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Google和Apple已參賽,語音交互下半場:智能耳機400億美金市場倒計時

Google和Apple已參賽,語音交互下半場:智能耳機400億美金市場倒計時

用「硝煙四起」來形容今年的語音交互市場恐怕再準確不過。但當我們復原事情發展的時間軸,用理性來梳理這場看起來突如其來的爆發,就會發現一切其實並非「突如其來」。

短短3年,2014年11月發布的亞馬遜Echo以1200W銷量拔得頭籌,隨後音箱市場的「百箱大戰」一觸即發,戰火紛飛可謂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當所有人都開始追問「智能語音的下半場在哪兒」的時候,蘋果歷時2年發布了以一片噓聲開場以98 %的用戶滿意度獲得了85%無線耳機市場耀眼逆襲的AirPods,並被爆Airpods2為智能耳機,還有大約半年抵達戰場。10月Google更是連發7個產品親手打造智能硬體,除了手機筆記本之外,還推出了智能耳機產品 Google Pixel Buds。兩大老牌選手紛紛下場,「心照不宣」地給出了語音交互的下半場的答案。

想要搞清楚這場戰役,首先需要搞清楚這場戰役背後的真正邏輯。如果僅僅把語音交互當做一個普通的風口,顯然忽略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語音交互到底會帶來哪些根本性變化?

1

語音交互所帶來的三大根本性變化

從當前語音交互市場實踐來看,智能語音交互至少在三個領域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

1)語音交互將重塑音樂分發的格局

亞馬遜和蘋果在音樂分發上的搶奪戰由來已久。

不得不說,音樂行業的確是個讓亞馬遜頭大的行業。早期亞馬遜在CD零售上一度耀眼的領導者角色,隨著MP3盜版的風靡很快就功虧一簣。當音樂行業邁進數字化下載的時代,蘋果彎道超車憑藉iTunes商店給了亞馬遜一個措手不及。據媒體披露,2005年亞馬遜曾秘密進行過一次音樂流媒體的內部嘗試,但產品甚至沒有正式發布。此後,我們已經看到Spotify和Apple Music佔據了這個市場,它們各自有著4000萬和2000萬的用戶。

然而亞馬遜從沒有放棄這個棘手的行業,一直圍繞「抓住更多用戶的耳朵」而進行秘密或公開的嘗試,最終在2016年10月發布了搭載語音助手Alexa的Amazon Music Unlimited。功夫不負有心人,Alexa是語音交互史上一個現象級的出現,不論是後期Echo漂亮的銷量還是當前語音交互行業的空前繁榮,很多人都將這場變革的起點歸因為Alexa。 它使用的精巧的語音識別演算法在過去幾年中逐漸成為了行業中的領先技術。

於是亞馬遜CEO貝佐斯努力嘗試將Alexa推向更多的應用領域,從Echo到Echo Dot。Echo系列產品一舉成為了亞馬遜在過去一個假期中銷售表現最好的產品。甚至Echo成為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將狂熱從亞馬遜燒遍了全球音樂相關行業。

於是開始感覺焦慮的選手變成了蘋果。蘋果Siri在遠場技術仍與Alexa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卻讓蘋果看到了「舍遠求近」的機會。選擇以近場語音交互為主的AirPods智能耳機應運而生。相比智能音箱所謂的「智能家居定位」,耳機這個更私人化的選擇,不僅獲得了「一家只需要一個音箱,但每個人都需要至少一個耳機」的提升空間,更增加了在線時長和頻率的可能性。AirPods的便攜性使其更有潛力成為一種「無縫陪伴式」的智能產品,將蘋果Siri的音樂分發能力進行了升級。

