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版古籍,人間至美

宋版古籍,人間至美

世界上最昂貴的書籍,並非金箔書、銀箔書或鑲嵌珠寶的印刷品,而是中國久負盛名的宋版書,這種珍奇的書幾乎可以用價值連城來形容。

2003年7月13日,北京中國書店古籍春拍會上,一頁面積為26cm×76cm的宋理宗淳四年(公元1244年)蒙古刻本《玄都寶藏·雲芨七箋》,竟以49500元成交。這個價格,已經遠遠超過了每頁萬元的拍賣底價。

或許有人要問,為什麼宋版書如此珍貴呢?主要原因是宋版書留存不多、極為罕見,再加上內容近於古本,紙墨考究、裝幀大氣、刊刻精美、勘校嚴謹,所以十分珍貴。後代的兵燹戰亂、水火天災給宋版書帶來了厄運,除極少數佛經外,其他留存到今天的宋版書可謂是鳳毛麟角。

紙墨考究

宋版書即宋代出版、印刷的書,內容包括法律、儒學、宗教、史學、醫學、文學等。宋代雕版印刷技術已臻成熟,無論書寫還是刻印都相當精美,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徵,並為後代所推崇仿效。

明人高濂曾評論宋版書之善說:「宋人之書,紙堅刻軟,字畫如寫。格用單邊,間多諱字。用墨稀薄,雖著水濕,燥無湮跡。開卷一種書香,自生異味。」寥寥數筆,已將宋版書之美精妙勾畫。宋版書有著很高的文獻價值、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更因其用材考究、字體俊美、做工精細、謬誤極少而倍顯珍貴。

宋版書紙質潔白光滑、質地柔軟細膩,用墨質料精良、墨色如漆。宋代造紙技術較為發達,印刷用紙品類繁多,大致有竹紙、皮紙和麻紙。竹紙,色黃而薄;皮紙是以桑樹皮和楮樹皮為原料製成的紙張,色白而厚,兩面光潔。

藏書家韋力先生曾總結說:「宋人印書喜歡用椒紙、白麻紙,這類紙白潔如玉,兩面光滑,墨的色澤鮮艷,油光可鑒,為後世藏書家所鍾愛。」

孫從添《藏書紀要》云:「南北宋刻本,紙質羅紋不同,字畫刻手古勁而雅。墨色香淡,紙色蒼潤,展卷便有驚人之處。所謂墨香紙潤,秀雅古勁,宋刻本之妙盡之矣。」由此可見宋代古籍善本用紙、用墨相當考究。

裝幀精美

宋版書大都裝幀精美,版式設計簡潔、美觀、大方,不少傳世宋版書講究字大悅目、行格疏朗。宋版書的裝幀藝術真實體現了宋人「尚簡」的精神,簡約、實用,成本低廉,色彩單調,版式設計以橫豎線為主,少有或沒有繁冗的美術裝飾圖案、美術設計及其他設計語言。

宋版書裝幀最具藝術價值及審美情趣的元素,在於書頁中完成於寫手與刻工之手的一個個蘊意美妙的文字。

宋初曾沿襲唐代及以前書籍的形制——捲軸裝制、經折裝制、旋風裝制,其中旋風裝制是由捲軸裝制到蝴蝶裝制的典型過渡形制或中間形制。宋代主流書籍形制——蝴蝶裝制是對上述3種書籍形制的繼承與創新。大約從宋代中晚期起,宋人又在蝴蝶裝制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形成包背裝制,後來成為元代最基本的書籍形制。

刊刻精美

宋人工書法,崇尚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字體。風氣所尚,也影響到刊刻事業。宋版書多由善書者書寫上版,字體常用名家書體。北宋初期盛行歐體,後期逐漸盛行顏體和柳體,但各地區刻書時又有區別:川本顏體居多,間架開闊,字形豐滿;建本柳體居多,筆畫剛勁,字硬如骨;浙本則多歐體,纖細秀雅,字形略瘦;江西刻本既有柳體,又有歐體。

明人謝肇曾說:「宋刻有肥瘦兩種,肥者學顏,瘦者學歐。」這是前人的經驗之談。兩浙、四川、福建作為南宋時期的幾大刻書中心,由於雕版印刷業長期穩定發展,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本地寫手與刻工,他們世相傳承,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字體和刊刻風格。

