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儘管已經進入寒冷的深秋,但無線充電的春天似乎來臨了。

業界普遍將iphone8加入無線充電和快充看作標誌性的一個事件,不管是做無線充電晶元的還是做線圈的、做方案的都很激動,似乎掙大錢的機會已經來臨了。

深圳市澤寶網路採購總監eric對《電子工程專輯》記者表示,2016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已經達到 15.25億部,預計到2020年手機將達到19億部。若滲透率達到50%,僅手機相關的無線充電產業鏈規模將可能達到950億美金。根據IHS預測,無線充電市場預計將從2015年的130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715億元,複合增速超過50%。設備出貨量從15年的1億部達到19年的9億部,滲透率從7%至60%。

據了解,目前包括小米、華為、金立、鎚子、Nubia、榮耀、VIVO等國產手機都已經進行了產品預演,目前都在觀望終端消費者對於iphone8的反饋如何。除了旗艦手機,不少一線ODM廠商也在考慮將無線充電做到千元機中。無線充電很重要的一點解決了不同的有線充電介面的標準問題。對於消費者來說,以往需要隨身攜帶蘋果、Type-C、Android各種不同數據線確實是很煩惱的。

考慮到2017年下半年國產旗艦手機將進入「全面屏」時代,即使從ID設計角度來考慮,無線充電都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營銷賣點。

iPhone 8無線充電現場完美測試,充電效率超競品1倍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蘋果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也讓「趕了個大早」力推無線充電很久的三星有點不服氣,於是網上爆出了iphone8 與三星 Note8的無線充電對比圖。在充電30分鐘後,note8和iPhone8p充電分別為20%和18%,但其後兩者的差異就越來越大。最終電池3300mah的三星note用時2小時41分充電完成,而電池容量2691mah的iPhone8p用時3小時54分鐘才充電完成。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當然,這個對比僅能做參考,因為並沒有交代具體的測試環境以及採用的發射線圈有何不同。畢竟,蘋果官方的Airpower充電枕要到2018年才會上市。不過,由於蘋果已經宣布加入了WPC聯盟,所以理論上所有支持Qi標準的無線充電線圈都可以支持充電。這一點極大的增強了整個WPC生態的信心,因為蘋果罕見的不去推自己單獨的封閉標準,而選擇開放的道路。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在Airpower充電枕還沒上市的空白期,國內廠商很敏銳的抓住了這個機會。9月26日,在2017順絡易沖華淇技術研討會上,國內無線充電晶元領域的領導廠商易沖無線聯合華淇、順絡進行了針對iphone8的無線充電的現場實測。測試顯示易沖無線充電產品表現出色,完全可以對標蘋果授權廠商mophie無線充電板,異物檢測性能優越,可檢測小於一毛硬幣。從現場充電時間看,華淇展示的iphone8充電效果要比網上做的三星對比測試好得多,充滿時間在2小時44分,在前30分鐘可以充到25%。Iphone8 plus的充滿時間則在3小時27分鐘。除了充電時間之外,華淇的這款充電板由於採用的是順絡的16線圈,所以支持「真正的」自由位置重放。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深圳華淇精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振華

」我們比較相信易沖,他們給我的感覺是它們想做好產品,不想做低端產品。不想跟華強北這些公司做競爭,做這些5元、10元、20元的產品出來。」 深圳華淇精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振華到場為易沖的方案站台。他表示,拿易沖的方案和競品的方案進行對比,易沖的效率幾乎是競品的一倍。蘋果目前支持5瓦快充,到年底會提升到7.5瓦。華淇的產品不用升級,可以完美兼容。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除了充電時間,現場還公布了溫升數據以及展示自由位置移動、FOD異物檢測等。作為無線充電領域的「華勤」、「聞泰」, 近期華淇與易沖深度合作,推出了HQ-S(單線圈)、HQ-D(雙線圈)、HQ-F(四線圈),以及HQ-O(16線圈)等眾多無線充電新品,其中首創的支持自由位置、可實現多設備同時充電的青花瓷風格16線圈旗艦產品將中國風與科技完美結合,獲得不少國內外客戶和媒體的關注。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深圳市澤寶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採購總監Eric