2)語音交互將替代文字搜索,成為下一代搜索的核心

越省力的方式,總越快被用戶所接受,尤其對年輕一代。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似乎永遠都在追求一種更省力的方式。我們已經經歷了從文字到圖片的閱讀習慣更迭,而毫無疑問,當著一切可以「動口不動手」,那麼一切都將更加簡單和具有依賴度。而除了簡單以外,用戶還關心搜索的精準,從PC到移動,隨著數據的不斷積累,語音交互更具有精準的優勢。更進一步地,從亞馬遜Echo和Google Home的用戶群體分析,語音搜索將用戶的使用門檻降到了空前之低。不會拼寫的小朋友也可以通過語音搜索來進行知識的學習,而語音搜索的低齡化對消費群使用習慣的培養再有利不過。

早在2014年,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就預估2020年,所有搜索中至少有50%為圖像搜索或語音搜索。按照現在市場的勢頭,隨著歷年語音搜索數據的增長,這一百分比似乎又要提升了。

3)語音交互可能會改變社交領域的格局

就像我們上一點分析的,越省力的方式越快佔領用戶的心智和行為習慣。而社交正是源於用戶的高頻需求。隨著亞馬遜Echo和Google Home的崛起已經促使讓用戶已經強烈建議增加語音通話功能,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Amazon和Google會藉此順水推舟攻佔社交領域么?蘋果AirPods顯然是一個自帶社交屬性的產品,那麼蘋果下一步將怎樣布局?其實,國內的選手,也可能會面對這個問題。

2

導火索亞馬遜Echo引爆語音交互上半場

如果說三大根本性變化是語音交互爆發背後的原始驅動力,那麼亞馬遜Echo就是引爆這場變革的那根導火索。

2014年的Echo看起來還更專註在音箱上,讓人很難將它聯想成一個家庭場景的入口;2017年的Echo帶著10000+技能搖身成為了一個語音為基礎的平台。預示著新一輪軍備競賽的開始,在Echo發布兩年後,搭載Google Assistant的Google Home正式面市。

在這一輪的競賽中,不到三年時間裡,Echo的銷量已經達到了1200萬台。根據市場諮詢公司eMarketer發布的報告,美國智能音箱用戶中亞馬遜用戶約佔70.6%,Google用戶只佔了23.8%。正是亞馬遜上演的這場音箱的奇襲,點燃了正尋求新增長點的中國消費電子品市場。

但很大意義上,中國音箱市場的火熱並不僅僅是因為Echo的出現。2017年蘋果WWDC上 HomePod雖然並未過多地強調人工智慧和語音助手,但也無法掩蓋其低調參賽的行動。我們幾乎可以理解為是幾個老牌選手「不約而同」的市場策略,共同讓智能音箱爆發出了顛覆傳統音箱邏輯的力量。

3

蘋果試水AirPods獲98%用戶滿意度,加速語音交互下半場進程

大概沒人會想到,蘋果公司迄今為止用戶滿意度最高的產品,是那個發布當天就被大面積吐槽的名為 AirPods 的無線耳機。對,不是賣腎以求的 iPhone,也不是煲熱劇的 iPad,更不是風靡一時的 Macbook。

這個被庫克稱為「文化現象」的產品,出人意料地在一片全新領域,為蘋果開闢出了傲人的巨大優勢。而無線耳機,顯然只是Apple布局耳機市場的「一次試水」,類似亞馬遜2014年推出的並未過分強調Alexa 的Echo,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野心。

而蘋果的野心,正是智能耳機。

為什麼會是智能耳機?

沿著 AirPods 的崛起之路,我們不難發現,無線耳機才是智能語音助手更合適的平台,甚至被很多人稱讚能「帶來幸福感」。它不僅僅是耳機的擴展,更準確來說,是耳機的進化,讓耳機充當起個人助理,健身教練等角色,讓耳機具有生命力。而伴隨多種感測器的協同配合,戴在耳朵上這個輕便的私人設備,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充當起連接現實和虛擬世界的重要橋樑。

根據業內總結的語音交互的三大場景:Home(家用),Car(車載),On-the-go(伴隨)。不能難看出,語音交互的戰火正從Home場景蔓延至On-the-go場景。而「耳朵和嘴」之間的這個位置,成為了與語音助手結合最為合拍的位置,而傳統意義上的耳機正在轉變成一台語音交互的微型計算機,實現了品類的變異。

