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仿製日本刀的不僅僅是戚繼光?淺談明清時期的進口和仿製倭刀

仿製日本刀的不僅僅是戚繼光?淺談明清時期的進口和仿製倭刀

日本刀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4—6世紀的古墳時代,這一時期的日本刀匠們根據從中國大陸流傳而來的環首長刀為藍本,結合日本本土的刀劍形制特點,形成了以蕨手刀為代表的日本上古刀型。隋唐時期,中國大陸盛行的短柄長刀——橫刀被遣唐使團帶回日本,在日本引發了一場刀劍革命,「唐樣大刀」的直刀切刃型制和裝具風格大行其道。成為日本上層貴族甚為喜愛的兵器,著名的聖德太子就熱衷於身著隋唐士大夫的服飾,佩戴「唐樣大刀」。

為適應騎兵作戰需要,約公元11世紀初,利用日本的覆土冷卻技術鍛造,具有一定弧度的雙手單刃彎刀登上了歷史的舞台,這種刀型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日本武士刀已經相當接近了。至此,經過長達數百年的發展,倭刀才終於初步走出了中國大陸刀劍的陰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此時中國大陸正處于海外貿易極為興盛的大宋王朝統治時期,型制別具一格的倭刀開始流入中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賦詩一首讚美這種來自東瀛的利刃,其中便有:「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閑雜鍮與銅。」的詩句。當然彼時的中國,倭刀還只是滿足少數上層權貴和富人獵奇心理的奢侈商品。倭刀作為日本出口的大宗商品流入中國,還要等到明朝時期。

明人進口、仿製倭刀的歷史幾乎可以說是貫穿其整個朝代。明朝初年戰功赫赫的名將藍玉,因為功高震主恃寵而驕,最後被明太祖以剝皮酷刑處死,而壓死藍玉這匹駱駝的稻草之一,就是錦衣衛在他的府上搜出了近萬把倭刀。證明了在明太祖在位時期,通過各種途徑流入中國的倭刀數量相當可觀。到了明成祖即位後,通過朝貢貿易流入中國的倭刀更是數量大增。

根據日本學者木宮泰彥所提供的統計,第一、二次勘合船所帶劍刀還不過三千把, 第三次就升到九千九百六十把,第四次三萬把,第五次七千餘把,第六次竟達到三萬七千餘把!第七、第八次各為七千把,第十次是二萬四千一百五十二把。這只是所謂「國王附搭品」的數量,其中並不包括使臣「自進物」的數字。如加上「自進物」,僅十一次勘合船輸入明朝的日本刀,估計不少於二十萬把。

不僅進口、還有仿製。談到明朝人仿製倭刀,許多歷史愛好者就會聯想到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著名的抗倭英雄戚繼光目睹倭寇手裡的武士刀鋒銳難當,能輕易截斷明軍士兵的長槍和腰刀,於是痛定思痛仿製倭刀裝備部隊,藉此與倭寇抗衡。雖然在平定倭寇作戰期間戚繼光確實有仿製倭刀之舉,但仿造的卻是大太刀、野太刀那樣的重型雙手長刀。同時,明人成批仿製倭刀的歷史要比這早得多。

根據清代編撰的《續文獻通考》第131卷《兵器》的記載,早在洪武十三年(1380),明朝廷設置「軍器局」時,軍器局所製作的各類刀劍名目中就有「倭滾刀」的記錄。明武宗正德年間,由內廷宦官主管的「兵仗局」則製作了「倭腰刀萬二千把,長柄倭滾刀二千把。」 而《明會典》中也有「紅鯊魚皮靶黑斜皮鞘錽銀事件倭腰刀」的名目。以上仿造倭刀的文字紀錄,比戚繼光的生年都要早多了。

倭腰刀是採用中式刀刀柄(為了適應明軍士兵的握刀習慣)和裝具,搭配日式刀條的混血腰刀,全長一般介於85cm—95cm之間,其中刀刃部分全長約65cm—80cm左右,刀身狹長而彎曲,刃尖鋒銳,刀面或開血槽,或不開血槽。長柄倭滾刀則是借鑒了日本太刀型制仿製出來的一種雙手長柄刀,全長多在130cm—160cm左右;由於這種倭滾刀多裝備明朝御林軍部隊,所以被稱為「御林軍大刀」,這就是後世苗刀刀型的直接雛形。倭腰刀和長柄倭滾刀刀刃部位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有區別於傳統中式腰刀平造刀身的鎬筋和橫手,以保證刀身的強度。

在實戰中,刀身較短的倭腰刀以其輕便、刀法易於上手的的優勢,使用上比長柄倭滾刀更為普遍。關於明人仿製的倭腰刀與倭刀的區別,當代著名刀劍收藏家皇甫江先生在《慎言「戚家刀」- 戚繼光與明代腰刀的發展》一文中曾明確指出:倭式腰刀雖與倭刀關聯深刻,但亦有相當區別,從鍛造結構看,多為身軟刃硬的嵌鋼結構,異於倭刀外硬內軟之包鋼結構;從熱處理和淬火看,利用了鐵無法淬火的原理,整體加熱,不需似倭刀之敷土淬刃,工藝節儉,但效果相同;從柄莖的結合方式看,採用的是傳統的尾鉚固定法而非目釘固定法;從佩戴方法看,採用的是雙箍環懸掛法而非腰帶協插法。從外裝看,是傳統的中國刀裝具而非日本刀裝具。

部分存世至今,品相甚好的明代仿造倭刀,粗略擦拭、研磨後,仍可用肉眼觀測到刀刃刃口附近犬牙交錯,波幅均勻的鋸齒形圖案;這是採用 「馬齒嵌鋼法」鍛造的刀刃,通過「馬齒嵌鋼法」工藝生產出來的刀身,可使刀劍刃部硬度大大增強的同時又不失柔韌度,真正做到「剛柔並濟」的效果。

今人修復的一口明末倭腰刀,總長:二尺八寸三(95)cm; 刃長:二尺二寸(74cm); 寬:3cm; 厚:0.6cm 研磨借鑒日本刀磨法,研磨後,鎬地部分清晰明亮,近似於鏡面;平地部分鍛造細膩、紋理清晰;刃部夾鋼,刃紋明顯。裝具按照明代風格配裝,全裝做陰刻纏枝寶相花紋飾,手工雕刻、線條柔和、生動細膩,整裝做舊更顯古韻。刀卡為鐵鋄銀,刀鞘按照傳統明飾,披布披灰,刷黑大漆。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到了多血槽雁翎刀型大行其道的清代,仍然存在部分倭樣腰刀。根據皇甫江先生在《中國刀劍》一書中的記載,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所收藏的一口清初貝勒佩刀,刀條就是典型的明倭腰刀式樣。不過隨著熱兵器的普及,這種製作成本相對較高的腰刀,逐漸被各種粗製濫造的寬刃刀所取代,淡出了歷史的舞台。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何俊宏,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心中的第一名將,創半年內連下七十餘城紀錄,無人能破
長刀所指,所向披靡」,中日長刀圖比,哪個更帥?
所羅門海戰里的夜間軍艦殺手:日本海軍九三式氧氣魚雷傳
蔡元培擔任女學校長之職後,培訓女殺手
肆虐歐洲的黑死病竟是他們所傳播的?韃靼人霸佔克里米亞簡史

TAG:冷兵器研究所 |