宋人刻書不惜紙張,信筆而書,章法十分疏朗,予人以信札之意象美。即使是正字,也是變化無窮,真正呈現了宋版書「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的無極之境,達到了一而萬象的變化之極。這表明宋版書在對正字的理解、認知、把握、應用上已達到了庖丁解牛之境,臻於大雅大俗的大美之境。在章法上,宋版書不論字體形態如何千變萬化,仍是森然謹嚴、不越基準,信守正體字的法度。

版式舒朗

從版式看,北宋刻本大都是白口,左右雙欄或四周雙欄,也有一些早期刻本採用四周單欄。南宋中葉開始流行黑口,多見於建本。版心中往往標出書名、卷次、頁碼及刻工姓名,有的還標出字數。官刻本卷末一般鐫刻校對的銜名,坊刻本則多有書耳和牌記。

在行格字數方面,官刻書一般字大且疏,甚至「字大如錢」,給人以疏朗大氣的美感。如南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周易註疏》《尚書正義》《周禮註疏》《禮記正義》和紹興府刻《春秋·左傳正義》等,均止八行款式。也有些宋版書行格較密,清人江標著有《宋元行格表》,可為鑒定時參考。

勘校嚴謹

宋代善本圖書謬誤甚少,這與宋代的校對體系是分不開的,校對須是博通之才。除此之外,宋代校對還有工作量的規定,稱為校讎日課,每個人每日校對多少要按時間上報各個部門。宋代還規定了勘校條例:「諸字有誤者,以雌黃塗訖,別書。或多字,以雌黃圈之。」條例中明確規定了各種情況的校對之法,這樣不僅保證了質量,而且責任分明、便於管理。

宋版書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出世就達到頂峰,以至後世一直以「景宋」「影宋」「覆宋」為行業規範。宋人嚴滄浪的《滄浪詩話》被稱之為中國美學的標準典籍,其著名理論為「鏡花水月」。鏡中花,水中月,看得見,摸不著。看得見即是審美,摸不著則為無功利。無功利審美,稱之為純粹之審美。

價值凸現

我國雕版印刷術在唐初貞觀年間出現,到宋代達到頂峰。宋代經濟發達,圖書流佈於市,《清明上河圖》就描繪了當時刻印、售賣書籍的書坊。那麼,當時圖書賣什麼價錢呢?據文獻記載,北宋嘉四年(公元1059年),一冊書賣100文;南宋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一冊書大概賣200文。南宋時每石米約為3000文,按每石約66公斤算,1公斤米約為45文,也就是說,用買約4.4公斤米的錢可以買到一冊書。

宋版書從什麼時候開始凸現價值呢?明代嘉靖年間,錢塘學者高濂稱宋版書雕刻精良、校對嚴密、書寫肥細有致、印刷清晰明朗,「故以宋刻為善」。崇禎年間,著名的刻書印刷和藏書家毛晉就公開掛牌收購宋版書。毛晉不按冊收購,而是按頁論價,普通的書每頁200文,遇到「善本」時,別人要是出1000文,他就出1200文。

坊間早就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的說法,但在史料記載中,有些宋版書更昂貴。清代嘉慶年間的學者、藏書家黃丕烈為宋版書而痴狂,他以收集百冊宋版書為夢想,連藏書閣都起名為「百宋一廛」,自號「百宋一廛翁」,一生收藏宋版書200多冊。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一位書商出售一冊汲古閣最珍貴的藏本《影宋本周易集解》,黃丕烈得知後連忙派人購買,不想卻被朋友陳捷足先登。為此,黃丕烈急得卧病數日,直至陳相讓,他的病才好。黃丕烈貧困時,陳出價30兩黃金回購此書,收藏在藏書閣「向山閣」中。

晚清以後,宋版書歷經掠奪、盜賣和戰火的劫難,絕大部分散失在海外。如今,老一輩文獻學家到美、日、英、法、俄等國宋版書集中的城市時,都是盡量去看這些宋版書,每當看到流落海外的書,大多會落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第一網 的精彩文章:

以顏體寫小楷,竟然如此漂亮!
顏真卿的書法筆記,至今受用!
王羲之小楷《東方曼倩祠頌》
12個落款細節,暴露出一個人的書法水準
他是周恩來同學,終身不入政壇,書法造詣驚人!

TAG:書法第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