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國際巨頭如何在中國布局人工智慧?

國際巨頭如何在中國布局人工智慧?

在人工智慧的風口上,BAT和無數的初創企業正在圍繞ABC(AI、大數據、雲)發力狂奔。

昨天在杭州的阿里雲棲大會上,最大的新聞莫過於馬雲提出三年內拿出1000億打造達摩院。根據達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領域來看,達摩院將致力於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演算法、網路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晶元技術、感測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

在人工智慧的布局上,阿里帝國終於按耐不住下重注了。不過,在現場觀眾沸騰,媒體高潮之外,耳朵君看到馬雲在演講中表示「達摩院」在5年後應該可以靠技術盈利,自負盈虧。難免有點失落。

號稱All in AI的百度,在五年前已經布局人工智慧,並投入了數百億的資金。尚且不敢談及產品盈利。從技術研發到商業落地,自稱「不懂技術」的馬云為何要單憑口號而為之呢?

互聯網大潮下崛起的BAT,的確改變了這個時代的所有產業。那麼他們真的都能贏得人工智慧這個風口嗎?

我們不妨聊聊國際巨頭如何在中國布局人工智慧,以供參考。

大象起舞的百年科技企業IBM

對於所有要做「長遠」的科技企業來說,認知IBM是必須的課程。

或許許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2004年,IBM將其PC事業部賣給聯想,以及商業小說《圈子圈套》中IBM僵化的管理體系和官僚形象。IBM的過去讓耳朵君明白:留下的可能是官僚,離開的未必不是精英。前段時間有關阿里CTO王堅博士在阿里技術轉型的過程中的遭遇,以及騰訊和百度內部鬥爭的有關文章,也證實了這點。大企業病是任何企業都難逃的。

作為一家擁有106年歷史的科技公司,IBM已經經歷了四次轉型,而且是唯一一家跨時代轉型成功的科技公司。過去20年里,IBM經歷了郭士納、彭明盛和羅睿蘭這三個卓越的CEO。

早在2008年年底,彭明盛帶領IBM公司提出轟動一時的「智慧星球」戰略,要在各個範疇搶佔職業制高點,變成動力、交通、醫療、城市等等各個方面才智的物聯網體系和剖析軟體的將來引領者。IBM為此打造了認知計算的技術平台IBM Watson。2014 年,IBM 投資 10 億美金成立了 IBM Watson 業務集團,這家公司擁有超過 2000 名員工,將全面運作 Watson 的研究和商業化事宜。

圍繞ABC,Watson擁有強大的自學習及深度學習能力,在醫療、服務、能源、環境、教育等等諸多的方面,都有非常深厚的技術積累。

中國政府在2012年提出打造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之後,IBM迅速跟進了智慧城市,圍繞Watson打造智慧城市的相關產品。與谷歌的阿爾法狗迅速成長相比,Watson更像是個「大雜燴」,在技術上的優勢隨著時間的推進將難以持續,但IBM在國內多年經營的商業渠道,給Watson在中國的成長帶來發展空間。

在9月IT耳朵參加的一個IBM產品體驗會中,耳朵君看到了Watson在醫療、教育、交通等諸多領域的應用。特別在醫療領域,IBM Watson在腫瘤領域已經與國內的許多醫院開始落地使用,服務用戶。

Watson在國外已經開始賺錢。根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預測,Watson系統創造的收入將在2018年佔IBM總收入的12%以上。如今的IBM盈利能力依然出色,其2016年收入為799億美元,凈利潤130億美元。

考慮到國內其利潤來源很多都是其高端伺服器及配套服務,在國內去IOE(IBM 、Oracle、EMC)的呼聲之下,IBM Watson的智慧城市方案能否在中國成功顯得至關重要。

現任CEO羅睿蘭(Ginni Rometty)曾分享IBM轉型的經驗:企業要將自身業務向更高的價值鏈攀升;企業還要有轉型的膽量,也就是說需要有大膽的決策來推動轉型。

簡單來說,是把握未來趨勢,冒死前行。

深諳「人脈」的微軟

另一家在中國深耕人脈的國外巨頭無疑是微軟。同樣是面臨轉型的企業,微軟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戰線無疑更長。

移動互聯網是微軟這十年錯過最大的機遇,原本有機會與安卓和iOS三足鼎立的Windows mobile,即使購買了曾經的霸主Nokia來布局手機,但無論在戰略上和戰術上微軟都失誤連連,最終黯然退場。

因此,在人工智慧這個風口上微軟是再不容有失。

2016 年9月,微軟重新組建了人工智慧與研究事業群,由微軟執行副總裁沈向洋領軍,新部門擁有超過 5,000 名計算機科學家和工程師,將包括AI產品工程部門、基礎和應用研究實驗室,以及新體驗與新技術部門(NExT)。微軟每年都投入近100億美金在研發中,未來這些資金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人工智慧領域,這些新部門將AI技術也正融入微軟的Windows、Office和Azure雲三大產品中。

正如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所說:「微軟正在把AI注入於我們的計算平台和體驗的所有產品。」

C端產品有我們熟知的人工智慧伴侶虛擬機器人「微軟小冰」和個人智能助理「微軟小娜」。

B端產品是微軟的Azure雲。基於Azure雲微軟打造了人工智慧超級雲電腦,整合了大量GPU和FPGA的計算能力,通過B端企業,最終服務終端消費者。

為了配合Azure雲的推廣,微軟還打造了創業孵化器團隊「微軟加速器」。在IT耳朵之前對這個人工智慧領域「中國最佳孵化器」的專訪中,我們了解到:

從2012年7月啟動至今,微軟加速器在中國已累計為170家創業企業成功加速。校友企業總估值超過566億人民幣,估值增長比率平均每家超過400%,有93%在加速期間獲得了下一輪融資,其產品和服務在中國覆蓋逾200萬家企業客戶和5億個人用戶。有4家在「新三板」掛牌,13家被兼并收購。

靠著 Office、伺服器軟體和Azure雲這些企業服務,一方面微軟仍然在國內不斷盈利,另一方面,通過這些服務給微軟建立了許多政府和大型企業的「人脈」。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年微軟面對中國市場身段放得更低,變得更「soft」了。這都有助於微軟在國內的人工智慧領域取得更多的商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耳朵 的精彩文章:

Google和Apple已參賽,語音交互下半場:智能耳機400億美金市場倒計時
用音箱詮釋你的生活態度——網易雲音箱MB1上手
雙十一之前快遞漲價了,還包郵不啦?
國際巨頭如何在中國布局人工智慧?(一)
蘇寧校招涉嫌歧視大學生涉事員工被免職 雷蛇首款手機配置曝光!

TAG:IT耳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