無線充電供應鏈盤點,充電線圈以來上下游配合

最早吃螃蟹的三星為什麼無法帶動無線充電的熱潮呢?對這個問題業界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無線充電就是偽需求,也有人認為三星缺乏蘋果足夠的品牌影響力,此外還有人認為三星充電的用戶體驗太差,無法支持自由位置充電。

不過對於無線充電產業本身來看,最大的問題仍然是生態不健全。即使手機廠商均標配接收端晶元,但是缺乏足夠多的發射端線圈,使得消費者的體驗受到影響,不僅需要單獨購買無線充電板,同時也無法隨時隨地充電。深圳市澤寶網路採購總監eric對此表示,如果要做到隨時隨地無線充電,對於無線發射端的普及可能需要跟WIFI一樣,需要至少10年的時間。「無線充電應該是自由自在的,未來無論你是在開會、喝咖啡、開車還是辦公場景,隨時都可以充電。」 Eric也認為,無線充電就像摩拜單車和共享單車一樣,只有布點的量足夠大,它的價值才會體現出來。

無線充電的風潮也帶動了相關供應鏈的發展。無線充電產業鏈從上下游分別為電源晶元、傳輸線圈、電感材料、模組製造。其中,電源晶元、電感材料以及傳輸線圈是整個無線充電產品最為關鍵的三大零部件。其中方案設計和電源晶元環節技術壁壘高、利潤高(大概各占無線充電產業鏈利潤的30%),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磁性材料和傳輸線圈環節技術壁壘相對較低,同時擁有中外玩家,利潤佔比各為20%和14%。模組製造環節技術壁壘和利潤最低,主要參與者為國內廠商,廠商利潤佔比僅為6%。據了解,在目前最成熟的Qi標準5W無線充電中,接收端成本為2.5-3.5美元,其中IC為1.8美元,線圈根據大小不同在1-2美元之間。發送端成本為15美元,IC為2美元,陣列式線圈2-6美元,剩下的為外觀件、被動元件等等。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除了無線充電晶元以外,發射端的無線充電線圈也迎來爆發時機。傳輸線圈環節有兩大特點,一是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緊密配合,二是具有很高的客戶定製化特徵。因此這個領域的主要進入壁壘在於廠商的精密加工水平以及與上下游的銜接能力。這也是為什麼順絡和易沖以及華淇要聯合召開發布會並共同推出產品了。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深圳順絡電子繞線事業部研發總監侯勤田

以定位中高端市場的順絡為例,順絡的無線充電線圈產品覆蓋所有Qi標準的A型發射線圈,功率有10W、15W幾種規格,可按要求定製Qi和NFC二合一的線圈。由於磁板採用低損和高Bs的鐵基非晶、納米晶和鐵氧體材料,順絡無線充電線圈組具有高充電效率和高Bs磁性的優點,適用於大功率應用。此外,16線圈的方案最大優勢是能夠支持多台設備自由位置充電,同時也可支持手機、手錶、手環等不同種類的產品充電。其它的線圈廠商中,據了解碩貝德已經可以給富士康、北汽供貨,立訊精密則是Apple watch的無線充電模塊供應商。信維通信則已切入三星供應鏈,具備全面的解決方案。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到2020 年無線充電各環節市場空間(單位:億美元,資料來源:川財證券研究所)

群雄混戰,接收端晶元玩家仍不多

說到無線充電晶元,指的是包含了硬體、軟體以及協議等一些列無線充電所需的電源管理系統,以往主要是國外晶元公司,如:IDT、TI、ST、ADI、高通、博通、東芝、NXP/Freescale、安森美、Maxim、凌力爾特、Fulton、Witricity、PowerbyProxi(三星投資)、Energous、Delphi、松下、東芝、羅姆、富士通、瑞薩、理光等,台灣廠家如:凌陽、聯發科、新唐、立錡、盛群等,此外國內的本土廠商如廈門新頁科技、深圳市易沖無線科技、深圳勁芯微等也發展迅速。目前整個無線充電晶元廠商據說已達到上千家,有品牌的也有數百家。不過由於整個市場還處於群雄混戰階段,因此其中仍然魚龍混雜。

