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諾貝爾獎得主在滬籌建工作室

諾貝爾獎得主在滬籌建工作室

本報訊可穿戴設備在未來將會對人類健康管理髮揮巨大作用,可穿戴設備+人工智慧,人類壽命或可能再增10年。作為自然科學基礎支撐的物理學,與自然科學中最大的應用型分支之一——醫學相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青年報記者日前從在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舉行的諾獎工作室籌建儀式上獲悉,200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喬治·斯穆特教授與市十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徐亞偉教授,共同展望了未來合作前景——聚焦可穿戴設備與人工智慧技術的臨床應用,攜手打造急性心肌梗死信息化救治平台。

徐亞偉告訴記者,「在這4小時內,患者從進入醫院到血管開通的時間目前可縮短至90分鐘以內,救護車的轉運時間也可控制在30分鐘以內。但是一個棘手的事實是,患者從出現癥狀至呼救的時間則長達2小時,並且這一時間耽擱在近10年從未縮短!」

導致這一問題的關鍵因素就是患者常常沒有意識到自己胸痛癥狀的嚴重性。在信息時代,隨著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和人工智慧的發展,縮短患者呼救時間成為了可能。

徐亞偉透露,團隊希望通過關於急性心肌梗死信息化建設的相關項目,研發基於人工智慧的心電預警可穿戴設備,從而在急性心梗發生的早期給予患者及時的預警,縮短患者呼救時間。

這一想法與斯穆特一拍即合。此次,斯穆特親臨上海籌建諾獎工作室,希望能為廣大冠心病患者帶來福音。「可穿戴設備在未來將會對人類健康管理髮揮巨大作用,甚至可通過植入體內的可穿戴設備實現人體健康的長程管理。」斯穆特表示,「如果能將可穿戴設備與人工智慧相結合,可以讓人們對自己的身體更加了解,真正做到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他認為,通過可穿戴設備+人工智慧的普及,人類壽命可能再增加10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風雨中 申花讓球迷「透心涼」
續寫優秀實力篇章,浦銀安盛旗下多隻產品三季度收益超15%
「平行語宙」聚焦設計領域 與青年分享「創意這些事」
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開幕 6名上海青年選手亮相
帶你探訪時尚生活催生的時尚職業

TAG:上海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