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多磨一層繭,對軍裝的認識也加深一層

多磨一層繭,對軍裝的認識也加深一層

來源中國軍網

鬥志昂揚

「累到顧不上腳底疼,只有一門心思向前走」。7天的野外拉練中,新學員宋博澳走了很多山路,爬了很多陡坡,被烈日暴晒,也曾被大雨淋濕,正是這段經歷,讓從小在軍營長大的他再次深刻認識了部隊。

10月8日至15日,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組織2017級千餘名新學員在該院肥東野外訓練基地及其周邊地域開展歷時7天,總行程200多公里的野外拉練,青年學員中最大的只有21歲,還有46名「00後」。

放聲高歌

出發之前,200多公里給宋博澳的直觀印象,就是坐著高鐵跑上一個小時,可自打腳底板磨破了第一個血泡,原本有說有笑的他才突然意識到腳下的路是如此漫長。

從尖山北麓到大山休息點,有一段3公里的上坡路,由於暴雨沖刷,路面溝壑縱橫,極其難行,何況還背著40多斤的背囊裝具。一個小時的路程,「感覺像是走了半年」。宋博澳從戰友們臉上看到了絕望,「一開始大家還互相打氣鼓勁,到後來話也說不動了。」路越走越陡,堅持還是放棄,他一遍遍打起退堂鼓,又一次次抬頭看到戰友們的咬牙堅持,他把心一橫,「除非倒下,否則我絕不停步。」

行軍途中

到達休息點後,他和戰友們興奮的擁抱在一起,「一起戰勝坎坷,讓我們更加深切感受到集體的力量。」

從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王大奔,是家裡的掌上明珠。拉練前,學院組織全體新學員學習了陸軍韓司令員致陸軍全體新兵戰友的一封信,讀到班長為還是新兵的司令員站崗背槍,買雞蛋補身體時,王大奔感動之餘,思緒卻飄回了溫暖的家。

泥濘中他們篤定前行

拉練途中,身體素質較差的王大奔逐漸跟不上隊伍。平時不苟言笑的教練班長,硬是搶過背囊裝具,一邊扶著他繼續前進,一邊給他講自己新兵時的糗事。晚飯時,班長還偷偷把碗里僅有的幾塊牛肉都夾給了他。

「那晚,我是流著淚吃完了飯,」王大奔激動地說,「以前一直不理解軍人之間為何有那麼深的感情,到了今天才明白,這是一種可以託付生死、並肩前行的信任和依賴。」

現地紅色教育

戰地慰問演出中,他把自己的親身經歷編成快板《新兵戰士到軍營》,發自肺腑的話語讓許多新學員眼睛泛了紅。

「感覺我們心貼的更近了。」他的同班戰友雷濤深有同感,一路上,他們「就像親兄弟、一家人」,互相扶持、互相鼓勁,也把這份患難與共的情感和不服輸的勁頭傳遞給了更多的戰友。

跟著紅旗走

「家國安危事,男兒肩上責。」這是新學員楊玉林的座右銘。拉練途中,要強的他沒喊過一聲苦,也沒讓別人背一次行囊,「曾以為自己才是最累,最堅強。」直到一次站夜崗,看到營幹部半夜還在清點行軍物資,他才注意到教導員沙啞的嗓音和營長布滿血絲的眼睛。

入學以來,楊玉林一直在思考,「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一線帶兵人」。以前,他只是從書本上找尋答案,現在,他想把這個問題帶到未來長期的學習訓練實踐中。

「拉練是個大課堂,腳底板多磨一層繭,對這身軍裝的認識也加深一層。」階段性行軍講評時,他的交流體會引起廣泛共鳴。

「這次拉練,不只是對身體和意志的錘鍊,更是一次思想淬火和升華。」全程跟訓指揮的該院領導總結道。

訓練間隙,組織心理疏導

「習總書記的成長之路是對我們當代青年、特別是軍校學員最好的啟迪,只有敢於迎接挑戰、敢於摔打自己,才能儘快成長為『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出發前,「00後」新學員蔣帥讀完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在最想放棄的時候,他以習總書記在陝北艱苦磨鍊的故事鞭策自己,闖過一個個難關後,也更加堅定了在火熱軍營建功立業的信心決心。

經過隆興新四軍烈士陵園,全體新學員面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整齊列隊、莊嚴宣誓,「我們一定時刻牢記習主席的指示要求,努力學習、刻苦訓練,紮實走好軍旅第一步,以優異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斗圖?快瞧班長與新兵如何「斗板」
回望這五年,習主席和廣大官兵心連心
軍旅文藝工作者的「風花雪月」什麼樣?
一串數據解讀基層建設有哪些新亮點
維和友軍官兵瘋狂「打call」中國藍盔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