目前無線充電晶元的領導企業依然是IDT,事實上,無線充電包括接收端和發射端晶元,手機上目前只搭載了接收端。接收端晶元由於擁有較高的門檻,除了做晶元還需要調節線圈、磁材料和模組,還要跟手機的軟硬體平台進行堆疊,因此玩家不多。而在接收端能夠真正量產,並且做進手機廠商一供、二供的公司非常少,目前來看只有IDT符合這個要求,承包了三星的無線充電晶元。據了解,目前IDT的無線充電晶元出貨已達3000萬片,因此在量產能力上非常有經驗。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易沖無線目前也可以提供可量產的接收端晶元,並且進入了中興、Nubia的供應鏈,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即放即充,無需對準」、「全平面快充的概念無需對準」的概念。據了解,易沖無線已經推出多款晶元兼容多種無線充電標準,包括3個接收端方案,7個發射端方案,包括EC3016、EC4016接收端晶元、CPS-200S通用型無線充電發射端模組,CPS-510X自由位置發射端模組等。其中EC4016最高可支持15瓦,支持多模、PMA、NFC,同時自帶一顆MCU,支持自由位置充電。針對以往的iphone67背夾產品,易沖也提供EC4016的降級版本,支持10瓦。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易沖無線集團公司合伙人/商業拓展總監賀大瑋博士

相對來說,發射端晶元的門檻則要低一些,目前不管是廈門新頁、勁芯微的發展都比較迅速,易沖在該領域的主要優勢為FOD異物檢測方面,以及與一些品牌手機的特有協議優化。「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積累了非常多的手機終端客戶的設計經驗。」 易沖無線集團公司合伙人/商業拓展總監賀大瑋博士表示,CPS-510X多線圈模組支持同時充兩部手機,可以一對多,也可以自由位置。美國的三大運營商之一Verizon所冠名的4線圈無線充電板就是用的這款模組。賀大瑋也特別介紹了易沖無線下一代驅動晶元EC8000,它能夠輸出15瓦,支持調電壓、調頻,自帶過溫、過壓、過流的保護。另一款產品是CPS610A,這是一款5瓦的手機背貼模組。而CPS630A則是支持10瓦的手機背貼模組。賀大瑋表示,易沖不但針對單線圈,包括多線圈、雙線圈、四線圈甚至十六線圈都會提供完整的定頻的解決方案。

蘋果加入無線充電市場是一個刺激點,隨著競爭日趨激烈,無線充電晶元的價格戰是否也將開打呢?賀大瑋認為,無線充電晶元雖然已經過了萌芽期但是還沒到成熟期,從技術來看大概還有3~5年的發展時期,會有新的技術方向出現。此外,未來無線充電可做的事情非常多,除了可以從低功率向大功率發展,也可以做無線充電+,加入新的商業模式。比如現在的手機只有接收晶元,以後可能增加發射晶元,變成雙向充電,同時功率也會越來越大。因此從這一點來看對於多線圈、自由位置、雙向充電的產品價格戰還不會這麼快。不過對於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的單線圈市場,已經進入了價格戰的血拚時期。除了雙向充電,業界也在討論未來是否可以將快充晶元和無線充電晶元整合到一顆晶元。不過賀大瑋認為比較難,因為兩顆IC承擔的使命不同,功率也不同,比如快充IC已經做到29瓦了,而無線充最高也才15瓦。

車載無線充將爆發,千瓦級高通佔據主要優勢

誰能挑戰IDT,無線充電領域的下一個匯頂在哪裡?