也許智能耳機還是一個十分新鮮的品類,也許Apple和Google讓我們開始注意到被低估的智能耳機市場,但說起智能耳機的起源卻需要追溯到2015年。北美最大的眾籌類網站Kickstarter2015年耳機品類眾籌第一名就是一款名為Vinci的智能耳機,那之後便攜型智能耳機Dash也迎來了一次眾籌上的勝利,Bose,索尼等傳統耳機品牌也開始嘗試了相同方向的創新嘗試。也許早在2015年,語音交互的第二戰場——智能耳機就已經開始初現端倪。

4

Google連發7款產品,參戰語音交互下半場

再一次的不約而同,今年10月,一直以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形態存在也與Bose聯合推出過智能耳機的Google卻自己下場親自布局智能耳機市場了。也許是忘不了與亞馬遜在智能音箱市場奇襲中20%對70%的失利局面,Google這一次的布局更早也更快,甚至放棄了一貫使用的與硬體廠商合作的方式。

除了受到智能音箱市場啟發之外,我們上文中已經分析了,促使Google快速參戰的另一個重要驅動力是,語音交互在未來會成為搜索的核心,而這觸及了Google最為核心的業務戰場。

1

爭搶智能語音入口,智能耳機400億美金市場倒計時

智能耳機市場由於蘋果和Google的突然進入,預示著一個重大變革的到來。WiFore Consulting2017年初的報告顯示,智能耳機市場2016-2020,整個耳機行業在2020年將可能成為一個超過400億美元的市場。而更多巨頭的加入,將市場規模的預估快速擴大了4倍,同時也推進了耳機行業往無線方向的發展。

耳機這樣私人化的工具,在人們上班通勤、戶外運動和旅行時也能保持更高的在線率,在On-the-go場景下,擁擠的人流以及解放雙手頻繁移動的運動中,人們使用語音進行操作要比打字來的更方便。而伴隨耳機融合越來越多的感測器,它還能夠對一些運動數據(比如行走步數)甚至生命體征(比如心率)進行監控,並對應性地提供相應的服務。智能耳機只屬於你,這種特性恰恰是能給人打來驚喜和獨特個性的條件,就如同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手機私人化標籤一樣,戴上耳機,你的語音助手和其他人都不一樣。這些簡直想想就讓人十分興奮,而巨頭們面對的挑戰甚至與令人興奮的點是一樣的:智能耳機在攻克技術難題上面對更加複合的挑戰,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在這一點上,深耕於智能耳機市場的這些品牌顯然在語音識別精準度、縱深場景用戶體驗提升(特別是音樂、新聞等常用場景)、打磨硬體創新能力上有了更多的時間。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智能耳機的賽道可以說是非常複雜和挑戰性十分全面的,它要求廠商同時具備提升縱深領域AI語音助手精準度的能力、深諳該場景用戶習慣提供友好用戶體驗的能力和硬體創新/供應鏈優化的能力。而這三點,每一個單獨拿出來,都已經十分具備挑戰性,並需要時間積累經驗。

目前智能耳機的戰場主導,一方是音頻耳機領域的老炮們,另一方是人工智慧公司的生力軍,二者的結合,將會碰撞出新的火花。

隨著語音交互第二戰場的引燃,更多玩家的加入將推動智能耳機行業的成熟,拉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智能耳機將成為不可小覷的近場語音硬體入口,而語音交互的進一步升級也即將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耳朵 的精彩文章:

用音箱詮釋你的生活態度——網易雲音箱MB1上手
雙十一之前快遞漲價了,還包郵不啦?
國際巨頭如何在中國布局人工智慧?(一)
蘇寧校招涉嫌歧視大學生涉事員工被免職 雷蛇首款手機配置曝光!

TAG:IT耳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