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天啊,原來這些病都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

天啊,原來這些病都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

很多人在體檢後,發現報告單上赫然寫著「動脈粥樣硬化」,瞬間就想到不會是腦中風、心梗吧?而有的人則不以為然,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那麼,動脈粥樣硬化危害到底大不大呢?

動脈粥樣硬化

是發生在大動脈和中動脈的病變,如果把動脈粥樣硬化的動脈剖開來看,與粥滴在血管內壁乾燥後的樣子相似,故稱為粥樣硬化。

這種斑塊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大,斑塊大到一定程度就會阻塞血管引發供血障礙。

動脈粥樣硬化是如何形成的?

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脂類代謝的異常。

人體內的所有血脂和蛋白質結合成為脂蛋白。這些脂蛋白,根據密度分為4大家族: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發生粥樣硬化是因為血管中的低密度脂蛋(LDL)出了問題。

當人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過高時,一種叫做「單核細胞」的血細胞(它原本的正經本職工作是負責吞噬入侵體內的病原微生物)會將這些低密度脂蛋白(LDL)都吞噬掉。

但由於單核細胞沒有能力分解掉低密度脂蛋白,於是在吞噬了一大堆低密度脂蛋白後,被「無情」地撐破而附著在血管壁上,又吸引另外一大批單核細胞前往「消滅」低密度脂蛋白,循環往返就形成了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有什麼危害?

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疾病的機制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血管出現狹窄,甚至完全閉塞

在單核細胞與低密度脂蛋白的一次次鬥爭中,血管內壁也就一次又一次地留下「疤痕」,並且隨著時間的增加慢慢突起,於是血管的管腔越來越窄小,最終可能導致血管的完全堵塞;

2、斑塊脫落引發血管栓塞

隨著動脈粥樣斑塊逐漸增大,受血流衝擊後發生脫落的風險就越來越大。在斑塊脫落後,會隨著血液流動,當流到血管腔直徑比斑塊小時的地方就會造成血管阻塞。同時還會繼發阻塞部位形成血栓;

3、血管破裂出血

隨著斑塊的逐漸增大,對血管壁的破壞也逐漸加重,血管壁的彈力逐漸降低,這時血管壁就有可能形成血管瘤。當血壓增高時,可能會引發血管瘤破裂出血。

上述這些情況,最終會導致出現大家比較熟悉的疾病的發生,如腦梗塞、腦出血、腦供血不足、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絞痛等。

哪些人容易得動脈粥樣硬化?

從年齡上來說,一般此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男性較為多見。不過,女性在絕經期之後,由於雌激素減少,血中高密度脂蛋白開始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也隨之上升;

吸煙、缺乏運動、高脂飲食等生活習慣也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高發;

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也同樣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增高。

日常生活該如何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總的來說,就是要注意消除或避免那些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

做到合理飲食

與高血壓的飲食原則一樣,都提倡低鹽、低脂飲食。每日攝入食鹽總量盡量能夠限制在一啤酒瓶蓋的量(食鹽也包括了其它食物和作料中的鹽含量,不單單是作為作料的食鹽);

避免經常食用過多的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膨化食品以及含有反式脂肪酸(標有植物奶油)的食品;

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等含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

戒煙

對於煙民來說,建議戒煙,吸煙的危害相信已經宣傳得盡人皆知了,實在無法馬上戒煙,可以考慮逐漸減量,最後戒掉;

沒有吸煙的人群也不要忽略二手煙的危害;

限酒

每日所飲用酒精含量盡量控制在25克以內,大概相當於一聽啤酒,或2~3兩葡萄酒,至於高度數的白酒,不提倡飲用;

有高血壓或肝病等問題的人群建議戒酒;

控制體重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相信大家都知道控制體重的方法無非就是管住嘴、邁開腿;

適當運動

一般每周運動3-5次,每次持續30-60分鐘,但不宜過分強調高難度及高強度的運動方式,這樣反而有可能損傷身體;

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並定期進行體檢;

如果已經有動脈粥樣硬化,且已經出現動脈閉塞等問題,除了要改變生活方式外,還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並定期複查,以防止病變進一步的發展與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慢慢增加。但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控制它發展的速度所以,跟著小薇健康生活走起來吧!

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之路 的精彩文章:

捐獻造血幹細胞,並沒有大眾臆想的那麼可怕!
黑痣會癌變?點痣會毀容?到底該拿痣怎麼辦?
天天吃維生素E就能健康又漂亮!吃錯可是折壽又傷
毀三觀!我們居然都在用擦屁屁的紙擦嘴!
警惕!吃完這些葯可千萬不能出去曬!否則「見光死」!

TAG:健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