除了手機之外,車載無線充電是另一個即將爆發的剛需市場。目前包括豐田、賓士、大眾的高端車都已標配了無線充電。車用充電其實分為兩類,一類是車載充電,實際上還是針對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小功率充電;另一類是車用充電,是千瓦級的大功率應用。

「明年我們會聯合順絡開發一款產品,我們會把適配器做到產品裡面去。我們明年也會推出車載的無線充電,相信很多朋友上車第一件事情打火,第二件事情找數據線,把插頭給插上。」 曾振華表示,華淇會跟CPS合作開發車載產品,先從後裝市場切入,在前裝領域目前已經跟東風汽車展開對接,順利地話預計10月份會有項目落地。從車載無線充的技術來看,目前已經研發的車型都是採用5瓦功率,這也意味著2018年量產的新車拿到的都是5瓦的產品,但是目前預研的新車型都是10瓦到15瓦的車型。據介紹,目前易沖的CPSA2發射端晶元已經過了車規認證,並且已經和TOYOTA的四款車型開始了合作,這顆晶元支持所有前裝發射板。除了車載,包括平板、筆記本電腦等產品也將搭載無線充電功能,據了解,Dell已經推出了一款支持Airfuel標準的無線充電筆記本。

據了解,目前包括尼桑、寶馬、特斯拉都已經嘗試採用千瓦級大功率無線充電。在該領域目前主要採用高通的無線充電方案。高通入股Chargemaster表明其對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前景的期望和決心,包括寶馬、起亞、賓士、雷諾、日產、豐田、特斯拉等從事電動汽車領域的品牌都是Chargemaster重要的合作夥伴,這有利於Chargemaster未來在無線充電技術方面的推廣應用。而隨著無線充電技術的成熟和普及,也許你的下一輛汽車上就會是採用高通HALO技術進行充電的。Chargemaster推出的無線充電系統除了汽車端的車載接收板,只需要在停車位上加裝一個供電組件和充電板便進行使用,整套方案的完整度相當高,有效降低使用的技術門檻。高通HALO除了進一步把充電功率提升到11kW甚至20kW外,用戶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的充電功率。

易沖Convenient Power強強聯手,能否成為下一個匯頂?

易沖無線儘管成立時間不長,但已經深度整合許多行業資源,並在2017年8月與香港老牌無線充電技術領導廠商Convenient Power(簡稱CP)建立深度戰略合作關係,並攜手成立易沖無線集團公司(英文:Convenient Power Systems,簡稱CPS)。

可以說易沖與Convenient Power的結合非常優勢互補。易沖深耕國內,擁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以及內地龐大的市場,在客戶支持和供應鏈資源上都擁有優勢。不過缺點就是成立不久,渠道和品牌知名度還需要積累。Convenient Power是國際無線充電聯盟WPC共同創始人之一,也是全球第一家推出兼容Qi標準產品的公司。CP同時也是過去10年間無線充電領域唯一持續批量出貨的廠商,其客戶遍布歐、美、日、韓等眾多國家,且均是頂級品牌,如豐田汽車、Nexus、微軟、索尼、LG、Verizon、Zens等,應用領域覆蓋智能手機、消費類電子、汽車、傢具、建築、醫學和健康領域等。

在技術上,兩家公司加起來在無線充電領域的專利已超過50項,包括多線圈的專利,異物檢測的專利,電路設計的專利。同時兩家結合將擁有最廣泛的產品線。此外,兩者的渠道可以高度互補,一直主打海外市場的CP能更快切入中國大陸市場,而通過CP,易沖無線可以更快地將市場拓展至海外,雙方通力合作,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無線充電產品和方案。賀大瑋表示,未來兩家公司將打造統一的平台入口和統一的渠道,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並在專利技術、生產、售後多方面融合,共同開發產品和市場。

無線充電晶元目前非常類似於當初指紋晶元爆發的前夜,指紋晶元也是匯頂從競爭中抓住競爭對手空白期,憑藉成本優勢和服務挑戰FPC,最終贏得了各大國產手機廠商的認可,然後在資本市場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無線充電也到了群雄混戰的時期,IDT目前一家獨大,究竟誰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該領域的匯頂?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為《電子工程專輯》原創,版權所有,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ET電子工程專輯 的精彩文章:

可穿戴產業受阻 尋覓最新醫療電子方案
磁連接無線充電和數據傳輸
2017Q3全球PC出貨量下滑3.6%
移動互聯網醫療進展國外快,國內慢 讓初創企業為難
為什麼要支持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創新?

TAG:EET電子工程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