒台前幕後的消費時代,在這樣一個千部一面、萬口一聲的舞台格局中,《茶館2.0》的出現,是一個令人欣喜、錯愕的異數。它不因觀眾多寡而影響其先鋒性,也不因褒貶殊異而喪失其價值。我相信,戲劇史將記住這樣一次奇異的演出。

文| 林克歡 攝影:圖拉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馮唐:搜尋羅永浩那樣的神人 投入沸騰的生活
壞女孩常有 通靈者不常有
歐洲難民電影很熱 這一部里沒有「聖母」
時尚展,僅有華麗是嚴重不夠的
當《敦刻爾克》的老船長「變身」嬌小姐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